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磊
摘要:觀察力是學生智力的組成部分,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即是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又是提高物理實驗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培養(yǎng)觀察興趣、理解觀察目的任務、提高觀察技能和觀察品質等方面,討論這一問題。
關鍵詞:觀察;觀察力
觀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條件下為一定任務而進行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辭海-教育心理學分冊》),是在有目的指引下的有思維參與的知覺活動,是人們認識事物和進行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觀察力是有目的主動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確地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典型特征的知覺能力,觀察力是學生認識事物,獲取真知的重要因素。初中物理課教學,特別是物理實驗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本文就這一問題發(fā)表一些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興趣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伴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培
養(yǎng)其優(yōu)良的觀察力,首先得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興趣??茖W家哥白尼從小就迷戀在晚上觀察天空,探索天空的奧秘。愛因斯坦小時候對一顆指南針很感興趣,不厭其煩地換用各種方法實驗,試圖弄清指南針永遠指向一個方向的原因。可見興趣對一個人觀察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很大的意義,但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后天培
養(yǎng)的,在物理實驗課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易于初中生接受的實例。如自然界的閃電現(xiàn)象,生活中的洪吸現(xiàn)象,上學路上在泥濘中摔倒等,都容易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一當老師把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引入實驗室,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了。
二、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
實驗中的觀察都有一定的目的,只有有目的的觀察才能深入、細致、有效。初中生剛接觸物理實驗時,感到新鮮有趣,受興趣的影響,受好奇心支配,實驗觀察中他們的知覺不同程度帶有情緒性,容易把注意集中在有趣的表面現(xiàn)象上,置觀察任務于不顧,因此在實驗教學中必須根據(jù)實驗目的把學生的好奇引導到有目的的觀察上來,積極運用心理學的注意規(guī)律,把觀察活動引向正確的軌道,消除無關刺激的影響,使觀察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和完成學習任務服務。
例如實驗課《測圓的周長和直徑》,在實驗指導中應根據(jù)實驗目的、要求提出以下觀察任務:(一)認識刻度尺時,要觀察量程、分度值及零刻線。(二)測圓的周長時,要觀察紙條是否與圓柱體底邊平行。(三)測圓的直徑時,要注意觀察三角板與直尺是否垂直等。第一次實驗就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讓學生有明確的觀察目的,邊觀察、邊實驗、邊指導,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三、做好觀察前的準備
做好觀察前的準備,首先是學生的知識準備,無論是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的觀察,觀察前都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如了解實驗原理、實驗裝置、注意事項等。如果缺少必要的知識準備,實驗觀察中就會顧此失彼、舍本求末、遺漏重點。如做《研究液體的壓強》實驗,應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一)復習有關舊知識,如重力、壓強等。(二)了解實驗裝置和實驗原理。(三)對觀察的結果要認真分析比較等。一次有充分知識準備的實驗觀察,不僅能取得良好的觀察效果,還有利于舊知識的鞏固和新知識的理解。
其次是教師的準備。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應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基礎和班級狀況。(二)能預見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的、學生難于理解的現(xiàn)象,特別是對容易被學生忽視的但卻重要的細節(jié)的現(xiàn)象,老師一定要做好及時提醒及指導的準備。如演示船閘的實驗,對兩閘門A、B誰開誰合及每一時刻水位的狀態(tài),從連通器原理的角度給學生作及時的指導,有了充分的準備,教師在實驗中“導演”的角色才可能做好。
四、教會學生觀察的程序,培養(yǎng)觀察的有序性
觀察的程序及有序性,是指實驗中指導學生按操作的先后順序進行觀察的過程,因為實驗操作順序反映了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只有依據(jù)科學的和切實可行的編排順序才能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有這樣一個實驗,取三杯溫度不同的水,讓一位同學將左手浸在熱水中,右手浸在冷水中,停頓片刻后將雙手同時浸入溫水中,則學生會感到左手浸在冷水中,右手浸在熱水中,對同一杯水雙手的感覺卻不一樣,這一實驗說明單憑人體的感覺是無法測量溫度的,但是如果把這個順序排錯了,開始將雙手浸入溫水中一段時間后,左、右手分別浸入熱水和冷水中,學生會得出左手浸在熱水中,右手浸在冷水中的結論,這樣就達不到實驗的目的。
五、運用對比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敏銳性
觀察的敏銳性是指善于及時發(fā)現(xiàn)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的特征,捕捉其有價值的因素。要在接納的大量信息中及時準確地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沒有觀察的敏銳性是不行的,根據(jù)知覺選擇規(guī)律,運用對比是提高觀察敏銳性的有效方法,例如《研究液體的壓強》實驗,用同一深度的水和鹽水的壓強加以比較,很容易得出壓強大小與密度有關的結論。
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但學生學習的課堂決不是單純的實驗室,還包括日常生活這個大課堂,所以應讓學生把實驗現(xiàn)象與日常生活現(xiàn)象進行比較,引導他們從生活中探索事物的本質,例如做大氣壓強演示實驗時,可以讓學生猜想大試管中的小試管會不會往下掉,然后再演示,結果小試管不但沒下掉,反而往上移。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憑生活經(jīng)驗的猜想與實驗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比較,這樣不但加深了對實驗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尊重科學、尊重實驗、認真觀察、實事求是的品質。
六、經(jīng)常進行觀察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
在觀察活動中,由于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個性特征不同,觀察效果也不同,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觀察機會,一方面增加實驗練習課,開放實驗室。另一方面,初中物理學中許多知識原理都蘊含在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及勞動等活動中,如果教師能不失時機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那我們就能使學生變被動感知為主動觀察,變觀察時消極注意為積極觀注,主動地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想聯(lián)系,自覺靈活地運用書本知識去觀察周圍事物,通過觀察來發(fā)現(xiàn)知識,通過觀察來學習知識。這樣,學生觀察的習慣可以養(yǎng)成,觀察的有序性、準確性、敏銳性等優(yōu)良品質也可以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總之,觀察是“思維的觸角”不論時實驗所提供的大量豐富的素材,還是生活中很多有益的新鮮事物,都是靠觀察來獲取的,人的能力發(fā)展的第一塊基質就是觀察力。因此,在物理實驗課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我們提高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同時還是物理實驗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