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奕 鄭康杰 鐘慧嫻
商要:通過探究斯堪的納維亞坐具對明式坐具的借鑒;分析明式坐具的雅致含蓄、不落俗套的原因,汲取斯堪的納維亞學習明式坐具的成功方式,取其精華為我國所用,以此在現(xiàn)代工業(yè)時代背景下發(fā)展明式坐具優(yōu)秀設計理念,使其與現(xiàn)代工藝和民族獨特風格完美融合,以科學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
關鍵詞:明式坐具;斯堪的納維亞;榫卯
中圖分類號:TS6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027-01
家具是一個民族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家典坐具的歷史久遠,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木質家具已經(jīng)出現(xiàn),家具文化發(fā)展到明朝更是燦爛,尤其明式坐具其簡約造型、素雅雕琢使其不僅是中華文化中一朵奇異瑰寶同時也對世界設計產(chǎn)生深遠影響;斯堪的納維亞家具設計以自然主義、人文主義、功能主義.聞名于世,但少為人知的是許多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有著較深“中國情懷”,許多坐具作品都若隱若現(xiàn)地體現(xiàn)著明式家具的“中國味道”。
一、明式坐具
明式家具是一種藝術概念,指我國明代至清代形成的一種家具藝術風格。其中坐具主要指以硬木制作的椅子類家具,廣泛流行于文人階層。明式坐具在造型上樸質且洗練,幾何要素巧妙搭配,直線與曲線相照暉映;結構是嚴格的比例關系,在確定各個部件尺寸和彎曲程度時嚴格以人體比例為參考依據(jù),使用起來貼合人體尺寸;在材質上,明式坐具選用的木材多是紫檀木、黃花梨木等硬木,這些木材堅硬,長期使用器具表面甚至會自然產(chǎn)生酷似角質的潤澤外層;在制作過程中,工匠師最大限度保留木材紋理特征,不過多雕琢粉飾,形成低調雋雅風格;在結構上,明式坐具不用一釘一膠,全部采用榫卯連接方式,巧妙地將木結構緊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
二、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的借鑒
早在1932年,丹麥設計師麥設計師歐·韋恩思切爾就在他的書中肯定了中國家具在世界家具體系中的地位,這是中國家具第一次被書面化肯定。@而同樣來自丹麥的設計師漢斯·瓦格納,在1943年閱讀了威爾漢姆·溫徹爾的書籍,被書中《坐在明代椅上的丹麥商人》中明式圈椅激發(fā)靈感,以此為主題設計了著名的”中國椅”。瓦格納在保持明式圈椅風格神韻基礎上,做出一定改變,比如將扶手處的外彎折回,使整個搭腦輪廓更為順滑流暢;@去掉凳腳的“束腰”,減少功能不夠凸顯的裝飾,最終設計出更符合現(xiàn)代人坐姿的坐具。在之后數(shù)十年后瓦格納一直從事”中國椅”的設計探索,推出以中國明式椅子為原形的“Y形椅”、“古典椅”等等作品。除此之外,芬蘭當代著名設計大師約里奧·庫卡波羅也曾與他的學生方海先生聯(lián)合創(chuàng)作了“東西方系列椅”,將中國傳統(tǒng)坐具與現(xiàn)代制作工藝結合建筑師漢斯奧爾森以中國官帽椅為設計原型,設計出一系列“中國椅”;沙里寧、阿爾瓦阿托等人的設計中也總會透露出中國元素。
三、明式坐具在斯堪的納維亞坐具中的創(chuàng)新
榫卯是中國傳統(tǒng)的木構件連結方式,是中國古代工匠師的智慧創(chuàng)新,是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它替代釘與膠,連結的十分緊密;而且將連結處巧妙的隱藏了起來使得產(chǎn)品表面更加統(tǒng)一,凸顯了產(chǎn)品的造型美與結構美。菲利普貝克曾說,明式坐具乍看不復雜,其實它簡單的線條、純凈的比例的外表下隱藏著非常復雜的榫卯結構”。④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們注意到了這一巧若天工的工藝并加以借鑒,但是榫卯技術對精細度要求十分之高,制作過程繁瑣復雜,所以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們在利用時并不是照搬全抄,而是與先進現(xiàn)代工藝結合。以瓦格納設計的椅子為例,瓦格納Y形椅采用白蠟木、橡木和胡桃木三種木材,每種木材都是150樹齡以上,采用的工藝主要除了榫卯還采用了現(xiàn)代熱壓彎曲技術?;氐捎陂久Y構復雜對工匠師要求精細,因此無法批量化生產(chǎn)。在Y型椅的設計中瓦格納選擇將結構簡化到最少,扶手與后腿通過熱彎成型工藝也結合在一起;并且對接口方式、接口的尺寸及接口的形狀進行通用化、標準化、系統(tǒng)化的設計,通用模塊的結構接口的模塊化設計,用瓦格納本人的話便是,“我試圖剝去這些舊式椅子中所有外在的風格,讓它們呈現(xiàn)最純粹和原始的結構?!边@樣的簡化模塊化設計使得Y型椅便于拆卸、組裝和維修。
明式坐具作為斯堪的納維亞一些設計師們的直接靈感來源,經(jīng)過設計師們巧妙繼承和創(chuàng)新,國外設計風格與中國文化產(chǎn)生碰撞,產(chǎn)生了明顯帶有明式簡潔雋雅風格,又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優(yōu)秀作品,對后來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也有著深刻的隱形影響。通過本文分析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對明式坐具的借鑒希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明式坐具與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引發(fā)我們對自己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思考;也提供合理繼承明式坐具的多種思路。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中國歐盟設計政策比較研究》,項目編號:19BG099.
注釋:
①夏文斌.明式家具造型藝術研究[D].沈陽:沈陽建筑大學,2014.②方海,陳紅.現(xiàn)代家具設計中的“中國主義”——對椅子原型的研究[J].裝飾,2002(03):61-62.
③方海.北歐學派的旗幟——芬蘭設計大師約里奧.庫卡波羅[J].裝飾,1999(04):2024.
④詹秀麗,王滔,戴向東,等.榫卯的傳承——從明式家具結構的工藝美到現(xiàn)代實木家具結構的技術美[J].林產(chǎn)工業(yè),2017(06):39-43+62.
⑤劉秋云.探析榫卯結構在現(xiàn)代家具設計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0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