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婷,王夢琦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發(fā)病急且發(fā)展較快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持續(xù)性或者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死亡率較高?;颊甙l(fā)病時主要表現(xiàn)為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衰等,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生命。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導致人們的心理應激反應越來越強烈。有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數(shù)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不應使病情進一步惡化,還會降低其生活質量[1]。心理護理應用于臨床護理中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積極影響,改善患者焦慮情緒,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诖?,本研究探究心理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對其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時間段至我院就診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擲硬幣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37例)和護理組(38例)。常規(guī)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66.98±6.30)歲。護理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66.98±6.30)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數(shù)據(jù)差異顯示P>0.05,提示具可比性。
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建立靜脈通道,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準備急救器材,觀察病情變化。護理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采取急救措施前安撫患者,給予患者希望。病情穩(wěn)定后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更加理性科學的認識疾病,消除顧慮?;颊咦≡浩陂g,護理人員需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并了解引起變化的原因,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與患者交流時,需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并給予患者鼓勵。同時爭取家屬的密切配合,使家屬能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幫助患者建立康復信心。
(1)焦慮程度[2]。安排受過專業(yè)訓練且對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熟練的工作人員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程度進行評分??偡衷?分以下表示無焦慮,總分在7-21分之間表示存在焦慮,評分在21分以上表示嚴重焦慮。(2)生活質量評估。安排經過專業(yè)訓練且對生活質量評分量表(SF-36,滿分100分,總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對護理前后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
以SPSS18.0軟件對本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x2檢驗計數(shù)資料[n(%)];t檢驗HAMA評分等計量資料()。P<0.05象征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護理組患者的HAMA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P<0.05)。
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A評分和生活質量對比[(),分]
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A評分和生活質量對比[(),分]
組別 例數(shù) HAMA評分 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guī)組 37 19.63±2.01 15.79±1.39 70.12±5.12 80.12±2.87護理組 38 19.58±1.87 12.12±1.01 69.87±4.98 88.12±2.26 t 0.112 13.107 0.214 13.431 P 0.456 0.000 0.415 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的臨床疾病,發(fā)病突然且迅速,此時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等不良情緒,而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對影響治療和康復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梢娫摷膊〉淖罱K療效與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密切相關。因此治療期間,需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倡導身心和諧,重視患者精神和心理的呵護,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護理中“以人為本”的健康理念[3]。
本研究對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患者的HAMA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P<0.05)。說明心理護理在能對患者的心理產生積極影響,同時改善其生活質量。本次心理護理從院前急救至后期康復階段,從患者至患者家屬,均采取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時給予患者鼓勵,向患者和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能更加科學理性的認識疾病,盡可能消除顧慮。治療后期,仔細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并給予針對性措施,同時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精神鼓勵和和支持,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優(yōu)勢明顯,可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