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恩·塔巴克希
德黑蘭,二00八年七月二十日—“我可以帶本書去嗎?”
來逮捕我的人可能都覺得好笑,我竟然自以為不等讀完一本書就能出獄。不過他還是點點頭,以示默許。
除了地上的一條毯子和一部《古蘭經(jīng)》,單人牢房里空空如也,但是我被準許帶進來一本書和一副眼鏡。我裹著毯子,抬頭看到熒光燈的亮光透過厚重的金屬門上的小鐵窗射進來,于是我對準一縷光線,翻開書讀起來。
有時,我難以入眠。燈泡高懸在上,總是亮著,發(fā)著微弱的光,也不知道到底是白天,還是夜晚。我只得放慢閱讀的速度,盡量拉長眼下的這本書給我?guī)淼暮图胰说奈ㄒ宦?lián)系。這本書給我?guī)戆参?,同時也勾起了一陣陣的酸楚,因為我?guī)氇z中的是哈蘭德·胡塞因的《追風箏的人》,書中講述的那個令人傷心、痛苦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我生活的世界的那個角落。其實,我真希望能快快卒讀,把書放到一旁。
當我意識到自己在德黑蘭的埃萬監(jiān)獄來日方長時,一陣恐慌漸漸襲上心頭,因為我實在難以想象,一旦讀完手頭這本書,我該如何打發(fā)日子。想到眼前空茫而又無邊無際的時光,我感到懼怕。在這間與世隔絕的監(jiān)房內(nèi),個人活動的空間縮小了,而時間卻被拉長了,長得讓人可怕。想象力如同野馬脫韁—希望、恐慌、樂觀、畏懼、屈從和寧靜等感覺,輪番在心頭奔馳,翻來覆去,相互沖撞。
此外,我還做些別的事兒來分心。一天幾次,我站在浴室噴頭下,奔流的水柱澆灌著全身,我閉上雙眼,強勁的水勢沖到腦殼,我的思緒在轟鳴回響聲中消隱。就那幾件換洗衣服,洗干凈了后,我再清理腳下粗糙的地毯。我還不停地來回走動,盡量以此使自己疲憊不堪。我還使出全身力氣去打蚊子。這番運動使我感到稍稍堅強些、平靜些??墒?,當堅強、平靜的感覺過去后,獄內(nèi)依舊,只有四壁和我自己。
我試圖按曾學過的方法來靜坐、冥想,盡量傾空思緒。但是在這種格外傷感、脆弱的時候,靜想冥思中出現(xiàn)的是沉靜的圣者被焚于柱子上的形象,裊裊煙霧中難以辨認。我努力了一陣子后心想:“這簡直是浪費時間!我不能就這么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即便這方法能奏效,我也不愿傾空自己的思緒。恰恰相反,我要有所思、有所想!” 我很快就明白過來:能集中心思和情緒的最好辦法就是閱讀和思考。
手頭的筆和紙是給我準備審訊時用的,可現(xiàn)在我用來做筆記,還列了一個書單,寫上我想讀的書。我跟看守們糾纏了兩三個月后,終于能趁我妻子巴哈爾一周一次來看我的時機,把列好的書單遞給她。之后,她每次來看我時就送來四五本書—有歷史著作、傳記、隨筆等文學作品,也有小說,大多數(shù)是英文的。這些書原本散亂地放在家中辦公室里,現(xiàn)在巴哈爾挑幾本給我拿來。不過,她拿來的所有的書先得經(jīng)過一番審查,然后只有一部分能傳到我手中。我竟然拿到手一本題為《新政權(quán)》的有關(guān)法國大革命史的書。
不久,我還讓巴哈爾上亞馬遜網(wǎng)購,把書寄到巴黎的表哥那里。受經(jīng)濟制裁,亞馬遜的零售商是不能直接把書郵寄到伊朗的。書到了巴黎后,表哥再把書寄到巴哈爾那里,然后巴哈爾再通過監(jiān)獄把書轉(zhuǎn)到我手中。
漸漸地,我把攢的書在地上碼成了一排,沿著三米長的墻角邊排整齊(監(jiān)房只有兩米寬、三米長)。這些書大小不一,顏色多樣,主題各異,就這么靜靜地被安頓在這個酷似書架的空間上了,于是我期待著,期待著下一本新書的到來。
注目我獄中的小圖書館,我開始感受到自己的時間觀發(fā)生了驚人的變化。小圖書館的藏書越多,眼前的光陰越發(fā)呈現(xiàn)出一種伸手可觸、能心領(lǐng)神悟的質(zhì)地。這徹底扭轉(zhuǎn)了原有的獄中時光無涯的恐慌感:我不再覺得時間多得無以打發(fā),反而感到自己擁有的時間變得少而又少。原來漫無邊際、茫茫無度的時間開始收縮。
待讀的書排成的行越長,我越發(fā)覺得每一天、每分鐘都變得如此短暫。以往最難受的時刻是清晨醒來之時,可現(xiàn)在我對閱讀的渴望抹去了每天睜開眼那一刻的失落。巴哈爾來探監(jiān)時,我又要了十來本書,她忍不住問:“你在這兒到底還要待多久?這些書,你真的都能讀完?”雖然我也想到,所有這些書,也許我怎么都讀不完,然而我深知它們對我意味深長:監(jiān)房里的小圖書館放的等待我去讀的書越多,我就越有信心去克服眼前的無助感,越能把握如何度過往后每一天。
我逐漸體會到,身在獄中并不最適合讀小說。讀小說時,讀者需要讓心思放松,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享受翩翩聯(lián)想。而這往往會使幽禁中的獄人產(chǎn)生懼怕之念。
書籍也為我的監(jiān)房打開了通向外面的世界的門戶。想到世界各地的書商連成的網(wǎng)絡,想到他們互動才得以把一本本書傳到我手中,我為之興奮,也倍感安慰。
我訂了一本多年前曾在紐約新學院見過的一位法國作家的書。讀著他的書,我感到自己又和老同事取得了聯(lián)系。在一條腳注中,我看到了我認識的一位波蘭知識分子的名字,這再一次把我和外面世界更緊密地連接起來。一位朋友多年前給我的一本書中留有鉛筆注的眉批,現(xiàn)在翻開又看到他的手跡,我不禁回想起我倆上次在巴基斯坦一座清涼的山間小鎮(zhèn)見面的場景。我正想著這些朋友,想來他們也許也正在惦念著我呢。在我的小牢房內(nèi),等我去讀的書排得越來越多,僅能做到這一點就足以讓監(jiān)房內(nèi)的空間擴展、時間縮短。
那我在獄中都讀了些什么書呢?朋友們給我寄來了西默農(nóng)、黑塞、卡贊扎基斯和莎士比亞的著作,還有安·拉德克利夫的《烏多夫堡秘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賭徒》、格雷厄姆·格林的《我們在哈瓦那的人》和《人性的因素》,還有約翰·勒卡雷的書。另外,維克蘭姆·塞思的《合適郎君》在我家中的書架上放了好多年了,現(xiàn)在我終于有機會把它讀完了。這本小說敘述了印度獨立以后那種散漫而又簡樸的生活基調(diào),作者筆下的伊斯蘭女子生活的后宮,“雖然是一個深受禁錮的小場所,卻影射了整個世界”。這幾乎是我經(jīng)歷的監(jiān)禁生活的一個隱喻。想到這里,我不禁打了一個寒噤。
的確,我也讀了《古蘭經(jīng)》,但起碼可以說,讀《古蘭經(jīng)》并非易事,尤其是要一氣讀完。另外,魯霍拉·霍梅尼長達四十年里寫的文章和演講讓我大開眼界。改革派成員認為,一九七九年伊朗革命許諾的民主理想中途被強硬派劫持了,隨后他們中不少人遭到監(jiān)禁。不過,從霍梅尼的書中我了解到,事實與這些改革派者聲稱的相反,霍梅尼畢生堅定不移地忠于他堅信的伊斯蘭共和國的正統(tǒng)觀念。
說來也許讓人難以置信,我還讀了埃里希·弗洛姆和威廉·賴希的專著來了解專制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恐懼。墨索里尼統(tǒng)治下的意大利的日常社會生活史向我們展示了法西斯主義庸腐和無能的一面,這給我?guī)砹诵┰S安慰。而肯尼斯·波洛克著的《波斯之謎》一書稱贊伊朗得力的保安體制,我身陷獄中讀此書,只是覺得格外離奇。
那本關(guān)于法國大革命史的書《新政權(quán)》是我入獄幾個月前一位紐約同事向我推薦的,而現(xiàn)在我正按他說的來做,僅此則足以讓我感到自己并非與世隔絕。不過,當我讀到書中寫拿破侖不到十年就建立了一個專制政體時,實在有些灰心。要知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拿破侖就能重建一個專制體制來傾軋百姓、統(tǒng)治整個法國。從中我能得到的教訓就是專制體制的復活遠非想象!
一旦有機會,我就托人給獄友哈利赫·埃斯凡迪亞里寄些書。她后來把自己的獄中經(jīng)歷寫了一本叫《我的監(jiān)獄,我的家》的回憶錄。想來她也從書中尋到了安慰。
對許多學術(shù)界的同行來說,沒工夫讀書是人人皆知的一種心理負擔。入獄前,我眼見大多數(shù)人沒好好讀書或是幾乎不讀書,甚至我還時不時聽不少知識分子和學者抱怨說“實在沒有時間讀書”,進而他們往往只是蜻蜓點水般閱讀,卻又不愿承認。對此我只感到震驚。
在監(jiān)獄里,我重新找到了閱讀的樂趣,也重新認識到閱讀并不是一件乏味的瑣事。在我與世隔絕的四個半月里,我?guī)缀踝x遍了手頭所有的書,一本接一本,從頭到尾,由封面至封底。我慢慢地讀,小心翼翼地讀。我使用靜坐的方法,對閱讀,就像對待藝術(shù)或上帝的感召般傾心一注,而不是把看書僅當作汲取信息的手段。我逐漸意識到,用心讀好書的根本意義是給予思想之源以養(yǎng)分,從而有助于引發(fā)新的想法,并促其成熟,進而給這些新想法以新的挑戰(zhàn),從而形成一種能被人心領(lǐng)神會的生活觀。
w獄中有一天,我在停車場站著,眼見監(jiān)獄龐大的前門,直通向外,卻被看守嚴嚴實實地把持著。我剛剛和巴哈爾在這兒待了半個小時,那時她已有五個月的身孕,發(fā)著熱汗。即便我身陷囹圄,即便我不得不回到那間幽暗、與世隔絕的監(jiān)房,可就在那一瞬間,我卻感到由衷的快樂:德黑蘭的山腳,那是一個清爽、明亮的夏日清晨,陽光照射下,周圍高聳的參天大樹是這座監(jiān)獄所坐落的曾輝煌一時的遺跡的歷史見證。這些古樹和周遭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diào),卻優(yōu)雅、靜謐。
巴哈爾正要往泊車處走時,她忽地想起什么,停下腳步,轉(zhuǎn)身瞇縫著雙眼遠眺太陽。她大約覺得這準是我想知道的消息,于是含著同情跟我說:“我差點忘了,那位我們曾經(jīng)一同就餐、你特欣賞的美國哲學教授,叫理查德·羅蒂,對吧?他去世了?!蔽揖従徸唛_,步履沉重,可馬上想到了羅蒂寫的書,想到他那些將一直留在世間的著作,心里才好受一些。就是從他寫的書中,我懂得了,閱讀和寫作是我們發(fā)現(xiàn)自我的方式,而發(fā)現(xiàn)自我就是對“個人完善”(羅蒂的用語)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追求。
在埃萬監(jiān)禁的一百四十天里,我最大的缺憾就是巴哈爾懷著女兒哈斯蒂時我不在她的身邊,她得獨自承受所有這一切。我現(xiàn)在明白,和獄中人相比,獄外人的日子會更難熬。一人受監(jiān)禁,許多其他人由親情的紐帶相連,也一同失去了自由。但是,不管怎樣,對獄中以閱讀度日,我始終無悔。面對孤獨,閱讀是人能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謹以此文紀念理查德·羅蒂。寫于二0一九年九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