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存炎
摘 要:一個班級就是一個集體,而班主任就是班集體中的領頭羊,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特別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其處在叛逆期,所以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班主任教師一定要探索正確的管理方式,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1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79
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師不僅僅要做到以身作則,還要做到在教育中用心去感化學生、帶著滿滿的愛、懷著寬容的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充分理解學生、運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好、做細致、做成功,促使學生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平等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部分初中班主任運用較為強硬的方法去管理學生。但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越想運用強硬的手段去管理,學生就越容易產(chǎn)生叛逆心理,越容易與教師對著干,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發(fā)展,也非常不利于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因此,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運用合理的教育方法進行班級管理,這種情況下對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教學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用心去關心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與教師之間才能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學生才能夠認真地聽,愿意接受教師的管理。不僅如此,建立師生平等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建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時,要做到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對待,要公平、公正,不能偏心,公平對待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夠更愿意聽從教師的管理,這樣教師的管理工作才能夠更好地進行[1]。
二、用寬容的心,關懷學生
寬容是最美麗的一種情感,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寬容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師也應用寬容的心懷去理解每一位學生。如果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嚴格批評,并且嚴格懲罰,這種情況下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錯在哪里,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還會變得十分緊張,非常不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
處在初中階段學生的三觀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很多時候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處理事情,所以,當學生犯錯誤時,如果能夠得到班主任教師的寬容對待,班主任用心去感化學生,那么這往往會比嚴格的批評和懲罰等更有效果,還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以及改正錯誤的積極性。
人無完人,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有可能犯錯誤,這是不能避免的,對于學生而言,應通過積極改正認識和改正錯誤來提高認知。因此,教師要不斷理解學生,用寬容的心懷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師寬容的感染,進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質(zhì),這不僅有利于班主任教師進行管理工作,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三、建立良好溝通橋梁,傾聽心聲
溝通是班主任進行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徑,通過溝通,班主任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想法,通過溝通才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溝通才能夠讓班主任傾聽學生的心聲。因此,溝通十分重要,而良好有效的溝通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成果。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不要使用詢問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只會讓學生認為自己因為犯錯才與班主任溝通,不利于傾聽學生的心聲。
在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要融入學生的心里,像與自己的朋友交流一樣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的溝通才能夠讓學生放松心情,進而對班主任說出心里話,這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夠讓班主任獲得學生的信任以及尊重,學生也會像看待朋友一樣看待班主任,這種情況下十分有利于教師進行管理工作。
不要當學生犯錯誤時才找到學生進行溝通,要經(jīng)常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班主任在關注著自己,當學生有進步時,班主任可以與學生溝通,表揚學生的進步,久而久之,當學生遇到問題、遇到難題時,也會想到班主任教師,學生會更加信賴班主任,那么班主任管理工作就能更好地進行。所以,班主任要時常地關注每一個學生,從小事情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這樣自然而然地就能夠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2]。
四、用微笑感染學生,使得學生敞開心靈
微笑是最大的魅力,同時也擁有著最強的感染力,微笑就像是一面雙面鏡,你對學生微笑,那么學生就會對你微笑。作為班主任,在管理工作進行時要將微笑帶給學生,微笑不僅能夠使得自身的心情愉悅,還能夠讓學生放松心理,釋放壓力,并且能有效促進學生與班主任教師之間的關系,使二者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
班主任在進行管理工作時,要用微笑去面對每一位學生,那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就不會那么拘束,不僅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還能夠感受到班主任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自然能夠與班主任教師敞開心靈進行溝通,那么班主任教師的管理工作自然就能夠更加順利,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微笑具有非常大的感染力,當一位學生表現(xiàn)出色時,班主任在全班學生面前給予這名學生一個肯定的微笑,并說出幾句表揚的話語,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這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班主任的信賴感,有利于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更加認同班主任的管理,從而促進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能夠更好地進行。
五、建立班干部體系,學會自我管理
班主任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導者、參與者、但是人生的道路還需要學生自己走下去?,F(xiàn)在初中階段的學生獨立意識非常強烈,想要表現(xiàn)自己,他們渴望能夠受到關注。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多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不僅能夠起到鍛煉學生的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教師在管理工作中的辛苦,這樣不但有利于班級的管理,還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分擔班主任管理工作,使其學會自我管理,更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順利地進行。
首先,在建立班干部體系時,盡量多選幾名班干部,形成班干部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這樣班級里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其次,在選擇班干部時,要征求所有學生的意見,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愿意聽從班干部的管理,并且還要每隔一段時間,選擇另外一批學生作為班干部,讓盡可能多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提升,都能夠體會管理班級的辛苦。最后,在建立班干部體系時,每一個班干部都要有自己的任務,在一些小事情的管理上也要劃分仔細,這樣班干部的管理工作才能夠順利進行。需要注意的,班主任交給班干部管理工作時,不要對其有太高的要求,即使班干部沒有完成好自己的任務也不要急著否定,并且班主任教師在將班級的工作交給學生時,也要積極參與進來,經(jīng)常抽查,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在時時刻刻關注著自己,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
六、用愛感化,相互信任
熱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工作的基本素養(yǎng),同時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也不能夠缺少愛。班主任教師在關愛學生上不能夠只是進行言語上的關愛,更為重要的是將關愛體現(xiàn)在日常行動上,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教師應從小事上做起,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在時時刻刻地關愛著自己,當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的關愛后,自然就會服從班主任的管理,能夠使得班主任教師的管理工作更加順利。除此之外,相互信任也是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信任是建立在雙方的基礎上的,簡單來說班主任對學生信任,那么學生就會對班主任產(chǎn)生信任。
建立信任的過程可以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班主任注重關愛學生的大事小事,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溝通等都能夠讓學生對班主任教師產(chǎn)生信任。當學生對班主任教師產(chǎn)生信任后,那么在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時學生就會信任班主任,認為班主任的管理是正確的,進而使得班主任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管理工作[3]。
七、嚴格管理,嚴格而非嚴厲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自身的管理能力還不是太高,如果班主任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嚴格和愛并不矛盾,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愛與嚴格兩個方面。但是值得班主任教師注意的是,在管理過程中應嚴格而非嚴厲。一些班主任教師會曲解嚴格的意思,通常將嚴厲批評等方式等同于嚴格,雖然這些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運用的這些嚴厲的批評等方式的動機是好的,但是在嚴厲批評的過程中會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以及今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應做到嚴格而不是嚴厲。嚴格簡單來說就是對學生嚴格要求,要制訂嚴格的班級制度,嚴格的課堂紀律等,只要教師能夠做到公平的嚴格,那么學生就能夠接受嚴格的管理,并且嚴格的管理還能夠強化學生自身的管理能力。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定班級條約,應該遵守的制度條例等,并且以此為依據(jù)給學生加減分,這樣學生就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約束自己并進行改正。同時,教師在制訂班級條約時,可以適當運用獎勵的制度,從而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八、結(jié)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zhì)教育。因此,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應做到像春風化雨一般滲透進學生的心靈中,運用真心、愛心、寬容、嚴格、信任等教育方式,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將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zhì)的現(xiàn)代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韋雙鳳.春風化雨潤無聲——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212.
[2]吳天晏.談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藝術[J].甘肅教育,2018(12):29.
[3]陳萍.春風化雨潤無聲——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9):31.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