張彥民
貝聿銘被譽為“最后一位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是21世紀不可多得的文化跨越者。
1989年3月,隨著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的建成,其設計者貝聿銘備受追捧。打算建設“搖滾名人堂”的克利夫蘭政府委托名人堂委員會找到了風頭正勁的貝聿銘,希望他能擔任設計師。
消息傳出后,搖滾愛好者們質疑年逾古稀、溫文爾雅的東方老先生不懂搖滾,認為他不能設計出體現(xiàn)搖滾精神的建筑。面對媒體,貝聿銘承認自己沒怎么聽過搖滾,但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會大膽運用新鮮的建筑語言,讓建筑成為搖滾樂本身力量的一次回響?!?/p>
在決定正式接受設計邀約前,貝聿銘特地約上《滾石》雜志的出版商詹恩·溫納,到孟菲斯、新奧爾良等地去參加搖滾音樂會,耗費兩個月時間,在業(yè)內人士的幫助和親身參觀體驗中感受搖滾樂的精神。
直到有一天,貝聿銘給“搖滾名人堂”委托人打電話說:“我覺得我理解搖滾了,我能設計這個項目,因為我已經領悟到搖滾音樂的本質了?!蔽腥藛栘愴层憮u滾音樂的本質是什么,貝聿銘說:“就是能量!”
1995年9月,搖滾名人堂落成,一萬多名現(xiàn)場觀眾都被眼前這座建筑震撼了:玻璃四邊形連接著矗立在伊利湖上的圓形水塔,背后倚靠著數個橫豎錯落的四棱柱。幾個簡單幾何圖案的組合,變化的律動感和整齊的節(jié)奏感都在其中。當時紐約時報的記者為這件作品寫下了一句著名評語:“一個爆炸性的和弦,音樂從建筑中心開始激蕩?!?/p>
◎螢火小語:貝聿銘雖然不懂搖滾,卻肯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謙虛地去了解搖滾,終于得到了搖滾的精髓,設計出了舉世聞名的“搖滾名人堂”。放低姿態(tài)并務實地鉆研每一件事,這也許就是大師與常人的區(qū)別。
◎文題延伸:放低姿態(tài);嘗試;熱愛學習……
(郭旺啟摘自2020年4月12日《潮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