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華
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題中,實用類文本的考查是學生比較頭疼的內容,特別是簡答題,不少學生考完之后倒苦水,說不知從何下筆。其實,實用類文本的簡答題解答難度不大,只要認真讀懂文章,認真審題,根據(jù)問題回答就行了。只不過,我們在做題時總有一個慣性思維,習慣在文章中找答案,這本沒有什么問題,但只在文章中找答案,容易產(chǎn)生依賴或懈怠。同時,近兩千字的篇幅,還可能是非連續(xù)文本,在高考如此緊張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找漏,從而失分。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這樣的簡答題呢?
首先,讀文本,明特點。答題應正確把握文體特點,清楚傳記類、訪談類、新聞類、時評類等文本閱讀的不同要求。傳記類文本,我們要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人生軌跡,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訪談類要能理解訪問者問題及被訪者應答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延伸到其他的領域,避免片面性;新聞類要明白這一新聞的時代背景、社會價值和意義;時評類要探究文本中的社會問題,提出見解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其次,審題干,明意圖。答題人要快速準確判斷出題者的意圖,是篩選并整合出文中一個或幾個信息,還是評價文本主要觀點;是評價文本社會價值和影響,還是挖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是探討作者寫作意圖,還是探究文本中的社會問題。比如2019年全國Ⅰ卷:“請結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復的檔案文件的受損原因?!币活},考查的是對文本信息的篩選和整合;2019年全國Ⅲ卷:“單車獵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請結合材料分析這一說法的根據(jù)”一題,考查的是對信息的篩選和對社會意義的分析;2019年北京卷:“就城市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上面三則材料分別表達了什么觀點?說說這些觀點對你認識這一關系有何啟發(fā)?!边@一題,考查的是篩選、概括整合能力和探究能力。判斷了出題者的意圖,才能根據(jù)不同的考查目的和要求,做好應對方法。
最后,答探究,明方法。關于篩選、概括、整合等方法在各種文章中已有很多論述,就不再一一贅述了,這里重點說一下時評類文本中對社會問題的探究。社會問題具有多因性、復雜性等特征,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解決問題時,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一般來說,一個問題的分析或解決要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著手,我們在進行閱讀文本時就要找出這三個層面的內容進行分析歸納整合,這就是答題方向。其中,國家層面包括制度機制、政策方針、法律法規(guī)等,甚至還包括國際法則;社會層面涵蓋的就更為復雜,包括機關企業(yè)、地方政府、社會風氣、輿論宣傳、資金投入、科技發(fā)展等,甚至還包括國際慣例;個人層面包括個人情感意識、家庭生活氛圍等。
比如,“邯鄲市2020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中,“請結合材料談一談要做好我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各方應做好哪些工作”一題,我們思考的時候要先從國家層面來分析文本,找出有關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內容進行整合。在材料二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國家對青少年“減負”的有關政策,在材料四中,能發(fā)現(xiàn)“將視力預防保健納入公共衛(wèi)生體系”的論述,而這些,顯然是關于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內容,那么整合起來就是“加大減負執(zhí)行及宣傳力度;建立健全法規(guī)制度,將視力預防保健納入公共衛(wèi)生體系”。從社會層面,找出有關社會、學校等相關信息,在材料二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學校家長普及相關知識”“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視力監(jiān)控體系,解放人力的同時,實現(xiàn)對學生視力的全周期監(jiān)控,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等內容,那么整合起來就是“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視力健康知識;加大投入,建立智能化的視力監(jiān)控體系”。從個人層面,找出個人思想、家庭生活的相關信息,在材料四中,“所以很多亞洲孩子在眼睛尚在發(fā)育的階段就過早地進行系統(tǒng)閱讀”“只要孩子能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近視是個小問題”,材料三中,醫(yī)生建議等內容,整合起來就是“家長要改變重成績輕視力的觀念;青少年要學會健康用眼,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如此答題,一是拓展了思維,不至于無從下筆;二是使答案更加完整,不會因思考不周而失分。
2018年的全國Ⅱ卷有關“知識產(chǎn)權”的實用類文本閱讀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哪些相關方協(xié)作?簡述各方所起的作用”一題,顯然也要從這幾個層面入手,才不會掛一漏萬,無謂失分。
當然,做題沒有萬能公式,妄圖用一種方法包打天下的做法無疑是緣木求魚。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做任何題目都是要首重文本,因為命題者的命題依據(jù)源于文章,所以我們答題也是依據(jù)文章,注重文本關鍵信息的篩選及整合;審清題干信息,從題目出發(fā),返回原文去“找”答案,這是做題的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先通讀全文,如有個別語句無法讀懂,用筆勾畫下來,繼續(xù)閱讀后面的內容,然后結合上下文,認真揣摩,力爭把握全文的基本內容;其次,認真審題,排除題目中設置的干擾成分,從原文中找出依據(jù),不能憑借其他方面的知識或是自己想當然;第三,篩選出文中與題目相關的關鍵詞語,提取答案要點,以備解題之需。
我們做任何題目都不能帶著被動想法,做各類題型之前就要有做題的方向,有方向才能拓展思路,這樣才不至于盲人騎瞎馬,無從落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