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無緣卻已見,后會心中有琴弦。
月中共座園中亭,琴弦微撥音已現(xiàn)。
音輕意淡月缺圓,音重意濃月滿圓。
應(yīng)恨相識只三年,不知何時與君見。
月淺燈深(詹海林,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點評:欣賞林榛榮同學的古風,重點突出了一個“情”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古今中外,無論新詩,舊體詩,景為情用,情為景生,這是寫作的必經(jīng)之路。這首詩的主題是離別,在琴韻中分別,所以顯得高雅,最后一聯(lián)是全詩的升華:“應(yīng)恨相識只三年,不知何時與君見。”情腸百結(jié),略帶愁緒,可見對情誼看得很重。
當然,別離有很多種,音中別,是其中之一,建議小作者不必寫在題目里。可寫明與誰別,像唐詩《別董大》。另,若作為律詩,需嚴謹,符合平仄和押韻。若作為古風,則不宜寫八句,可以更長一些,韻腳可以四句一換。相信林同學只要深入學習詩詞格律,便能掌握要領(lǐng),更上一層樓。
紅樓公子(李曦,廣州市青年作家協(xié)會理事、廣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點評:一位初中生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頗為難得。第一句便把分別時不舍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把不舍的心情反怨給以前的相見,又把別后的相思之情寄托給了琴聲,寫得很是調(diào)皮。第二聯(lián),作者還原送別時的現(xiàn)場。月、園、亭、琴,可以說是古代的君子四雅,作者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句詩中;接著,活動開始了,琴弦微撥,其實音未現(xiàn),只是在作者心中起了共鳴,便如已現(xiàn)了。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之意。第三聯(lián)又把琴聲輕重、月亮圓缺與思念之情的濃淡相結(jié)合,用意象烘托出作者對同學三年來的友情。最后一聯(lián),作者用直白而又富有情感的語句向同學們表白,對三年的同窗時光去之何迅表示無限的惋惜,對以后何時才能相會表示永遠的期待。
當然,作為律詩,就應(yīng)該遵循格律。作為初三學生,畢竟涉及格律知識有限,并沒能完全按照律詩的格律來創(chuàng)作,比如,末字不押韻(平仄韻混用)以及句中亦有不合平仄之處,實為一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