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明
原 創(chuàng) 文 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1956年,享譽全國的“種樹老人”、青海省海東市原護林員李洪占在荒嶺上栽下第一棵樹,從此,他便將種樹當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60多年過去,老人種下了8萬多棵各類樹木,面積達到133公頃。
60多年來,李洪占靠一把鋤頭、一把鐵鍬,用一副肩膀,種綠了家鄉(xiāng)蔡家堡的每一個山頭,一年一年為家鄉(xiāng)種下綠色的希望。
55歲的村民陳尚祥,上小學時就開始跟著李洪占學種樹了,從他那里學到的種樹方法很管用,樹木成活率很高。
樸實的老人有一些平凡的話語:
1.“那個年代種樹苦是苦點,澆水吃的苦最大,但我們都很有激情。”
2.“看到小樹苗扒住了土,扎住了根,我這心里就安穩(wěn)了,想著大山也快要穿上綠色衣裳,我心里真舒坦??!”
3.“一個人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用一輩子把這一件事做好!”
4.“我種了一輩子樹,往小處說,是美化家鄉(xiāng); 往大處說,是造福子孫。就是這個信念,讓我從未放棄植樹造林這個事情?!?/p>
5.“只要走得動,不死掉,就要一直種下去!”
讀了這些文字,你有什么感悟?請自選角度,自定文意,自選文體,自擬文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或套作。
寫 作 指 導
這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由事例和言論兩部分組成,充滿正能量。寫作時,可進行多角度立意構思。
角度一:夢想與希望。李洪占老人在家鄉(xiāng)的荒嶺上種樹,綠化家園,為子孫造福,這是他的夢想與希望,因而,他用60多年的時間來守望。
角度二:執(zhí)著與激情。種樹很辛苦,澆水施肥不可松懈,要有勞動的激情。而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只要人在,就要一直種下去,更是執(zhí)著精神的凸顯。
角度三:幸福與愉悅??吹叫涿缭?、成活,讓荒山野嶺充滿綠色,老人心里安穩(wěn)、舒坦。美化家鄉(xiāng),造福子孫,更是老人追求的幸福感。
角度四:示范和榜樣。李洪占60多年堅持種樹的壯舉,影響、帶動了村民們。陳尚祥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個案。李洪占老人的榜樣作用和種樹技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寫作時,要貼近材料要點,點贊“種樹老人”的可貴精神和崇高風范。除了運用常規(guī)的議論文體,還可以采用致敬信、新聞評論、訪談、倡議書等實用文體。
例 文 展 示
佳作一
致敬種樹老人
曾麗桃(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學? 高三年級)
尊敬的李洪占爺爺:
您好!
我寫這封信給您,是為了表達我深深的敬意。是您讓我明白了一句話: 人生要學會的是,不僅是成就他人,更應該成就自己。
有一種成就,是六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以前老師常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了解您種樹的事跡后,知道了那就是堅持。是您堅持用一副肩,一把鋤頭,一把鐵鍬,種下了133公頃的希望;是您堅持讓自己吃苦而換取家鄉(xiāng)美麗的初心;是您堅持了60年的早出晚歸。您說過:“一個人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用一輩子把這一件事做好?!倍龅搅耍⑶易龅煤艹錾?!
有一種成就,是給后輩留下了無價的財富。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也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據(jù)說在1883年,孫中山先生從美國檀香山帶回一棵酸豆樹小苗,親手栽在家門口,并倡議每年清明為植樹節(jié)。在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后,為紀念他提倡植樹的功績,1979年國家決定于每年的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jié)。孫中山先生也曾說:想做大官就不要想著發(fā)財,想做大事就不要想著顧小家,想留給子孫后代財富的,您就種下一棵樹。您留給后代的那8萬多棵樹,我想是無價的吧!
有一種成就,是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做任何事情都要開一個好頭,?然后大家一起往好的方面發(fā)展。植樹也是如此,在荒嶺上種樹,種綠的是山頭,帶來的是一年又一年的綠色希望,是您帶動了村民,其中陳尚祥就是很好的證明。他從上小學就開始以您為榜樣,跟著學種樹了,他為大地多種下一個希望!您就是榜樣!榜樣的力量就是讓我們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與您一同前進,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希望就是通過手中的努力變成現(xiàn)實的!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而您卻是用一生來植樹: 只要還活著,還能走,就一直種下去。
您就像一名戰(zhàn)士,綠了荒山,白了頭發(fā),志在造福百姓。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守護著漫山的樹木,為祖國增添更多綠色的希望,帶領著更多的人為我們的家園增添更多美好。您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
祝您幸福、健康,充滿活力!
網友:艾樹人
2020年2月20日
>> 評析? 這封致敬信,深懷著對“種樹老人”的崇高敬意,寫得情感飽滿,內容充實。行文從“六十年如一日”“給后輩留下了無價的財富”“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三個角度,進行分論點論證,豐富了行文內容。文章緊緊貼著材料要點寫,善于取用素材,議論精準、到位,且文體特征鮮明,值得學習、借鑒。
佳作二
生命不息? 希望不止
羊偉寧(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學? 高三年級)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蔽覀兙秃帽让C4蠛V行旭偟妮喆?,如果沒有了希望則會像失去控制的船,隨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有了奮勇拼搏的力量,有了乘風破浪的決心,所以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李洪占老人之所以在家鄉(xiāng)的荒嶺上種樹,而且一種就是60年,是因為他懷揣著夢想,更懷揣著希望,為的就是能綠化家園,造福子孫?!半m然種樹很辛苦,澆水更辛苦”,但他依舊堅持了,并一堅持便是60年。是夢想給了他決心,更是希望給了他恒心。
戴爾·卡耐基先生有言,“人不是因為沒有信念而失敗,而是因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動,并且堅持到底?!笔前?,誰都有夢想,誰都有希望,可又有多少人能為之堅持下去呢?一個人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用一輩子做好,我們要像李洪占老人那樣,堅持下去,為希望,為夢想而奮斗!
今年春節(jié),本是游子歸鄉(xiāng)、全家團聚、其樂融融的溫暖日子,卻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此次疫情猶如一陣猛烈的颶風,席卷全國。在這危難關頭,白衣天使們紛紛站出來,奔赴一線,為病人們奉獻出自己的全部。他們的臉上手上,已經被防護工具勒出了一道道痕跡。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有家人,他們也有過害怕,但是他們心中的那一份希望讓他們堅持下來。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過這么一則消息,一位護士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抗擊疫情你我同在,我們醫(yī)護人員要為中國,為全國人民播下充滿綠色希望的種子,我們絕不能放棄!”
李洪占老人曾說:“我種了一輩子的樹,往小處說是美化家鄉(xiāng);往大處說是造福子孫。也就是因為這個信念,所以我才沒有放棄植樹造林這個事情?!睍r至今日我才明白,這份信念或許便是希望吧!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懷揣希望,永不放棄的白衣天使,許多危重患者才能獲得重生;也正是因為有李洪占老人六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綠色才可能裝點我們的生活。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我堅信我們中國的綠色種子正在萌芽,正在茁壯,終有一日這些種子會長成參天大樹;也終有一日,這些參天大樹會鋪滿荒山,讓我們一起“澆灌”這些富含希望的綠的種子吧!
>> 評析? 本文有以下幾個突出亮點:1.恰當采用李洪占老人種樹的素材,同時引用魯迅和戴爾·卡耐基的名言,把事實論證和道理論證結合起來,二者相得益彰;2.貼切、自然地聯(lián)系當前全民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點贊白衣天使懷揣希望、救治患者的大愛善舉,彰顯了議論的高度。
佳作三
“種樹老人”李洪占:
六十載堅守故土? 一生情遍灑荒山
李恩澤(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學? 高三年級)
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堅守大山60余年,用畢生的心血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青海戀歌,他就是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李洪占。
在去采訪的途中,腦海里不停地猜想著這名老共產黨員高大偉岸的形象,然而現(xiàn)實中的他,外表淳樸瘦弱,臉上刻滿滄桑,胸前佩戴著“為人民服務”的黨徽,這不禁使我聯(lián)想起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孺子?!币辉~。在一棵蒼松下面坐定,我們的訪談開始了。
一生“初心”永守
問:“干旱少雨的家鄉(xiāng),讓23歲的您萌生了綠化荒山、造福家鄉(xiāng)的心志,我想知道,是什么能讓您堅持了60多年呢?”
答:“我種了一輩子的樹,往小處說,是美化家鄉(xiāng);往大處說,是造福子孫;就是因為這個信念,讓我從未放棄植樹造林這個事情?!?/p>
問:“我們知道,一年中的每一天,您幾乎都在忙,而您也調侃這種忙是上班。而這個‘班您一上就是大半輩子啊,您考慮過‘退休嗎?”
答(神色嚴峻):“只要走得動,人還在,就要一直種下去!”
問:“在當今社會啊,有很多人做事,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您認為他們是難在了做事上呢,還是難在了對事情的堅持上?”
答:“一個人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用一輩子把這一件事做好!”
一生“堅韌”永存
問:“60多年來,您靠一把鋤頭,一把鐵揪,用一副肩膀種綠了家鄉(xiāng)蔡家堡的每一個山頭,一年一年為家鄉(xiāng)種下了綠色的希望。您在這期間遇到過質疑嗎?”
答(遲疑片刻):“剛開始種樹時,村子里的人都不理解,他們覺得,就這黃土坡,土質貧瘠,加上常年干旱,樹能活嗎?還有,剛開始種樹時,水確實是令我最頭疼的事。一開始我挖了個土窩存水,后來自己挖水渠引水,大多數(shù)時間用架子車拉水、用馬馱水,該想的辦法都想了。”
問:“六十年如一日,要堅守初心,就需要一種百折不回的精神。正因為如此,您的腳步踏遍了家鄉(xiāng)的山林。這六十多年來,您認為種樹苦嗎?”
答(神情舒展):“那個年代種樹苦是苦點,澆水吃的苦最大,但我們都很有激情?!?/p>
問:“一年又一年,在您堅毅的目光下,綠色也漸漸覆蓋了家鄉(xiāng)的荒山禿嶺?!?/p>
答:“看到小樹苗扒住了土,扎住了根,我這心里就安穩(wěn)了,想著大山也穿上了綠色的衣裳,我這心里真是舒坦啊?!?/p>
一生“信念”永恒
“什么是共產黨員?我們見識了,這個老漢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保ㄧR頭下李洪占老人正在劉李山村的路邊種樹,路過的村民們紛紛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陳尚祥)
問:“聽說您從小學時就開始跟著李洪占老人學種樹了,受到什么啟發(fā)嗎?”
答:“從他那里學到的種樹方法很管用,樹木成活率很高。”
(采訪了路過的幾位村民)
問:“大嬸,現(xiàn)在的樹木很多了,您覺得家鄉(xiāng)現(xiàn)在美嗎?”
答:“看看山上的樹木,跟我們小時候根本沒法比啊,現(xiàn)在實在是太美了。”
后記:從20世紀的一片白堊到現(xiàn)如今的千畝綠地,這位老人用一把鋤頭、一副肩膀演繹了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訪談結束后,他的背影再一次消失在綠色樹叢中……
>> 評析? 這篇點贊“種樹老人”李洪占的人物訪談,從三個層面逐步展開,凸顯了他執(zhí)著堅持、樂于吃苦、造福子孫的精神風采,顯得充實、飽滿。設計的問與答精當、熨帖,給人如沐春風之感,第三部分運用“背面敷粉”的手法,陪襯了老人平凡而崇高的形象。背景介紹與后記也豐富了訪談的內容??傊@是一篇有分量、有情懷的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