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新萍
摘?要:高中物理歷來難教、難學,現(xiàn)實中又遇到初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在教學要求和教學內(nèi)容安排的“脫節(jié)”問題,使本來就存在的初、高中物理的教學“臺階”問題更加突出。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關鍵詞: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策略
針對初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存在問題和影響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因素,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必須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
一、掌握銜接教學策略
針對學生在高一物理學習中出現(xiàn)的臺階銜接問題,作為物理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首先必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循序漸進、螺旋上升,重視聯(lián)系新舊知識,充分研究和開發(fā)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幫助他們重建認知結(jié)構(gòu)。這主要包括:
2.以基本教學要求為準的策略
初高中物理的銜接教學是適應性教學、基礎性教學。在實際教學要加初高中強物理教師學習和研究初、高中的物理課程標準和教材,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做到心中有數(shù),采用“螺旋式”的上升方法來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3.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度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來說高中生的注意度不超過20分鐘,而剛升入高一的學生,其注意度更少。而很多的高中物理教師沒有能及時變換教學方式,每節(jié)課就是一種教學模式,這樣會使學生注意力明顯的下降,很快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那他們的學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來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適當變化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度,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4.重視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而能力的培養(yǎng)是緩慢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內(nèi)因,教師需要用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的方式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而能力的培養(yǎng)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舍得時間和空間,不能僅僅著眼于眼前利益,而應該放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二、靈活運用銜接教學方法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適當?shù)奈锢砬榫笆窃鰪妼W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結(jié)構(gòu)主義的代表人皮亞杰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別人的幫助、合理利用必要的資源來進行自主建構(gòu),主動獲取。因此,在物理學習中,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指引者,教師可通過建立合理的情景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情趣和主動學習的動機。
2.注意物理新舊知識的銜接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有意義過程,即只有新知識被學習者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中的某一觀點所吸收,則新知識才會獲得意義;同時其原有的固化觀點也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這一過程被稱之為同化。在遇到重建或更新認識進行學習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順應新的知識來更新認知結(jié)構(gòu)。
3.聯(lián)系實際促進物理的學習
物理是一門實踐和理論結(jié)合緊密的學科。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因此,物理教學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現(xiàn)象去認識、去研究和探索物理規(guī)律,并要積極鼓勵學生把物理的知識與研究方法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秉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盡量做到“生活問題物理化,物理問題生活化”。
4.加強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方法的運用
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思維形式的不同,還有數(shù)學方法和數(shù)學知識應用上的不同。正如前文所述,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數(shù)學知識與數(shù)學方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數(shù)學知識與物理知識的銜接,否則,必然會給學生物理的學習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加強物理老師與數(shù)學老師要協(xié)同合作,學習內(nèi)容的互通有無。
三、合理安排教學順序,降低學習難度
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結(jié)果,任何人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都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獲得新知識的是在同化和順應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安排教學時應適當?shù)慕档蛯W生學習的起始點,在安排教學時教師應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法,增多下位的學習機會,減少機械式的學習從而減少學習知識過程中的負向遷移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目。如高中物理教師在講授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時,老師可適當?shù)恼{(diào)整課本上對牛頓運動定律的順序安排,不按照課本上的順序展開,即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而是在教學中把牛頓第二定律提到本章的最前面來學習,這因為牛頓第二定律緊密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而牛頓第一定律則是一個理想定律,真正的理解透徹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但如果先學好牛頓第二定律,則會很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特別牛頓第一定律所說的“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因為牛頓第二定律已明確告訴學生外力與質(zhì)量、加速度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學過牛頓第二定律之后再來對比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就會一目了然,無需老師的多講。另外,在該部分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安排教材的難度,即應先在一維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訓練之后再運用力的合成與力的分解知識來探究二維度情況下的力。通過這樣的安排教學,就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課題組成員通過一個班實驗與另一個平行班級傳統(tǒng)教學,然后對這兩個班級進行比較,結(jié)果表明這種調(diào)整教材教學順序的教學,其教學的效果更好一些。
總之,為了解決初高中物理學教學銜接的問題,我們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及教育 主管部門都要提前進入狀態(tài),在最佳的時機解決問題。初中與高中也應分別建立配套和相應的長效機制,真正解決初高中物理知識和學習上的“臺階”問題。
參考文獻
[1]徐光杰,對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反思[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1(9).
[2]嚴勝利,從認知同化學習理論看物理概念教學[J].同樓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