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峰
雖然本書的書名是《致青年教師》,但這是一本值得所有教師一讀再讀的書,該書曾入選“2016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本書是一本教育隨筆集,全書共6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每一輯均由10多篇文章組成,整本書共100多篇文章。這些文章短則千把字,絕大多數(shù)為兩三千字,長篇幅的如《像太陽一樣升起的白旗》也不過五千余字。因此,整本書即使一口氣讀下來也并不令人感到吃力。
本書是吳非先生告別講臺之作。書中說:“優(yōu)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yè)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眳欠窍壬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自己就是這樣“一盞不滅的燈”,退休十余年,一直筆耕不輟,為教育事業(yè)貢獻著光和熱。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吳非先生在本書的序言中倡導教師應當努力做一位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和寫作者,這一觀點發(fā)人深省。
本書從教師身邊最真實的案例入手,涉及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童年、課堂、作業(yè)、教養(yǎng)、習慣、勞動……其中許多內容都是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極容易忽視的教育常識和教育細節(jié)。本書于細微處挖掘教育的本質與精髓,還原教育最真實的面目,讀來令人警醒。每一篇文章,吳非先生均以質樸、溫暖而大氣的文字娓娓道來,不煽情,不做作,沒有嚴肅、沉重的說教,恰如一位智慧長者在燈下和你話家常。
大學時代就喜歡讀吳非先生的雜文,從《中國人的用人術》再到《污濁也愛唱純潔》,讀到妙處,常擊節(jié)嘆賞。到了工作幾年后我才知道,這位三獲“林放雜文獎”的雜文大家“吳非”其實跟我一樣,也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曾執(zhí)教于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語文特級教師王棟生先生。
后來又喜歡讀先生的教育隨筆,從振聾發(fā)聵的《不跪著教書》開始,到發(fā)人深省的《前方是什么》,再到他的近期力作《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相較而言,我還是最喜歡這本《致青年教師》。盡管年屆不惑的我已不再是青年教師,但重讀先生質樸而溫暖的文字,仍有頗多感觸。
一、教育是慢的事業(yè)
吳非先生說:“我們所做的工作可能要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以后才能顯現(xiàn)出來,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業(yè)?!边@一觀點在當今片面追求“高效”和“速成”的教育界令人警醒。
這其實是教育常識之一,與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的觀點可謂一脈相承,它讓我想起了前不久讀的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所說的:“這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倍逃龑W者張文質有一本書的名字就叫作《教育是慢的藝術》。
記得去年開學初,曾有一位朋友在閑聊中提起,他的兒子讀小學四年級,為了競選班長而私下“賄賂”同學——選他一票的同學將被邀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并有精美禮物相贈,最終他如愿以償,“成功”當選。這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因為朋友講這件事時的表情是認真的,甚至帶著一些得意——為他兒子的懂事與早熟。而在邊上的我聽了之后心情異常沉重,同時也為自己是一位教育者而暗自羞愧不已!到底是什么原因讓現(xiàn)在的孩子如此早熟?到底是誰在他的心里過早地植入了可怕的、不正當?shù)母偁幰庾R?這不是現(xiàn)實版的“揠苗助長”嗎?我們應該遵循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實現(xiàn)慢的教育。
二、教育要遵守常識
吳非先生說:“我半生做教師,越來越感到,我們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當然,即使是常識,也需要學習,也需要發(fā)現(xiàn),也需要維護?!睙o獨有偶,我的導師王尚文教授在一篇博文中也指出:“常識是教育的底線。作為一個人,我們就像需要空氣和水一樣需要常識;作為教師,我們責無旁貸地和學生一起學習常識、普及常識,才能真正獲得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尊嚴和幸福?!倍丶壗處熇铈?zhèn)西也說:“在一個互相欺騙的社會,說出常識便是深刻,更是勇氣!因此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見識,比見識更重要的是膽識,比膽識更重要的是常識?!比徽Z文大家可謂不謀而合。
常識教育在當今的教育界仍是大問題。如對于魯迅先生的認識,新中國成立以后大多是從政治學角度來解讀的,遵從的是毛主席對魯迅先生所下的定論:“三家”(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中國第一等圣人”。對此,學者林賢治說:“這個人已經(jīng)被權力者連同知識者雙方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弄得簡直面目全非了呢!”就連魯迅先生的兒子周海嬰與孫子周令飛都說:“這樣的魯迅很空洞,我們不認識這樣一個魯迅?!庇谑牵逃绠a(chǎn)生了這樣的怪現(xiàn)狀:中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的作品幾乎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塊“雞肋”。我想,產(chǎn)生這種怪現(xiàn)狀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我們教師自身,因為我們沒有教常識,沒有把一個真實的魯迅教給學生。
保羅·弗萊雷在《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中說:“教師必須與學生一起努力,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追求雙方的人性化?!蔽覀冏鳛檎Z文教師,有必要也有義務為學生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不要把前人的定論作為自己的心得,不要受到教學參考資料的束縛,不要盲從專家和權威的“高見”,應不抱成見、不戴有色眼鏡地看魯迅。我們應帶領學生讀出一個“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的魯迅,讀出一個“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的魯迅,讀出一個“笑聲是明朗的”魯迅——這才是真實的魯迅。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xiàn)如錢理群先生所說的:“把魯迅精神扎根在孩子心上!”
三、教育是一種喚醒
吳非先生說:“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先生又說:“在學生面前,我們沒有必要掩飾自己的感情。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這些話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廣為流傳的教育箴言:“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p>
還清晰地記得7年之前的一天,我和學生一起觀看“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浙江磐安孝子陳斌強的一段感人視頻:為了照顧患有老年癡呆癥、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母親,陳斌強用那根小時候母親背過他的青色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背上,每天騎著摩托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風雨無阻。課間爭分奪秒地替母親洗臉,喂母親吃飯,給母親處理大小便。陳斌強說:“雖然媽媽不記得我是她的兒子,但媽媽知道我是對她好的人。”此情此景,讓我不由地聯(lián)想起那一年我母親住院時自己每天來回奔波的情形。我的母親住院才兩個多月我已不堪其憂,而陳斌強一干就是5年。想到這兒,我再也遏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任眼淚在臉上肆意地流淌,哭得稀里嘩啦。有學生見狀為我遞上了紙巾,許多學生都與我一起被感動了,教室里頓時抽泣聲一片。
我在學生面前的這一哭并不可笑,更不可恥,因為我是用真情在與他們交流,并與他們產(chǎn)生了心靈的共鳴。我通過眼淚,將自己的一顆真心袒露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消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真情能打動人,教師之真喚醒了學生之真,喚醒了他們人性中最柔軟的那一部分。我相信,這一場景將長久地留在我和學生的記憶之中,而這樣的教育應該說是最自然、不做作的,是無痕而有效的。
四、教育者的胸襟
吳非先生說“: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蔽业膶熗跎形慕淌谝惨辉俸粲酰骸罢Z文教師所能教給學生的只有自我?!痹谶@一點上,兩位王老師(吳非先生本名王棟生)可謂心有靈犀。
我的徒弟陳伯安老師在《良師難遇》一文中這般描述對我的印象:“在三年時間里,我居然從未發(fā)現(xiàn)陳老師因為學生的緣故生過一次氣、動過一次怒,一旦說起學生說起教育,他的臉總是不自覺地舒展開來,眉眼之間盡現(xiàn)愛意?!彼@番話說得太絕對了,但大體上還是事實。我曾在《江蘇教育》(教師發(fā)展)2019年2月發(fā)表過一篇文章《努力做一位“三好教師”》,道出了我的專業(yè)追求:好好教書,好好讀書,好好寫作。近五年,我每年之初都給自己定一個年度“三10小目標”:至少上10堂令學生和自己都滿意的課,至少讀10本與專業(yè)相關的書,至少發(fā)表10篇文章。最終,這些“小目標”都超額達成了。相應的,我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我的胸襟變得越來越寬廣,我的課堂變得越來越從容,我的專業(yè)成長也進入了加速期,并于40歲那年被評為浙江省最年輕的正高級高中語文教師。
我的這種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影響了一批我的學生。其中,我的第一屆學生戴柏蔥因受我的影響,他也報考了浙江師范大學的中文系,大學畢業(yè)之后又回到母校成了我的同事兼徒弟。最近,他在一篇文章《我的三友師傅》中寫道:“大學四年里,我和陳老師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通信,我們在信里互相督促學習。陳老師經(jīng)常向我推薦閱讀書目,然后指導我閱讀,還向我‘推銷他的兩個文化名人偶像蘇軾和錢鐘書。在他的影響下,我在大學四年里讀了好多書,做了很多讀書筆記,也喜歡上了蘇軾和錢鐘書。我很慶幸,我的大學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度過的,而不是寢室的被窩。而這一切,與陳老師的督促和指導是分不開的?!比缃瘢业倪@位“三友”弟子,已經(jīng)在《中國教育報》《新課程評論》《教學月刊》等報刊上發(fā)表近百篇教育教學論文和隨筆,并有論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頗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這一點令我尤感欣慰。
我有幸于十年之前的初夏赴南京師范大學游學,近距離聆聽了吳非先生的教誨。在先生講座之隙,我請先生在我特意帶去的《不跪著教書》一書的扉頁上題詞,先生題曰:把人的教育寫于旗幟上。我想,這正是吳非先生終生踐行的教育理念。記得先生還曾說過:“教育的目的其實極為簡單,就是為了讓學生像人一樣地活著,讓他們像人一樣活得美好?!?/p>
錢理群教授曾呼吁:“教師當如王棟生!”吾輩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教研組長、溫州市教師教育院兼職師訓員,正高級教師)
本書是吳非先生的第一本教育隨筆集,入選了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和“2016年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還曾入選文化部“知識工程推薦書目”。書中大聲疾呼:“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薄安还蛑虝睒I(yè)已成為當代中國教師的代表性聲音,成為當代教師堅守教育理想的一種精神姿態(tài)。
我姓陳,名智峰,號愚溪。1978年暮春,我于楠溪江之畔芙蓉古村呱呱墜地,1995年初秋負笈求學于婺江之畔浙江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執(zhí)教于甌江之畔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并任教研組長。我于而立之年(2008年)被破格評為中學高級教師,又于不惑之年(2018年)晉升為浙江省正高級教師,現(xiàn)為溫州市教師教育院兼職師訓員、浙江師范大學浙派語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派名師”培養(yǎng)對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
從教以來,我以“三好教師”(好好教書、好好讀書、好好寫作)自勉。我深耕課堂,探索的“主問題·關鍵詞”閱讀教學課型獲2019年浙江省教研課題一等獎,曾獲“四方杯”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選拔大賽教學能手一等獎;我酷愛讀書,家庭藏書近萬冊,家庭曾被評為首批“溫州市愛閱讀榜樣家庭”30家之一;我熱愛寫作,從教20年來在省級以上報刊發(fā)表文章100余篇,其中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8篇。我踐行教學相長之道,曾創(chuàng)立當代溫州市首個寫作古典詩詞的學生社團“蒼峰詩社”,指導學生發(fā)表詩作2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