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藏秦封泥有“壞德丞印”1枚(圖一),見傅嘉儀《秦封泥匯考》1279號[1],此枚封泥缺“丞印”2字。又《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1期48頁圖129著錄“壞德丞印”一枚(圖二,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館藏),筆劃不太清楚;周曉陸《酒余亭陶泥合刊》[2]著錄一枚殘字封泥(圖三),隸作“懷德丞印”?!秴R考》191頁又著錄漢印“壞德丞印”一枚(圖四)。“壞德”又見廿一年相邦冉戈[3],廿一年或說是卅一年。
《漢書·地理志》左馮翊有“褱德”縣,顏師古注:“褱亦懷字”[4]。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褱、壞皆應讀為懷。毛公鼎:“率褱不廷方?!毖?、懷,安撫也。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本《德經(jīng)》:“是以圣人被褐而褱玉?!薄把湣蓖蹂霰咀鳌皯选薄qR王堆帛書《六十四卦·旅》六二:“旅既(即)次,壞其茨(資),得童剝(仆)?!蓖ㄐ斜尽兑住贰皦摹弊鳌皯选盵5]。
“懷德”,感念恩德,或懷有德行?!对姟ご笱拧ぐ濉罚骸皯训戮S寧,宗子維城?!备吆嘧ⅲ骸皯训拢械?。”[6]懷德縣有荊山,傳說禹鑄鼎于荊山下,其人有德,后人懷念其德,縣之得名,殆與此有關。
秦漢懷德縣的具體位置,有兩種說法:一說在今大荔縣(秦臨晉縣)與華陰縣(秦寧秦縣)之間的洛水、渭水交匯處。今人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秦、西漢部分圖5-6、15-16即如此標注[7]。馬非百《秦集史·郡縣志上》[8]亦主此說。一說在今富平縣西南十里。
《漢書·地理志》“褱德”下班氏自注:“《禹貢》北條荊山在南,下有強梁原?!蓖跸戎t補注:“段玉裁曰:‘此釋“導汧及岐,至于荊山”之荊山也。此曰“北條荊山”,南郡曰“南條荊山”,則知三條之說自古而然?!X坫曰:‘《禹貢》道九山,汧、壺口、砥柱、太行、西傾、熊耳、嶓冢、內(nèi)方、?也。馬融以汧為北條,西傾為中條,嶓冢為南條。鄭康成分四列,汧為陰列,西傾次陰列,嶓冢為陽列,?山次陽列。強梁原當作荊渠原,在今富平縣北二十里,荊山在富平西南三十里?!焖稍唬骸荚啤跺居钣洝芬端?jīng)注》云:洛水東南歷強梁原,俗謂之朝坂。今富平無洛水,朝邑有洛水,歷強梁原入渭,原在荊山下,一證也?!锻葜尽吩疲骸叭A原在朝邑縣西,繞北而東,以絕于河,古河壖也,一名朝坂,亦謂之華原山。蓋華原即朝坂,朝坂即強梁原。荊山之麓,直抵河壖,禹治水從此渡河,故《禹貢》曰“至于荊山,逾于河”,若富平則東距河二百余里,與經(jīng)意不合,二證也。朝邑實西漢之褱德,荊山當在其境。唐人所以致誤者,蓋由先儒謂漆沮即洛水,而澤泉經(jīng)富平褱德城北,東南絕沮注濁水得漆沮之名,遂以此為《漢志》東南入渭之洛,并荊山亦移之富平耳。松案:褱德所在,當以胡說朝邑西南者為正。閻氏若璩親至朝邑縣,治在強梁原上,為荊山北麓。然則謂朝邑無荊山者誤矣?!瘏亲啃旁唬骸窀黄揭嘤醒湹鲁?。《寰宇記》謂后漢及三國時因漢舊名,于此立縣,今有廢城存是也。與西漢舊縣無涉,謬矣。而《隋志》誤載荊山于富平縣,李吉甫、宋敏求因之,后人遂沿其謬?!庇衷唬骸啊独m(xù)志》后漢省?!脐枴聞⒆ⅲ骸星G山?!兜弁跏兰o》云:‘禹鑄鼎荊山,在馮翊褱德之南,今其下荊渠也,據(jù)此縣并入云陽?!兑唤y(tǒng)志》:故城今富平縣西南十里?!?/p>
贊成富平說的有《后漢書·郡國志》左馮翊云陽下南朝梁劉昭注、《隋書·地理志》、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北宋宋敏求《長安志》,而主張最力的是清人錢坫《新斠注地理志》。主張朝邑說的有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之“渭水”“沮水”、清胡渭《禹貢錐指》、清徐松《地理志集釋》、清吳卓信《地理志補注》。
我以為要弄清楚秦西漢懷德縣的地望,關鍵是要弄清荊山的位置。
《說文》:“荊,楚木也。從艸,刑聲?!蓖躞蕖毒渥x》:“荊,楚。謂荊一名楚也。木也。以字從艸,故云木,蓋此物不大,故從艸,好叢生,故楚從木?!鼻G本是一種叢生灌木,西周金文中初文作,像以刀割取荊條,西周中期金文鴻叔簋:“(鴻)弔(叔)從王員征楚?!焙蠹勇暦骰?,、是之省變。金文史墻盤:“宏魯昭王,廣楚?!边^伯簋:“過伯從王伐反?!笔可奖P:“出懲鄀、?方?!睅熁Ⅲ骸暗展偎米笥覒?、繁、?。”五祀衛(wèi)鼎邦君厲監(jiān)付裘衛(wèi)田者有“?(荊)人敢”。隸作荊,里耶秦簡J1(8)134:“以求故荊積瓦。”[9]
荊山最初在什么地方,這是一個很有趣味的問題。我推測,荊山原來可能在周原一帶,指汧陽、鳳翔、岐山北邊的山系。五祀衛(wèi)鼎提到“荊人敢”,荊為地名,肯定在周原。周原有地名楚,楚亦荊。周原甲骨文H11.83:“今秋楚子來告父后哉。”楚為本國事遠涉千里來告周,不合情理。此楚必在周畿內(nèi),而不在江漢一帶。又周原甲骨文H11.4:“其微、楚□氒(厥)燎?!蔽⒃诮襻?、眉縣一帶,微、楚連言,必相距不遠?!妒酚洝こ兰摇罚骸爸芪耐踔畷r,季連之苗裔曰鬻熊子事文王,蚤卒?!薄妒酚洝分遏斒兰摇罚骸凹俺赏跤檬拢嘶蜃P周公。周公奔楚?!弊疚摹段髦茜軆?nèi)地名小記》[10]說:“此楚也是畿內(nèi)之楚,而非江漢之楚。此時熊繹已遷至江漢,畿內(nèi)楚地直屬王室。周公之奔楚,乃回故地隱居,示無野心?!?/p>
五祀衛(wèi)鼎和史墻盤的荊都從刃或刀,井聲。推測或可省作井,最初與井地有關。西周金文地名有井,與奠(鄭)地相連,免卣:“惟六月初吉,王在奠。丁亥,王各大室,井叔右免?!钡斓靥铺m以為在扶風、寶雞一帶[11]。盧連成以為在今鳳翔縣,即秦德公所居之大鄭宮[12]。關于井地,徐中舒師說:“畿內(nèi)井邑舊不詳所在《散氏盤》。記載散之田界云:‘道以西至于?、莫、眉(輝按此字今多釋作履)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則井必與散接壤?!盵13]拙文《西周畿內(nèi)地名小記》說:“這為我們尋找井的位置指出了一條道路。散盤記載夨方交割土地給散方,夨既在汧水以東的鳳翔一帶,而奠、井亦必相距不遠。”[14]
井、?、荊既在汧水以東鳳翔、岐山北部,則最初的荊山也可能指今關中盆地北緣之山西部。此山沿鳳翔、岐山、扶風東北行經(jīng)乾縣、淳化、富平、蒲城、澄城,直達黃河岸邊的韓城,后代其分段地名或稱岍山、岐山、梁山、北仲山、嵯峨山、文王山、武王山、頻山、廟山、堯山、黃龍山等。比之渭河以南的秦嶺山系,此山系山勢較緩,不似渭河以南秦嶺山脈之陡峭險峻。
隨著荊楚人的東移、南移,荊楚地名也不斷東移南移?!渡袝び碡暋罚骸埃ㄓ褐荩┢峋诩葟?,灃水攸同。荊、岐既旅……”孔氏傳:“此荊在岐東,非荊州之荊?!庇衷疲骸皩п┘搬?,至于荊山?!标懙旅麽屛模骸搬┮魻?,字又作汧,山名,一名吳岳?!鼻G山與岍山、岐山相連,在岐東,肯定是指關中北部山系。秦西漢懷德富平說北距此山系不遠。朝邑西北距富平二百余里,北距關中北部山系亦百余里,其地平坦,說有荊山當屬訛傳。渭河南之秦嶺北麓又絕無荊山之名,故朝邑說理由不充分?!队碡暋贰斑@部書是戰(zhàn)國之世走向全面統(tǒng)一前夕的總結性的地理記載。把當時七國所達到疆域算作天下……這是對當時地理作一理想式的規(guī)劃?!盵15]《禹貢》反映的是戰(zhàn)國末的情形,秦西漢初距之不遠,其所說荊山位置應是可信的。到了東漢,懷德縣已不存?!逗鬂h書·郡國志》左馮翊下無懷德縣而有云陽縣,該條下劉昭注:“有荊山,《帝王世紀》曰:‘禹鑄鼎于荊山,在馮翊懷德之南,今其下荊渠也。’”可見懷德縣并入云陽縣。云陽《地理志》作云陵,清《一統(tǒng)志》說“故城在今淳化縣北二十里”。淳化縣與富平只隔三原縣北部一角,靠近關中北部山系,距朝邑二百余里,亦可見后說之不可信?!短藉居钣洝氛f此地東漢三國時還有,是有道理的。
《禹貢》說“(雍州)漆沮既從,灃水攸同?!比缓笳f“荊岐既旅”,則沮水亦與秦西漢懷德位置有關?!对姟ご笱拧ぞd》:“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泵珎鳎骸熬谒?,漆水也。”[16]《史記·周本紀》:“(古公亶父)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奔庖鞆V曰:“水在杜陽?!盵17]此漆沮在今邠縣、岐山一帶。后來漆沮水之名東移。《水經(jīng)·沮水》:“沮水出北地直路縣,東過馮翊祋祤縣北,東入于洛?!贬B道元注:“《地理志》曰:沮出直路縣(輝按在今陜西富縣西)西,東入洛。今水自直路縣東南,徑譙石山東南流……又西南徑宜君川,世又謂之宜君水。又得黃嵚水口,水西北出云陽縣石門山黃嵚谷,東南流注宜君水。又東南流徑祋祤縣(輝按即今銅川市耀州區(qū))故城西……又西南流徑祋祤縣東,西南流徑其城南原下,而西南注宜君水。宜君水又南出土門山西,又謂之沮水。又東南歷土門南原下,東徑懷德城南,城在北原上。又東徑漢太上皇陵北,陵在南原上,沮水東注鄭渠?!谘嵡瑬|徑當?shù)莱悄?,城在頻陽縣故城南……應劭曰:縣在頻水之陽。今縣之左右,無水以應之,所可當者,惟鄭渠與沮水。……其水又東北流,注于洛水也?!盵18]臧勵龢等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云:“沮河,即宜君水,出陜西耀縣北境,東南流合漆水為石州河?!盵19]所謂“石州河”今名石川河,自今富平縣西,東南流經(jīng)富平城南,再東南流注入渭河(古代曾注入洛河)。值得注意的是沮水(石川河)先流經(jīng)懷德城南,后流經(jīng)漢太上皇陵北?!皾h太上皇陵,高帝葬太上皇于櫟陽北原,因置萬年縣于櫟陽大城內(nèi)”[20]。櫟陽在今西安市臨潼區(qū)與閻良區(qū)界上,在富平縣城東南。要說秦西漢懷德縣城在朝邑,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洞筠o典》又曰:“漆水源出陜西同官縣(輝按即今銅川市)東北大神山,西南流至耀縣。沮水一名宜君水,出縣北分水嶺,東南流來會,是為石州河。又東南流經(jīng)富平、臨潼,折西南會清谷水注于渭。按漆沮舊與洛水合流入渭,故亦謂之洛水??讉饔凇畬肌略疲骸峋诙?,亦曰洛水?!脏嵡螐U,二水隔絕,漆沮遂無洛河之名矣?!盵21]是很有道理的。
因漆沮經(jīng)鄭渠(荊渠)匯入洛水,漆沮一名洛水,故后人皆以今之西洛水下流當之?!端?jīng)注·渭水》:“渭水之陽即懷德縣界也。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即懷德縣故城也。世謂之高陽城,非矣?!兜乩碇尽吩弧队碡暋繁睏l荊山在南,山下有荊渠?!聪暮箬T九鼎處也?!边@同上引《沮水注》的說法自相矛盾,是酈氏把漆沮之別名洛水(漆沮為洛水支流)混同于洛水之干流洛水,把高陽城誤為秦西漢懷德城。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楚人逐漸南遷,一度“居丹陽”。丹陽在丹水之陽,今陜西丹鳳縣(古商縣),秦西漢上雒縣(今商縣)皆其屬地。于是這一地區(qū)就有了“楚山”“楚水”的地名。楚即是荊?!端?jīng)注·丹水》:“《竹書紀年》:晉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縣西南楚山。昔四皓隱于楚山,即此山也?!盵22]
此后楚人又南遷,于是荊山、沮水之名又移到了今湖北南漳、??甸g?!渡袝び碡暋罚骸扒G及衡陽惟荊州?!笨资蟼鳎骸氨睋?jù)荊山,南及衡山之陽?!薄队碡暋酚衷疲骸扒G河惟豫州?!笨资蟼鳎骸拔髂现燎G山,北距河水?!薄稘h書·地理志》南郡臨沮縣下班氏自注:“《禹貢》南條荊山在東北,漳水所出,東至江陵入陽水?!毖a注王先謙曰:“《禹貢山水澤地篇》:荊山在臨沮縣東北,與《志》合……段玉裁謂陽水即沮水?!薄蹲髠鳌ぐЧ辍罚骸敖?、漢、雎(沮)、漳,楚之望也?!?/p>
[1]傅嘉儀.秦封泥匯考[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191.
[2]周曉陸.酒余亭陶泥合刊[M].東京:藝文書院,2012:32.
[3]王輝.秦銅器銘文編年集釋[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圖四十七.1.2.
[4]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42.
[5]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8:505.
[6]高亨.詩經(jīng)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28.
[7]譚其驤.中國歷史地理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
[8]馬非百.秦集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2:572.
[9]王輝主編.秦文字編[M].北京:中華書局,2015:112.
[10]王輝.西周畿內(nèi)地名小記[J].考古與文物,1985(3).
[11]唐蘭.用銅器銘文來研究西周史[J].文物,1976(6).
[12] 盧連成.周都棫鄭考[C]//考古與文物叢刊第2 號古文字論集,1983.
[13] 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J].考古學報,1959(3).
[14]同[10].
[15] 陳高華,陳智超等.中國古代史料學[M].北京:中華書局,2016:45.
[16] 阮元???毛詩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jīng)注疏》本,1980:509.
[17] 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第1 冊)[M].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4:194.
[18]陳橋驛.水經(jīng)注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13:389-390.
[19] 臧勵龢等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年香港商務印書館重印:511.
[20]何清谷.三輔黃圖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424.
[21]同[19]:1100.
[22]同[18]: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