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者赤足在燒得通紅的木炭上進(jìn)行表演前,不僅要在足底沾些水,而且還要喝足夠多的水,其目的是為了讓腳底盡可能多出汗。當(dāng)腳底上的某個部位與炭火接觸時,汗水會迅速汽化,在腳底和炭火間形成一層蒸汽膜,起到絕熱保護(hù)作用。
在一些電視節(jié)目里,我們常會看見雜技藝人赤足在燒得通紅的木炭上疾行而過,而赤裸的雙足完好無損;還有的雜技藝人將燃燒的火球緩緩放入口中,不僅沒有因此受傷,反而能從口里噴出一條長長的火龍來;更有藝人將赤裸的手臂猛地伸進(jìn)沸水中,迅速撈出沉在鍋底的鐵釘……這些“赴湯蹈火”的表演節(jié)目既驚險刺激,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這些雜技藝人有特異功能,還是事先涂了什么特效藥?
蹈火全憑水與砂
據(jù)了解,表演“吞火”或“噴火”的雜技藝人在接觸灼熱的物體之前,都會在手或嘴等部位迅速而隱蔽地沾上一些水。之后,當(dāng)手或者嘴接觸灼熱的物體時,水分突然受熱會立即汽化,從而在手或嘴部皮膚周圍形成一層很薄的水蒸氣。由于水蒸氣是熱的不良導(dǎo)體,在短時間內(nèi),這層薄薄的水蒸氣可以起到絕熱保護(hù)的作用。因此,也就不會讓表演者的手或嘴被燙傷。
表演者赤足在燒得通紅的木炭上進(jìn)行“蹈火”表演前,不僅要在足底沾些水,而且還要喝足夠多的水,其目的是為了讓腳底盡可能地多出汗。當(dāng)腳底上的某個部位與炭火接觸時,汗水同樣會迅速汽化,在腳底和灼熱的炭火之間形成一層很薄的蒸汽膜,從而有效地起到絕熱保護(hù)作用。表演者在行走過程中,腳底會在抬起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汗水,這就有效地補償了因蒸發(fā)損失的水分,從而繼續(xù)在腳底與木炭之間形成蒸汽膜,起到良好的保護(hù)作用。
“秘密武器”可瞬間降溫
此外,雜技演員赤足走在火炭上卻毫無燙傷,其背后還有一件“秘密武器”:一種是白色的硼砂;另一種是紅色的朱砂(又叫辰砂)。原來,晶體在溶解時要吸收大量的溶解熱。當(dāng)把硼砂或朱砂撒在火炭表面時,因為溶解吸熱,會使木炭表面的溫度猛降。加之朱砂是紅色的,將其溶解在水中后,增加了“蹈火”的神秘感。這也是為什么雜技藝人在表演時需要時不時就往火堆里散“法粉”和噴“法水”。在表演前,雜技藝人還會把雙腳泡在含有朱砂和硼砂的“圣水”里,這在火炭和雙腳之間形成“砂層”,增加了“蹈火”的安全性。
沸水里面有門道
那么,“赴湯”表演的奧妙又是什么呢?
其實,大家所看到的大鐵鍋中沸騰的“開水”并不是真正的純凈水,而是加了一定量醋的水。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水的沸點大大降低。通常情況下,純凈水的沸點為100℃;而加了適量醋的水,沸點可以降低到60℃左右。所以,如果在該溫度的“沸水”中撈鐵釘,自然不會被燙傷了。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盡管我們明白了“赴湯蹈火”背后的科學(xué)道理,也千萬不要嘗試這些危險動作。這是因為雜技藝人們受過長期的專門訓(xùn)練,使得他們表演時的動作非常迅速、敏捷,這其中也蘊含一定的表演技巧。對于沒有接受過專業(yè)訓(xùn)練的普通人來說,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水云間薦自《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