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瑛 李劍楠
摘 ?要:崇高論思想是康德美學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范疇,在崇高感中,人的精神力量得到提升,超越了自然界,取得了道德和精神上的勝利??档峦ㄟ^借助于理性,將崇高感與道德感緊緊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康德主張的是人本主義哲學,只有緊緊圍繞著“人”,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崇高在康德美學乃至整個康德哲學中的地位,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崇高論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關鍵詞:崇高;美學;當代意義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202010210)研究成果。
一、康德崇高論美學的地位和價值
哲學界一直有“說不盡的康德”的公論。康德的批判哲學在歷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是直到今天,康德哲學中仍然有很多內容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比如,我國哲學界在研究《判斷力批判》時,就把重點放在了對“美的分析”上而忽視了對“崇高的分析”,使得崇高論的討論大多人云亦云。崇高是康德美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對于研究康德的第三批判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對于更加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康德批判哲學也有非常重要的幫助。有資料顯示,康德的崇高論曾經被忽略過一段時期,但是近些年研究者開始逐漸重視對于康德的崇高論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非常全面和完善的研究。當代學者在談及崇高時,往往都是作為康德美學中的一個范疇順承美的范疇自然引出來的,即使有一些學者對于崇高做了系統(tǒng)的研究,往往也是流于表面不夠深入。就學者研究康德崇高論的內容而言,往往是將康德之前的朗吉弩斯、伯克等人對康德的影響作為闡述重點,而忽視了其他很多人對康德美學的影響。目前學界認為,崇高是認識論向道德本體論過渡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自然向自由過渡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這種認識是正確合理的,但是缺乏更加有深度、更加有說服力的闡述。我們只有緊緊圍繞著“人”,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崇高在康德美學乃至整個康德哲學中的地位,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崇高論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俗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迎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也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但是當代人類是以物質利益和財富為價值取向的,這種價值取向雖然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但是不可避免地是以征服甚至破壞自然為前提的??档轮赋觯酥疄槿俗鳛槔硇源嬖诘膬r值不僅要求科技的進步,同時還有人的道德理念。人類文明的最終發(fā)展是科技發(fā)展與人的道德發(fā)展的結合??档聦⒌赖吕砟钆c審美聯(lián)系在一起,要求心靈尋找合適的寓所,而崇高與人類的理性和心靈有關。但是現(xiàn)實社會中,人類的價值取向似乎越來越偏離崇高,從而也就越來越偏離道德。人類只有突破肉體的局限性,穿越到無限的自由之中,才能促進理性的發(fā)展從而促進人類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而崇高就是從自然通向自由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人類有了崇高感才能樹立更加優(yōu)化的價值取向。本文力圖探究康德崇高論中的現(xiàn)實意義,就當前人類過于重視物質利益的價值導向作出適當?shù)慕ㄗh并且展望一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平衡發(fā)展的世界。
二、康德崇高論美學的內涵
康德通過借助于理性,將崇高感與道德感緊緊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由于崇高超越了感官世界,它面對的是無限的理性觀念的世界,因此崇高的基本特點就是“絕對的大”。所謂“絕對的大”,它和事物的大是完全不同的,它是超越了任何對比之上的大的東西。崇高的“大”,只以自身為標準,它主要有兩種,數(shù)學上的大與力學上的大。因此康德把崇高區(qū)分為兩種:一種是數(shù)學上的崇高,另一種是力學上的崇高。
康德所言的數(shù)學上的崇高,實際上是從體積上的大這一方面來說的。但是這種體積上的大并不能為我們的感官所把握,因為能被感官所把握的事物一定是有限的,而崇高的大是無限的,因此它是絕對的大。同時,這種體積上的大不能用數(shù)學或邏輯的方式計算或推斷,因為這種計算或推斷永遠無法達到絕對的大。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其一是數(shù)字可以無限增加永遠沒有盡頭,因此無法達到無限的大;其二是人在計算中所能掌握的永遠都只是一個部分,無法從整體上把握,因此也無法達到無限的大。康德認為,人只能通過目測來把握對象的整體,對于絕對的大的整體,想象力無法發(fā)揮作用,因為想象力是以感性對象為限制的。此時,人只能通過理性來把握,理性是一種超感官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對絕對整體的認識能力,這種認識能力來源于人的主觀。因此,崇高感是一種自己發(fā)覺自己是理性動物而感到偉大的情感,人把自己的偉大轉換到自然的對象中。這樣,人在欣賞數(shù)學上的崇高的現(xiàn)象時,就是用自己的主觀感覺感知到對象的大,而不是從客觀上的數(shù)學計算或推理來覺察。比如我們在欣賞一望無際的大海時,我們并不是通過數(shù)學上的計算或邏輯上的推理來感受這個整體,而是在直觀中,感覺到它的無限大的,因而內心產生了無限大的觀念。
康德認為,“像雕塑、建筑等藝術作品是沒有崇高的”[1],因為藝術作品的形式和體積大小都是由人的目的決定的,涉及到概念。自然界的動物也沒有崇高,因為概念本身就涉及某種目的。關于崇高的判斷是不涉及對象在概念上的目的的。例如廣闊無邊的大海、威嚴壯麗的山川,這些粗獷無限的自然現(xiàn)象中的大海山川擁有巨大的面積從而使我們無法形成目的概念,它們既不能引起魅力,也不能產生危險,因此只有在這時才能產生崇高??档略谶@里的觀點是徹徹底底的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但是他在宣稱雕塑、建筑等藝術作品沒有崇高時,卻舉了埃及金字塔和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的例子來說明數(shù)學上的崇高,這就導致了他美學中的自相矛盾。
康德所言的力學上的崇高,則是就“強力”方面而言的。他認為“強力”是一種克服巨大阻礙的能力。如果這種能力超過了本身就具有的威力的東西的抵抗,也就是說當這是一種“以強制強”的強力時,那么就被稱為“強制力”。在審美判斷中,當自然被看作是強力,但又對我們沒有強制力時,就產生了力學上的崇高。也就是說,力學上的崇高必須符合兩個條件,首先要是一種強力,它具有巨大的威力,是產生恐懼的根源;其次,它對我們沒有強制力,我們并不會真的感到恐懼。我們只有從恐懼當中解放出來,在面對強力時產生一種愉快感,這時才能產生崇高感。
康德認為力學上的崇高不存在于任何自然事物之上,而只存在于我們的心靈之中。我們意識到自己既超過了內在的自然,又超過了外在的自然。也就是說,在面對粗獷無限的自然時,我們認識到自己生理上的渺小與無能,但是我們的心靈意識到自己本身使命的崇高性,意識到心靈中的理性能力遠遠地超過了自然并優(yōu)于自然。康德認為是一種來自理性觀念的力量使我們超過了自然的強力。
三、康德崇高論美學的當代意義
在崇高感中,人的精神力量得到提升,超越自然界,取得了道德和精神上的勝利。康德通過理性使崇高感與道德感緊密相連,這也使得康德的崇高論思想具備了與其他理論不同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給人帶來更多啟發(fā)與思考。
(一)崇高感有助于構建并培養(yǎng)個人道德情懷和理性思維。喚醒人們內心崇高感的是道德,道德與人的理性相互關聯(lián)。物質文明急劇發(fā)展的今天,精神文化的劣勢早已顯現(xiàn)出來,為了及時彌補這樣畸形的發(fā)展態(tài)勢,實現(xiàn)社會文明的平衡進展,我們有必要做出改變,而這種改變首先得從個人的提升開始,從而實現(xiàn)整體的飛躍。康德所認為的數(shù)學上的崇高,就是個人認識到自己是主觀的,運用想象力感受到自然的偉大。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主觀性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對于個人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擴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崇高感又與道德感密不可分,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道德情懷也得到提升。
(二)崇高感有助于優(yōu)化人類的價值取向,促進全人類精神文明和生態(tài)文明的健康發(fā)展。個人的理性能力和道德情感得到了提升,必能在整體上提升整個人類的價值取向,促進全人類精神文明的進一步提高,實現(xiàn)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精神文明的提高反映在自然上則必定是對生態(tài)自然的保護,這有利于實現(xiàn)生態(tài)文明的永續(xù)發(fā)展,這一點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目前我國的發(fā)展可謂是突飛猛進,但這是一種過渡消費生態(tài)文明換取來的物質飛躍,因此注重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也是刻不容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曾提到,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培養(yǎng)崇高感既能提高個人道德情懷和理性思維,同時也順應了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國情。這樣看來,崇高感的確可以給物質資源豐富但精神生活不夠富足的我們一些引導與啟發(fā)。
參考文獻:
[1]康德.判斷力批判(第3版)[M].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作者簡介:孔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
李劍楠,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