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鴻 唐渠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暴發(fā),全國各地先后紛紛由線下教學轉戰(zhàn)線上教學,各大網校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不過,國內在線教學的相關研究相較國外起步晚,英語作為學科之一,相關研究更少。雖然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在線教學研究熱度大增,但有關英語在線教學的研究趨勢、熱點話題以及研究人員和機構的文獻稀少。為了更直觀地反映國內英語在線教學的研究趨勢和熱點,本研究采用數據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繪制知識圖譜,為后續(xù)研究人員開展進一步研究提供文獻回顧分析。
本研究選用國內最廣泛的學術資源數據庫CNKI,主題詞定為“英語在線教學”,范圍鎖定“學術期刊”,共檢索到380條原始數據。經人工去除無作者、會議發(fā)言、采訪等文獻,最終確定有效文獻量為377篇,每篇包含作者、機構、關鍵詞、摘要、發(fā)表日期等信息。通過點擊“導出與分析”,選擇“分析文獻”下的Refworks格式,將文件命名為download_XX.txt導入CiteSpace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時間切片為1,檢索時間為2020年10月31日。
本研究采用美國德雷塞爾大學教授陳超美基于Java語言開發(fā)的一款計量學工具CiteSpace軟件(5.7.R5(64-bit)版本)和傳統(tǒng)的定量分析方法,嘗試回答兩個問題:①國內英語在線教學經歷了哪幾個發(fā)展階段?②熱門和前沿研究話題有哪些?
本研究主要根據文獻共被引關系,使用CiteSpace對該軟件可分析CNKI數據的關鍵詞生成聚類視圖、時間線視圖和時間區(qū)視圖進行數據可視化譜圖分析,以全面展示國內英語在線教學的研究趨勢、熱點和前沿動向。
根據CNKI的統(tǒng)計數據表明,2002年國內首次出現有關英語在線教學的研究,從此相關研究發(fā)文量呈現上升趨勢。具體來看,發(fā)文情況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見表 1):起步期(2002~2014年),發(fā)展期(2015~2019年),爆發(fā)期(2020年至今)。起步期共13年,共發(fā)文92篇,年發(fā)文量較為均勻,年均發(fā)文量約7篇;發(fā)展期共5年,共發(fā)文171篇,年發(fā)文量上漲幅度較大,年均發(fā)文量約33篇;爆發(fā)期至今不足1年,發(fā)文量漲幅暴增,截至目前共發(fā)文117篇。可見起步期,在線教學在我國還不盛行,將之與英語教學相結合更為少見。進入發(fā)展期后,在線教學平臺越來越多,與之相關的研究也同步增長。到了爆發(fā)期,也就是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暴發(fā)的影響之下,往日盛行的線下教學轉瞬間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全部轉為線上教學,因此相關文獻呈噴井式暴增,截至2020年10月份,2020年的發(fā)文量就已將近發(fā)文總量的三分之一。可見,在后疫情時代,英語在線教學將越來越盛行,預計2021全年發(fā)文量將再一次創(chuàng)新高。
表1 文獻發(fā)文量及年度分布
1.關鍵詞分析
通過文獻關鍵詞,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因此通過關鍵詞詞頻大小和中介中心性高低可以分析英語在線教學的相關研究熱點,解釋研究熱點之間熱度差異,明確該話題一直以來最受關注的研究子話題。通過CiteSpace勾選關鍵詞分析,生成關鍵詞共線圖譜(見圖1)。
圖1 關鍵詞共線圖譜
視圖中的節(jié)點代表分析的對象,出現頻次越多,節(jié)點就越大。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則表示共線關系,其粗細表明共線的強度。該圖譜的分析對象用圓圈表示,圓圈越大表明對應的關鍵詞被引次數越多,也就越能體現該研究話題的熱度。
根據圖譜中圓圈大小,可以看出“大學英語”“在線教學”“英語教學”“混合式教學”“教學模式”等關鍵詞的十字架較大,說明以上話題正是“英語在線教學”的熱門研究話題。在這377篇文獻中,關鍵詞“大學英語”出現的頻次最高,共計92次,約占總樣本的33%,可見大學英語是英語在線教學研究的重點話題。相較之下,中小學英語相關關鍵詞并未出現在該圖譜中,據此反映出國內通過在線教育平臺英語教學的主要群體為大學生,并非中小學生。
同時,圖譜中圓圈越大,關鍵節(jié)點中介中心性數值就越大,也可反映其核心地位。圖1中按中介中心性(centrality)降序排序,選取了前10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中介中心性越高所對應的關鍵詞在圖譜中的圓圈就越大。
表2 基于CiteSpace的熱詞列表
2.階段性研究熱點分析
圖2是基于CiteSpace分析文獻關鍵詞生成的時間線視圖(Timeline View),該視圖將同一聚類的節(jié)點按時間順序排列在同一水平線上,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某一研究領域下較為熱門的研究子話題,且可以看出該聚類的歷時研究成果。與圖1中的節(jié)點相似,圖2的中圓圈大小同樣反映出該話題的出現頻率、研究熱度。
圖2 階段性研究熱點時間線視圖
該時間線視圖只反映出了英語在線教學11個關鍵詞聚類,也就是在線教學、英語教學、混合式教學、電子詞典、在線學習、英語寫作教學、在線教育、建構主義、網絡資源、翻轉課堂、網上查詢。此外,還有大學英語詞匯、醫(yī)學英語、職前教師、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4個非突顯聚類,也就是相關研究較少。根據陳超美教授所述,時間線視圖可反映出某一聚類開始出現的時間、成果趨熱趨冷的時間、標志性文獻出現的時間等。例如,“在線教學”該聚類首次研究成果出現在2004年末,后直至2015年左右該聚類下才出現顯著的研究成果,但2015年后到目前為止突顯節(jié)點較多,說明該聚類的文獻激增,發(fā)表成果豐富。此外,節(jié)點大小還可反映出該聚類下的最主要研究話題為“在線教學”和“大學英語”,與之相關的文獻成果最顯著。
3.研究前沿分析
利用CiteSpace軟件里的突發(fā)詞探測算法(Burstness),通過詞頻及其變化趨勢可以揭示英語在線教學的前沿研究熱點。突現詞是指在短時間內出現頻次變化較大的詞語。圖3是從377篇文獻中根據突發(fā)詞的突顯強度得出的關鍵詞突顯強度圖譜,其中包括突顯詞、起止時間、突顯強度等信息。突變強度與影響力成正比,強度越大表明該關鍵詞的影響力越大。強度由大到小的關鍵詞為混合式教學、慕課、英語教學、翻轉課堂、在線課程。
圖3 我國2002~2020年英語在線教學5個關鍵詞突顯圖譜
根據圖3可將英語在線教學的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2~2007年。這一階段是對英語在線教學的初步探索,由于主要受限于傳統(tǒng)線下教學,研究很難繼續(xù)取得突破,但英語教學的研究持續(xù)時間也是最長的。第二階段是2015~2020年。這一階段研究話題發(fā)生了跳躍式轉變,自2015年以來國內主要在線教學平臺慕課出現,各種與在線教學相關研究開始蓬勃發(fā)展,尤其是混合式教學,其突顯強度最大,說明該研究屬英語在線教學的前沿研究熱點中的熱點。此外,這也得益于2015年教育部專門發(fā)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文件的發(fā)出推動了全國各校對在線教學平臺的應用,同時促進了研究人員對該領域的廣泛研究。
通過CiteSpace,較為直觀地呈現出國內英語在線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和研究熱點,為后繼研究人員進一步展開研究提供了參考數據。
在發(fā)展趨勢方面,英語在線教學近幾年火熱,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研究勢頭高漲,未來可探究方向和領域深不可測。在研究熱點方面,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和大學英語上,小學英語研究文獻稀少,預測在新冠肺炎后期可促發(fā)更多新興熱點話題的研究。
總之,作為一個新興研究領域,英語在線教學還處于研究發(fā)展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總體研究成果還不夠多。此外研究方向比較狹窄、研究深度還有待提高。在如今高速發(fā)展的網絡大數據環(huán)境下,研究者們應當探究如何發(fā)揮人工智能促進各個年齡階層的英語在線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