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對語文備考而言,作文備考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但鑒于作文教學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不少師生對高三作文備考無可奈何,有的甚至束手無策,常常在人云亦云中疲于奔命,不知西東。為提高高三作文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專題從如何跟著教材學作文;如何透過現象探本質,梳理邏輯析內涵;在記敘作文中如何用細節(jié)感人、真情動人;在實用類作文中如何看人說話、融情于境和在議論類作文中如何聯系生活實際辯證分析等幾個方面入手,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備戰(zhàn)高考的師生一些有益的啟示。
跟著教材學寫作
四川省古藺縣藺陽中學? ? 王光佑
不少學生感嘆,平時寫了那么多作文,可一到考場,怎么就感覺百無一用呢?仔細分析這些學生的作文現狀,大都是“見子打子”式的虛與委蛇,連起碼的思維積累都沒有,又談何形成自己獨具個性的作文風格呢?要想擺脫目前高中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多、差、慢、費”的尷尬處境,除了平時要儲備足夠量的優(yōu)質素材,還必須儲備相應的思維范式,這就好比建房子,只有先設計好規(guī)范的圖紙,才有可能修建出合乎要求的精美建筑來。
一、跟著教材學習敘事寫人的妙招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因此,我們不能捧著金飯碗討飯吃,要用心揣摩教材上經典名篇的寫作技巧。不僅要明白作者寫了什么、弄清楚作者是怎么寫的,更要弄清楚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唯有重視教材文本,熟讀靜思,深悟其中三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的作文才能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比如,在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我們不僅要弄清楚梁任公先生是怎么演講的,這次演講表現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點,而且還要用心體悟散文大家梁實秋是如何正側結合、渲染烘托、綜合運用多種手法塑造梁任公先生形象的,如何詳略得當地記敘梁任公先生這次別開生面的演講的。
二、跟著教材學習謀篇布局平地起波瀾的技巧
不少師生對報刊雜志上的滿分作文敬若神明,卻對教材上的經典名篇棄若敝屣,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比如在讀《大堰河,我的保姆》時,我可以學習借鑒艾青寫作的方法,由眼前之雪景寫起,觸景生情,引發(fā)詩人對大堰河的回憶,再以時間為序,用生動的場景和感人的細節(jié),再現大堰河悲慘的一生,最后再將思緒拉回現實的精巧構思,寫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或將本詩改寫成一篇寫人敘事的散文,仔細體悟艾青這種構思之巧妙。除了學習借鑒艾青時空轉換,平地起波瀾的寫法,還可以借鑒艾青在詩歌末節(jié),由贊美大堰河到贊美大堰河一樣的勞動人民,這種由個別到一般的寫法。深入挖掘習作的主題,使之逐步升華,引發(fā)讀者強烈的共鳴。倘若將這種方法移植到2019年高考(全國3卷漫畫作文),則容易脫穎而出。我們可以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等文章敘事張弛有度、環(huán)環(huán)相扣、波瀾起伏的藝術構思,改掉自身作文平鋪直敘的壞毛病。
三、跟著教材學習思辨論證的方法
《勸學》一文運用了正反對比、層層深入的論證方法,如果能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寫作思路,合理安排文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層進式結構,則能扭轉作文由于條理不清、概念模糊或交叉重疊而導致的思維混亂的局面。同時,還可以學習蘇洵《六國論》的論證范式: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緊接著簡要分析中心論點,總領全文;論證主體部分按照總起段安排的順序逐層展開,分段敘述、分析,議論抒情;每段結尾總結深化照應分論點;結尾以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抒情對正文進行照應和補充升華。如此則能科學規(guī)劃作文的藝術結構,而不至于當無頭的蒼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蘇洵在主體段分析論證觀點時使用的“向使”模式,寫作時,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或生活實際,設身處地地從反面設想,如果主人公不這樣做,結果又會怎么樣?正反對比,使文章析理深刻,入木三分,給人以強烈的震撼。這就有效避免了高中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觀點+材料”,缺乏分析論證的弊端,自然有利于考試作文的上檔升級。
總而言之,高三作文備考,我們必須多角度多層面地審視教材,活學活用,觸類旁通。唯有如此,才不至于陷入盲從的泥潭,學生才有可能氣定神閑地備考,從而舉重若輕,游刃有余。
透過現象探本質? ?梳理邏輯析內涵
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張宏峰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0年1月28日,紅安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宣傳部長郭金城的手機里忽然跳出了一條特別的消息 :“我是北沖村脫貧村民、共產黨員,你曾經的貧困包保戶——李自桂,向你新年問好。在我貧困時,黨沒拋棄我,現在國家有難,我特向家鄉(xiāng)捐贈2000元,用于家鄉(xiāng)疫情防控?!?/p>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鐘南山給出建議:“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是,2020年1月18日傍晚,84歲的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他說:“你們都不可以去武漢,但是我可以?!?/p>
因大幅提高口罩售價,2020年1月23日北京濟民康泰大藥房豐臺區(qū)第五十五分店將被北京市場監(jiān)管局處以300萬元行政處罰。這是肺炎疫情防控以來,北京市監(jiān)管部門開出的首張重磅罰單。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試題解析】
這道作文試題就材料內容看是時評類作文,從材料數量看屬于多則材料作文。基于這種理解分析,要求學生既要從時評類作文構思立意技巧出發(fā),又要兼顧多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三則材料的共同背景和核心話題是“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則材料是在黨和國家關懷幫助下曾經貧困、現在脫貧的村民,面對疫情感恩、回報政府和家鄉(xiāng),捐贈2000元用于家鄉(xiāng)疫情防控,這是一個懂感恩,有責任感的農民,貧窮沒有扼殺他的良心,走出貧窮也沒有沖淡他的良知,在疫情面前盡自己所能,“位卑不敢忘國憂”,2000元人民幣是一個剛剛擺脫貧窮的農民的責任和擔當。第二則材料里的鐘南山老先生面對危險的疫情毅然決然地沖上去,勇于擔當,耄耋之年,沖鋒陷陣,真乃當今時代的無畏無懼的真英雄。第三則材料中的藥店在危急之時肆意漲價,為了謀求利益置民生不顧,自私自利,缺少商家最基本的責任和擔當,良知泯滅。三則材料中不同的身份職業(yè),不同的處境,兩種不同的表現,第一、二則材料是正面事例,第三則材料是反面事例,共同構成正反對比的邏輯關系。學生在構思立意過程中,要把握核心話題,提煉觀點,把握材料間的邏輯關系,對于觀點的論證要深入淺出,深入剖析實質,圍繞“是什么”“為什么”展開思考論證。
【規(guī)律總結】
關于時評類作文構思立意,針對學生實際操作情況,談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1.限制性和開放性
關于限制性。首先,時評類材料有極強的時代感,緊貼時代,展示時代風貌,敘述社會現象,所以學生要特別注意材料中真實情境的限制。特定的時期,特定的背景,對問題的思考認識要具體而深入。以上面試題為例,三則材料是“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眾生百態(tài),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有嚴密的論述邏輯,觀點才能站得住腳。其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事件分析其內在的思想實質和思想根源,注意價值判斷的限制。材料蘊涵著主流價值觀,例如上面試題,引導學生要勇于擔當,面對公共危機不退縮,有責任等都是主流價值觀念。
關于開放性。首先選取角度的多樣化,是很多任務驅動作文試題的共同特點,也是高考試題的一大特色,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不束縛思考,不拘泥陳規(guī)。尤其是時評類的很多試題,思考評價的角度可以肯定、支持、贊許,也可以是否定、反對、批評,亦可以提出建議和思考。從個體、集體、社會、國家、民族的角度,從歷史、文化、科技的角度,學生多角度思考,緊扣材料,突出中心。其次,論據選取的開放性。在論據的選擇上可以抓住材料的本質,有所拓展,開闊視野,增強中心論點的說服力。
2.邏輯性和嚴密性
上面給出的例題中有三則材料,這種多則材料的作文也是最近幾年高考作文題中的熱點題型。多則材料作文審題就要求學生一定要吃透每一則材料的本質,深挖內涵,這樣才能寫出深刻的文章;一定要把材料間的邏輯關系梳理出來,這樣才能寫出合乎邏輯、內容嚴密的文章。材料間的關系多為并列、包含、互補、對立、因果、辯證等關系,在材料間建構起正確的邏輯關系,得出的論點就更深刻、更有說服力。在平時寫作中,學生容易犯兩種錯誤:第一,單擺浮擱。在作文中,簡單羅列題干中的材料,沒有在材料間建立邏輯關系,立意流于淺白。第二,顧此失彼。題干中的材料沒有兼顧,只是側重其中的一部分,其他材料置之不理。這兩種錯誤在近年的高考中也是常見的,要引起重視。以上面試題為例,三則材料構成正反對比的邏輯關系,梳理出這種關系,在論證中就能做到重點突出,中心明確。
【作文展示】
滄海橫流顯本色? ? 苦難面前勇擔當
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高二·五班? ? 韓澤鵬
當冬日的寒風和嚴峻的疫情拂去街上平日的喧囂,很多人都在靜靜地守候,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醫(yī)院或是奔波的路上,一面口罩遮住了我們的面頰,但卻讓我們更能透徹地觀察疫情面前的世間百態(tài)。
面對自然所帶來的災難,我們不免會面對一些令人寒心的事實。從疫情之初各地人對武漢人的排斥敵視,緊接著不良商家借機哄抬口罩等必需品的物價,到最近的紅十字會私藏物資,很多人不遵守規(guī)定肆意外出聚會,這些都成為本就困難重重的抗疫道路上的新阻礙。一些人在國難中所表現出的自私與貪婪反映出他們精神中黑暗的一面,忘卻了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忘卻了商家所應有的道德操守,在物欲中迷失了自我。
可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中的善良也漸漸讓人們體會到溫暖。學者院士們積極奔赴一線鉆研疫情,各路明星商賈紛紛捐上善款,工人們連夜奮戰(zhàn),火神山醫(yī)院在短短七天內拔地而起。許多人對武漢有著冷漠,但更多人對武漢有著真摯的祝福和竭盡全力的付出。在災難面前,有人選擇自私牟利,也有人選擇無私擔當。張定宇作為一名醫(yī)生,即使身患漸凍癥,妻子也不幸感染病毒,他仍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在武漢市的各個醫(yī)院中,身著防護服的醫(yī)療工作者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他們都像張定宇一樣,懷揣著最堅定的信念,承擔著最重要的責任,他們身前,是上萬名等待天使降臨的病人,他們身后,是簇擁著的一道道暖流,中華民族無數平凡的人們在用他們誠摯的祈禱匯聚成一道支持抗疫的暖流,溫暖著病人與醫(yī)生的心房,我們始終相信這樣的愛與希望終將戰(zhàn)勝病毒。反觀那些借國難發(fā)財之人,目光短淺狹隘,不顧國家的經濟損失,未曾想個人利益是立足于國家體系之上的,國興則得民盛。
李自桂作為脫貧成功的村民,在貧困時得到國家的幫助,在國家有難時為家鄉(xiāng)疫情防控慷慨捐贈。可見當國家有危機時我們需要匯涓流而成大海,這樣當我們有困難時,國家也會伸出援助之手,盡力幫助每一個中國人走向幸福的道路。一個脫貧村民能受到社會的贊許與敬佩是源于他的善良無私;一個圖私利不利民的藥店遭受社會的唾棄,懲戒是因為它不尊重國家的利益。社會中的善良需要不斷積累,這就需要群眾通過正義的力量讓黑暗的一面慢慢消泯,讓所有人都懂得奉獻才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捷徑。
在無私奉獻價值觀的引領下,不乏有像鐘南山院士一樣關懷民眾的人,甘愿將自己置身于危險中,渴求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們更要守護好自己的責任,在危機前保持鎮(zhèn)定,堅定信心,用科學的方法保護自己,方能斬斷病毒傳播的根源。國家與人民群眾同舟共濟,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終能在這寒冷孤寂但又充滿挑戰(zhàn)的冬日中迎來2020年屬于中國的春天。
國家力量源于人民的信念,在危難之際,只有全國上下緊緊凝聚在一起,同甘共苦,當仁不讓,勇于擔當,這危難便成了一種歷練,中華民族就這樣在困苦中披荊斬棘,不屈地屹立在世界之巔!
【作文點評】這篇作文中心明確,思路清晰,論證充分,材料豐富。韓澤鵬同學對材料的把握十分精準,深入挖掘材料的內涵,能夠梳理出三則材料間的邏輯關系,在正反對比論證中突出中心論點。寫作思路清晰,論證邏輯嚴密。先從現實談起,把讀者帶到情境中,引發(fā)思考。然后從反面論起,引述事實,結合題干中第三則材料剖析人性自私貪婪的一面。在反面論證后,結合第一、第二則材料正面論證,深入剖析,重點論證。最后照應題目和開頭,重申觀點,發(fā)出號召。文章透過現象抓本質,分析材料所蘊含的主流價值觀念,立意深刻,中心突出。
記敘文中的細節(jié)與真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第二中學? ?李玉華? ?祝振全
如果記敘是架構起事件的骨骼,那細節(jié)是填充骨骼的筋肉,真情是則是流淌其中的血液!沒有細節(jié)的記敘,就會空洞乏味,就是流水賬,讓讀者味同嚼蠟!
古代大家在記敘當中非常重視細節(jié)的描寫。例如《荊軻刺秦王》中對荊軻刺殺秦王的場面,作者用了極其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當時驚險異常的場面。尤其是對秦王的描寫,事出意外之時 “自引而起”的驚慌,“不可立拔”的無措,以及“秦王還柱而走”的機敏,“斷其左股”“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的兇狠。作者用一系列的動作細節(jié)把一個傲慢、兇狠、殘暴的君王展現了出來。
當然,細節(jié)也會體現在敘述的各個方面,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而任何一個方面得當的細節(jié)描寫,都能讓文本變得肌肉豐滿。同樣,外國名家也相當重視對細節(jié)的運用,而細節(jié)的挖掘來源于用心的觀察與日常的積累。
“這時他看見了孩子。那孩子只剩下一張腫脹干癟的皮,全世界的螞蟻一起出動,正沿著花園的石子路,努力把他拖回巢去?!?/p>
《百年孤獨》中的這一段場面描寫,讓人細思極恐,而能把一個綿延百年的家族的滅亡濃縮在這樣一個細致的場面描寫中,在馬爾克斯看來,正是源于他童年時觀察螞蟻的經歷。
記敘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常被一些高手運用到極致,例如,公眾號寫作中,王開東老師的《魏晉風度陳士林》中的一段:
“陳老師馬上又搬出另一個西瓜,殺掉,連聲說,這個是好瓜,你們要多吃,不要客氣。然后,又去請另一個客人來吃。等我們吃完后,陳老師收拾桌子,好像不死心,又嘗了嘗第一個瓜,確認是壞了,然后,在每塊瓜的瓜心都狠狠咬一口,然后果斷地扔掉!每一塊瓜都重重地砸在垃圾桶里?!?/p>
這里的細節(jié)描寫,把陳老的熱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但更把一個從苦難年代中走出來,把質樸與純真內化在骨子里的可愛的陳老活靈活現地刻畫了出來。
細節(jié)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是一種技巧,而真情就是一種態(tài)度。
叔本華說:“作品是心靈的精華。”對記敘文的寫作要有真實的內容、真誠的態(tài)度和真切的語言。情動而辭發(fā),必要時還要有對自我心靈的解剖。任何一部偉大的創(chuàng)作,大多都源于作家真摯情感的投入,而文章中的真情也恰恰是能夠引發(fā)讀者共鳴的重要因素。
正所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為什么《紅樓夢》能夠成為最具影響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典小說?因為那是曹雪芹用自己的生命和著血淚而鑄就的生命之歌!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能成為散文中的典范之作,因為他的父愛融入的是普天之下的共情!
而這一點在我們學生的習作中尤為欠缺。寫母親,全班的母親皆是一個樣,這或許就是朱光潛先生在《咬文嚼字》中所說的“套板反應”,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抓住人物的個性表現;心靈中最能打動自己的材料,沒有用真情去書寫。所以,其中的情感都是隔靴搔癢,抑或是蜻蜓點水。
如果我們用共情感同身受去揣摩,盡可能更真實地去表現當事者的情感,就有可能給讀者帶來真切的感受,從而達到共鳴的效果。相信熱愛寫作,一定會有好作品。
感人心者? ? 莫先乎情——談實用類作文的情感拉近
湖南省新化縣教育局? ? ? ? ? ? ? ? ? ? ? 伍福常
湖南省張家界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劉靈芝
近年來,名言警句、故事、寓言等具有濃厚文學色彩的材料作文逐漸淡出高考作文命題的舞臺,而是以時事熱點、真人實事等為內容的材料作文逐漸成為熱點,且多以書信類、演講稿、發(fā)言稿、倡議書、觀后感等實用類文體為載體,一般稱為實用類寫作。這類作文的優(yōu)點明顯:情境真實,表達真切;立意開放,思路開闊;讀者意識強,對象清楚;指令清晰,方向性強。由于這類文章重在實用,突出完成規(guī)定的指令任務,因此,考生在寫作中容易忽略必要的情感抒寫,導致文章公式化、任務化而遭詬病。那么,怎樣在實用類寫作中拉近與寫作對象的情感距離呢?
一、根據文體或語境,選用合適的語言、句式
演講類、書信類、倡議書、觀后感等實用類文自身帶有一定的情感要求。語言表達上要力求通過合適的語言來表情達意,傳遞情感,拉近與交流者的心理距離。一是用不同的稱呼、謙敬語和常用詞;二是用不同的語言習慣,或口頭或書面,或鼓動或希望;三是用不同的句式,或呼告或抒情;四是用身邊感人的故事引起共鳴。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
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從《朱子家訓》中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到陶淵明所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是什么驅動著中國這一頭東方雄獅一步步走向如日中天的現在? 容案很明了——勞動。是誰在勞動?是千萬中華兒女,是你我。故在此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這是2019年的一篇高考作文的優(yōu)秀演講稿節(jié)選。作者采用兩個小技巧,一是用情感強烈的設問句,二是用巧妙的人稱轉換。這就拉近了與寫作對象之間的情感距離。作者采用了一個設問句,“是誰在勞動?是千萬中華兒女,是你我?!笔紫?,設問句本身自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容易引起共鳴。其次,在問與答之間人稱轉換,把演講者的情感傳遞給聽者,兩者情感統一起來,引起聽者的強烈共鳴,拉近了聽者的情感距離。
例二:
同學們,我是一個老師,我的學生——你們,是中國的希望,是中國的明天。這幾天有一句詩在我做飯的時候,在我拖地的時候,在我陪孩子玩的時候,在我洗臉的時候,在任何時候,都會從我的腦海里跳出來——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
我親愛的孩子們!他日,你長大。請你做像鐘南山爺爺那樣的人!敢說真話,勇挑重擔,專業(yè)一流,成為十幾億人的倚靠。
…………
我最親愛的孩子們!他日,你長大。如果你愿意學醫(yī),請你做像這些沖上一線的醫(yī)護人員那樣的勇者。用自己的身軀,扛起萬重大山??偸且竭@一刻,我們才明白,什么是白衣天使。他們不怕嗎?他們不哭嗎?責任重于泰山,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要為其奉獻一切。
這是一封情感真摯,令人感動的公開信節(jié)選。其關鍵在于通過稱呼的變化,來增加情感的梯度,特別動容。“同學們”“我親愛的孩子們”“我最親愛的孩子們”,這三個稱呼,“同學們”是一種中性稱呼,不帶情感色彩?!拔矣H愛的孩子們”,由“同學們”到“孩子們”的稱呼,情感轉變,再到“我親愛的孩子們”情感驟升,特別濃烈?!拔易钣H愛的孩子們”,加副詞“最”,情感達到極致,感動收信者。像這樣不斷變化稱呼,層層加碼情感,感動讀者。
二、根據受眾看人說話,選用合適的用語、修辭、故事
看人說話就是要看受眾的身份、文化、還有目的來講話,用語,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受眾心里上感到舒服、情感上得到感染,最終達到活動的目的。因此,一是針對不同的受眾人群使用不同的用詞用語、修辭、故事,男女老幼各有不同。 二是站在受眾的角度、立場思考問題。
例三:
講究衛(wèi)生,利人利己。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不僅關乎自己,也關乎別人,少一個發(fā)病者,就少一個傳播源。專家表示,每個人都有責任做好個人防護,以保護自己和他人。如佩戴口罩,應佩戴N95或醫(yī)用外科口罩,而不是棉布口罩;還應勤洗手洗臉,注意眼睛、鼻腔、口腔衛(wèi)生,少去公共場所。
這是一封抗擊新冠肺炎的倡議書節(jié)選。娓娓道來,循循善誘,講理透徹,親切自然,很容易讓人接受。其原因有二,用語樸素簡單自然,每一個受眾者都聽得懂,明白其中的道理。二是站在受眾的立場上來說理,容易心里上接受。如“不僅關乎自己,也關乎別人,少一個發(fā)病者,就少一個傳播源”站在受眾者角度,設身處地地講理,拉近了與受眾的心里距離。
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目的與需求不同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以期達到不同的應用效果。根據場合與情境不同,在不同的場合選用不同的語言,適應不同的情境要求等。
總之,書信、演講稿等實用類寫作,情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動力,是一篇文章能否取悅時代、取悅讀者的關鍵。只有以情感為紐帶,與時代相接,與讀者共鳴,才能讓寫作煥發(fā)生機,因情而深刻,因情而感人。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資助課題“非專業(yè)教育背景的語文特崗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的個案研究”(課題批準編號:XJK18BJC054)研究階段成果】
高考作文如何聯系生活實際辯證分析
富裕縣第三中學 周麗娟
高考作文雖然對文體沒有限制,但絕大多數學生會傾向于選擇議論文。要想出色地完成一篇議論文,除了積累一定的素材,把握篇章結構,掌握審題立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培養(yǎng)。臨近高考,筆者就議論文如何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辯證分析給大家一些善意的提醒,希望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辯證分析,簡單來說就是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缺乏必要的辯證分析是議論文寫作常犯的錯誤之一。因此,我們平時在看待問題時,凡事都要一分為二,注重事物間的普遍聯系,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面對某一作文素材,有的學生只是片面地分析,例如,提起秦始皇,多數學生想到的是秦始皇是一位殘暴的帝君,廣建宮殿,繁重的徭役,讓百姓無法安居樂業(yè);他還制定了殘酷的刑法,使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但大家也不要忘了,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是他;結束了長期混亂局面的也是他。他在中國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又如談“手機”的利弊,很多家長、老師談“手機色變”,認為它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害蟲”,侵蝕著每一名學生,殊不知,若正確地利用一些優(yōu)質的網絡平臺進行學習,不僅能擴大知識儲備,還可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由此可見,只有我們全面辯證地看待材料,才能挖掘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其次,我們要注意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要注意內外部等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不同階段間的聯系?!度纸洝分杏芯湓挘骸叭酥?,性本善?!比缯媸侨绱?,那么社會上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惡人呢?想必其惡應該是后天形成的,接下去的兩句“性相近,習相遠”就說明了后天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孟母三遷”的例子就能給人以啟發(fā),孟母的做法再一次說明了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人的重要性;又如《晏子春秋》上曾有“南橘北枳”一語,淮南的環(huán)境適合橘子生長,所結的果實既飽滿又香甜。一旦到了淮北,沒有充足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就成了不可口的枳,可見環(huán)境的重要性。兩個事例都說明了我們在作文立意的時候不能孤立地看問題,要注意彼此之間的普遍聯系。
第三,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有這樣一則材料:某鞋廠派了兩名推銷員,一同飛往一個島國去開辟市場。一下飛機,他們就了解到所有島民從來沒有穿鞋的習慣,推銷員甲心涼了半截,立即向廠部發(fā)了電報“沒有市場,他們的需求量是零”;推銷員乙卻驚喜萬分,也立即向廠部發(fā)了電報“他們的需求量將從零開始?!睘槭裁聪嗤男畔⒃趦蓚€推銷員身上產生不同的反饋呢?因為甲只看到市場現狀,沒有看到內在潛力,不是用發(fā)展眼光看問題而忽略了材料中的辯證關系;乙的認識則相反,看到了未來的發(fā)展,所以積極地開辟市場。
近幾年的高考材料作文多是很接地氣兒,與我們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就是為了讓每個學生多觀察生活,多參與“生活”,讓學生們對周邊發(fā)生的事能有自己的思想觀點,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作文材料是這樣的: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邊開車,邊接打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出于家人安全考慮,迫于無奈,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一舉報發(fā)到了網上,此事引起很多人點贊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面對這樣的材料你怎么看?
這樣的材料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每名考生都不會無話可說,但有些考生可能只是一味地說小陳這樣做對或不對,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小陳也是出于無奈,熱愛父親,敬畏生命,才這樣做,但方式方法有些不妥。這才是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又如:立交橋下,潘師傅駕駛公交車向前行駛,突然發(fā)現前面路段電纜線著火。潘師傅將公交車停在路邊,拿起滅火器下車撲滅火焰,車上有人拍照有人觀望,沒人幫忙,還有乘客投訴潘師傅延誤了他們上班時間。對此你怎么看,闡述你的看法。
很多學生會毫不猶豫地為潘師傅點贊,這完全可以。但這則材料同樣也存在辯證關系。事件中潘師傅見義勇為、撲滅火災的行為應該是屬于工作中的突發(fā)事件,這種義舉本該得到贊揚,但這一義舉也與他的職責,也就是將乘客按時送到目的地相悖,即使做好人好事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能考慮得這樣周全,是否會讓作文更出彩呢?
(主持人簡介:王光佑,三級教授、四川省特級教師、瀘州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瀘州市第六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作協會員。長期致力于高中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領銜省市名師工作室,撰寫的諸多文章在多家報刊社發(fā)表。)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