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竹
絕大多數(shù)人都有一個本能的保護區(qū),您也可以稱它為個人空間,它包裹著我們?nèi)?,然后給予我們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例如當我們看到讓我們感到很厭惡的人靠近時(無論從哪個方向),我們會有一種不好的感覺,而且隨著他越來越靠近,這種感覺就愈加強烈;又或者是當我們不認識的人極度地靠近我們時,我們會警惕、緊張,等等。
相比之下,我們倒是非常歡迎自己喜歡的人靠近。一般來說,個人空間跟關系的親密度有關:對于跟我們關系親密的人,個人空間會縮小至1~46厘米;對于跟我們具有良好關系的朋友或家人,個人空間會擴大至46~122厘米;而如果他或她跟我們只是熟人關系的話,那這個距離還會繼續(xù)擴大,并在1.2~3.7米之間;最后,我們傾向于跟陌生人保持3.7米以上的距離。
除了親密度,個人空間還會因人而異。剛受過贊美、自信或者處于權威地位的人往往有著更小的本能保護區(qū)。相對的,如果一個人感到焦慮的話,那么他的個人空間就會增大。這也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由衷的贊美、甚至有時候只是奉承,會拉近兩個陌生人的距離。
個人空間還會因壓力而異。在會議或者聚會上,領導人心情放松,從而可以近距離的與人交流。相反,在戶外時的安全壓力就會給領導人造成一定的焦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的領導人,除了保鏢之外,往往與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當然,有時候個人空間由于環(huán)境的原因,不得不允許別人進入。如節(jié)假日的風景區(qū)、電影院、火車站等公共場所,但在這種環(huán)境中,人精神上總是有緊張感,美國的一項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研究是在美國一所大學的男性公共廁所里進行的。廁所里有三個小便池,志愿者進到廁所后會遇到以下3種情況:只有志愿者一個人在最里面的小便池小便;旁邊小便池正好有人;或旁邊的小便池沒人,而最外邊的小便池有人。
實驗結果顯示:志愿者獨自一人的時候,能排出尿的時間平均為4.8秒;在旁邊有人的情況下,能排出尿的時間平均為6.2秒;在最外邊有人的情況下,能排出尿的時間增加到8.4秒。
隨著陌生人越近,志愿者能排出尿的時間越長。于是,研究人員推測,這是因為志愿者的個人空間被入侵,警惕、緊張等感覺會抑制我們外括約肌的松弛,從而延長了能排出尿的時間。
這項研究也說明了為什么在擁擠的情況下更容易爆發(fā)沖突。
其實,個人空間是動物們的一種本能。
無論什么動物,總是會與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動物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有利于自身的安全、生存和繁衍,人類自然也具有這種本能。
這種本能起源于我們大腦深處的兩個叫做杏仁核的器官。2009年進行的一則科學實驗中,研究人員邀請一位兩個杏仁核都受到嚴重損傷的女病人進行了個人空間測試,研究結果顯示,就算陌生人已經(jīng)貼到她臉上了,她還是跟研究人員說到她感覺很舒服。
最后,讓我們在稍微總結一下,正常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這是一種本能,即使是對于最緊密的人也一樣。因此,我們在各種場合中一定要尊重別人的個人空間,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