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史鐵生,我沒有能力描繪一個盡善盡美的形象,就如同對他的作品。我也無法像一個崇拜者那樣,把他僅僅看成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或一個身殘志堅的英雄。我所能介紹的,是另外一個史鐵生,是一個具體的、實在的、在北京一個大雜院中一間普普通通的平房里活動著的史鐵生。
如果說他有什么特別的話,最突出的要算是嘴饞并且胃口好。他喜歡所有好吃的東西,對文學的迷戀都遠不如對吃的迷戀?;寄蚨景Y住院,高燒連日不退,大有活不下去的危險,他躺在病床上,想的全是吃。有的人饞,但苦于吃不下,他可總是來者不拒。煮好的茶葉蛋放在桌上,他能連續(xù)吃六個而不覺得滿足;買來的豆腐絲,還沒等做成菜,他就一撮一撮全抓著吃了。無奈,怕他吃壞了,他父親只好像防貓或防老鼠一樣把吃的東西緊著收起來。他常給我這個不正宗的北京人講街頭挑擔、夜晚叫賣的舊景,還每每感嘆北京小吃的今不如昔??吹剿兄氤猿锤螘r的那個香勁兒,那種有滋有味的模樣,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一個精于品味北京小吃的美食家的形象。
有一次聚會是難忘的。那是1985年初春,大家聚在一起各自談了許多趣聞逸事。當然,席間最中心的話題是談吃。羊肉片的價格躥著往上漲,使這幾個酷愛吃涮羊肉的大為驚慌。對于漲價,鐵生的哲學是,如果不打算“戒”掉,最好抓緊吃,否則明年還漲。午餐結束了,大家仍然談興未減,話題轉(zhuǎn)到寫作、往事、社會,最后談到人生。因為鐵生愛吃爆肚,我家又離北京最有名的“爆肚王”很近,他便把他的觀點命名為“爆肚主義”。他說,只要是喜歡,吃爆肚和登珠穆朗瑪峰給予人的享受是一樣的,盡管在別人看來登山很苦很危險,就像不喜歡吃爆肚的人認為那很膻很臟一樣,對于本人卻是一種享受。之所以說登山并不比吃爆肚更為高尚,是因為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某種滿足——英雄欲和食欲的滿足,這種滿足使人愉快,這種愉快正是人類所共同追求的自我實現(xiàn)。運用什么方式達到自我滿足的目的固然有審美趣味、價值觀念的差別,但這種差別只有在特定的社會范疇里才具有道德的意義,而就人的意義來講,任何選擇都應該受到尊重,因為事實上它們是同等的。
我之所以描述那次聚會,是因為那次談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至少,它使我進一步了解了鐵生對人生的看法。他本人不是一個“爆肚主義者”,也不是一個登山的英雄主義者,寫作才是他得以自我滿足的手段。但他的自我滿足不是成功的喜悅,而是尋找的喜悅,用他的話來說,寫作是為活著尋找理由。重要的是“找”,而不在乎是否找得到或找到的是什么。
所以,確切地說,他活著,而且快樂,是因為他在寫,而不是因為他寫得成功。就像他在愛,在恨,在悲傷,在歡樂一樣,他在用筆完成生命的過程。
(作者徐曉,選自《半生為人》。有刪改)
讀有所思
1.文章第二段用幾個細節(jié)來寫史鐵生好吃嘴饞的特點,目的是什么?
2.史鐵生的“爆肚主義”觀點是什么?請根據(jù)文意加以概括。
3.文中畫線句子“重要的是‘找,而不在乎是否找得到或找到的是什么”有什么用意?
4.史鐵生是一位作家,文章卻對寫作之事談之甚少,主要圍繞“吃”來寫。請結合全文,談談這種寫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