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國教齡最長的大學教授,是教授們的教授,老師們的老師。他的學生可以從“20后”排到“00后”,其間英才輩出。他過90歲生日,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言的是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
張禮是那種歲月拿他沒轍的人。這一點,年紀越大越明顯。這位95歲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是1982年清華物理系復系后的首位系主任,1949年正式踏上大學講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退休就接受返聘,繼續(xù)留在講臺上,至今每年春季學期仍會開課。
他是新中國教齡最長的大學教授,是教授們的教授,老師們的老師。他的學生可以從“20后”排到“00后”,其間英才輩出。問及讓他自豪的學生,他怕說不完整,干脆放棄“列舉”。他帶的第一批學生里,有我國激光研究領域的先驅者之一馬祖光。
5年前,他過90歲生日,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言的是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
“我已經干了70多年啦”
最近,張禮剛講完本學期的“量子力學前沿選題”課。這是1998年,他73歲時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講到今年已22年了。因為講的是“前沿”,所以每一年,每節(jié)課,他都得重新準備教案,更新大量內容。
跟過去站在教室里講課不同,今年受疫情影響,他講的是網課。這位95歲的老教授適應得好極了,他發(fā)現(xiàn)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學生比面對面聽課時更愿意提問。
直到現(xiàn)在,張禮還在不斷琢磨,怎樣講課能讓學生們更愛聽,學到更多東西,產生更大的興趣。
他清楚地感受到每一代學生各有不同。去年秋天,他在黨支部組織生活會上作自我檢查,說在幫助學生上做得不夠,比如只在課后答疑,讓有不懂問題的學生主動來問的做法,更適合從前一門心思念書的學生,不適合成長在各種外界誘惑里的新生代,必須改進。為此,今年他在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的正課外,增設了一節(jié)專門的答疑課,效果不錯。
清華大學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一句沿用至今的口號,叫“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拔乙呀浉闪?0多年啦。”張禮說。常有人問他這么多年來,動力何在,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覺得有意思!
學不厭,教不倦。所有人都覺得他真不像90多歲的人,全然無視大眾對“什么年齡做什么事”的普遍認知?!皼]人規(guī)定我要怎么做啊!”張禮說,在任何年齡,他都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永不退休的退休教授
1925年,張禮生于天津,父親是有名的中醫(yī),家境殷實。中學時,張禮對物理產生興趣,“力熱聲光電,里面有好多道理,多有意思!”
高中畢業(yè),他考入北京輔仁大學物理系。4年后,他以理學院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在剛復校的山東大學做了一年助教后,張禮考取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生,出國深造。
1948年秋天到美國,剛讀完一學期,有中共地下黨員朋友動員他回國參加革命。于是1949年初,張禮給導師留了一封信,悄然回國。
他的導師、物理學家菲利普·莫里森,后來多次寄來最新出版的物理書。張禮家中仍保存著1951年時收到的一本《量子力學》和莫里森的隨書來信:“衷心祝愿你和所有新中國人民擁有和平且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未來?!?/p>
回國后,張禮先到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任教,后由國家公派到蘇聯(lián)列寧格勒大學進修。1957年,32歲的他調入清華大學,參與創(chuàng)建為發(fā)展中國原子能事業(yè)成立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張禮最想做的,一直是物理科研,探究物理學里的“道理”。但當時國內師資人才稀缺,到清華大學不久,他就相繼出任工程物理系核物理教研組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職,長期分管教學及研究生培養(yǎng),一半以上的時間搞行政,剩下時間搞教學。
“講課是我的救命稻草,科研搞不成了,我靠講課不丟業(yè)務?!睆埗Y說,“而且這也很有意思?!彼婚T接一門地講,原子核理論、原子核結構、原子核衰變、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磁流體力學、受控熱核反應……許多專業(yè)課過去沒學過,就先自學,邊學邊教。
顧秉林說張禮是清華大學老師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張老師講課條理清晰,任何概念和內容都非常深刻。我們討論哪個老師影響大,很多同學都提到他?!?/p>
1974年前后,張禮去二機部(即后來的核工業(yè)部)參觀,他有不少學生在這里工作,“那是給國家起了多么重要作用的地方,一看那些骨干,好多是我們培養(yǎng)的,我特別激動,覺得自己可真不白活?!彼傁胫?,怎么能為學生們多做點事,這一想就是70年。
責任感是當代學生的必備特質
教了70多年書,張禮說想教給學生們的,首先是知識,然后是方法,最后是思路,也就是如何找到問題并解決。他認為今天的中國學生,首先應具備的特質是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這是必要條件,要從這個角度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樣的人。沒有這種責任感,什么事只看個人利益,今天這個合適做這個,明天那個合適做那個,很難有大出息?!?/p>
在80歲生日宴上,張禮曾發(fā)表演講,暢想未來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為學術創(chuàng)新的發(fā)光點,“我一直有這個夢,希望我們的教育不斷提高,不僅吸引國人,還能吸引全世界的學者來學習。”
走過近一個世紀風雨,在張禮看來,人生在世,什么最重要?“做出你可能做出的貢獻?!彼@樣回答,“有多大本事都使出來就行了。”
(《新華每日電訊》2020.6.19 王京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