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上市的傳聞,并不奇怪,畢竟這些年,關于螞蟻金服上市的傳聞便會隔三岔五冒出來。百度一下,搜索出來的結果多得驚人。
相關媒體報道,早在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將旗下的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阿里小貸、網商銀行等業(yè)務整合為一體,并更名為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時,市場上便傳出消息稱,螞蟻金服已經在為上市做準備工作。
對此,時任董事長兼CEO彭蕾曾公開表示,對于公司來說“上市并不是一個目標”,也沒有一個時間表,可能是“到一定階段以后水到渠成,就自然發(fā)生了”。
也就是說,螞蟻金服從誕生之日起,上市傳聞便如影隨形。
2015年2月初,有消息稱螞蟻金服計劃于2016年上市。此時離螞蟻金服成立才約四個月,對此,螞蟻金服回應目前沒有上市計劃,對市場傳言不做評論。
2016年4月,螞蟻金服完成B輪45億美元巨額融資,在當年融資金額僅次于“當紅炸子雞”的滴滴出行。當時坊間紛紛傳聞,稱這是螞蟻金服最后一輪融資,上市在即。同年8月,又有消息稱,螞蟻金服正在謀求上海主板上市,內部人士甚至表示,螞蟻金服的上市有可能是2010年以來國內市場最大規(guī)模的IPO。螞蟻金服上市后將成為一家市值超過1 000億美元的超級企業(yè),實現再造一個阿里巴巴的壯舉。
2017年2月24日,有媒體稱,中國證券監(jiān)管機構正在考慮為一些科技公司IPO提供更快的審批流程。其中就包括螞蟻金服、眾安在線保險、奇虎360等公司,它們將獲得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的上市捷徑。后來,眾安在線7月去了中國香港掛牌,奇虎360則在11月借殼江南嘉捷上市,只有螞蟻金服如故。
2018年6月,螞蟻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輪140億美元的融資后,估值高達1 500億美元,隨后有關螞蟻金服上市的消息更是甚囂塵上。
最近的一次上市傳聞則是今年1月14日,當時有媒體報道稱,螞蟻金服計劃上市,其上市團隊已接觸部分機構投資人,中金以及瑞信實際為螞蟻金服提供上市前期的服務有一段時間了,并已經做了不少準備工作。
不難看出,每次螞蟻金服被傳上市消息,基本和融資、政策利好這兩種情況相關。而且多數是融資,幾乎每次融資的前后都會傳出相關消息。
上市是門技巧活,同樣的企業(yè)在不同的時間點或市場,就可能遭遇天壤之別的待遇。比如李國慶就一直抱怨,當當網上市那年被嚴重低估,融資金額太少,影響了后續(xù)的發(fā)展。
其實,上市傳聞往往不是無憑無據,很多時候是廠商有意識地試探資本市場的態(tài)度。如果市場反應冷淡,廠商辟謠了事;如果受到追捧,爭取到一個好估值就果斷出手。早前有媒體報道,由于監(jiān)管機構對其盈利能力感到擔心,2018年下半年螞蟻金服決定推遲上市計劃。資料顯示,螞蟻金服受行業(yè)大方向和加大推廣等因素影響,當年虧損了19億元人民幣。
目前,傳聞螞蟻金服已經開始盈利,可以判斷,螞蟻金服非常樂見股票上市,但更希望以較高的估值上市,從而達到利益最大化。
近年來,螞蟻金服的融資規(guī)模越來越大,估值也越來越高。今年1月14日的上市傳聞中,螞蟻金服的顧問私下就該公司的股票發(fā)售與潛在買家接洽時,對螞蟻金服的估值已高達2 000億美元。這個估值在國內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中,可以排在騰訊和阿里巴巴之后成為第三大公司,稱之為再創(chuàng)一個阿里巴巴也不為過。
近來,網易、京東等紛紛二次上市,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上市環(huán)境大為改善,客觀上有利于螞蟻金服的上市。要知道上市中,科技概念要遠勝金融概念。看來,這一次,螞蟻金服改名后上市的可能性很大。
兩年前,小米上市曾創(chuàng)下了很多個第一。小米是中國香港市場第一家“同股不同權”創(chuàng)新試點,還創(chuàng)下來了全球散戶規(guī)模最大的上市。同樣令人記憶猶新的是關于小米的“定位”爭論,在當時的招股書里小米認為自己“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lián)網公司”,可外界卻認為它是一家“硬件公司”。表面看起來是概念之爭,內里卻關乎著小米估值。
因為互聯(lián)網公司的市盈率要比硬件公司來得高,定位成“互聯(lián)網公司”,小米市值會“憑空”的翻上幾倍。
螞蟻金服改名螞蟻科技后,業(yè)界猜測和要上市有關,背后的原因也很簡單,相比金融概念,在股市上科技概念更“吃香”。
根據目前股市的表現來看,金融類公司的估值整體都不算高。小米的市盈率現在大概為34倍,中信銀行的市盈率則在3倍左右,而剛剛在中國香港二次上市的京東,市盈率則達到了111倍。
其實,金融科技公司改名自2016年就已“風靡”,2018年“京東金融”更名為“京東數字科技”。2019年9月,“北京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更名為“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同年11月,赴美上市的拍拍貸也宣布更名為“集團”。
這種風潮的形成主要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金融科技開始替代互聯(lián)網金融成為金融圈的新概念,另外金融業(yè)務的監(jiān)管趨嚴,互聯(lián)網巨頭們紛紛弱化金融色彩,開始注意強化自身的技術屬性。
相比“同行”,2020年螞蟻金服的改名并不算早,或許正因如此,進一步加劇業(yè)界的猜測與討論,至少可以肯定,這次改名是為了未來上市所做的準備。
針對外界的議論,螞蟻金服方面并未正面回應,只是表示“新名稱意味著我們將全面服務社會和經濟數字化升級的需求,但螞蟻還是那個螞蟻,堅持創(chuàng)新,用技術為全球消費者和小微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是我們不變的初心?!?/p>
在大眾印象里還只是“支付寶”的另一名稱的螞蟻金服,其業(yè)務邊界和體量,早已超過了外界的認知。
從各種角度來看,螞蟻金服都具備了上市的“條件”。不過,上市也是把雙刃劍,上市能夠獲得穩(wěn)定的融資渠道,可付出的代價就是“自主”性,為了“討好”股民就需要持續(xù)地丟出“漂亮”的財報業(yè)績,許多上市公司為了這個目的放棄了長遠的發(fā)展計劃。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螞蟻金服上市的可能性就會很小。其實,對于“家大業(yè)大”的阿里巴巴而言,也需要它上市來解決目前的一些“問題”,這也是筆者認為它今年上市可能性最大一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