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瑤
日月的更替中,美景的漫步間,生活的瑣碎里,都充滿了儀式感。
日光是最美的詩句,當光輝漸落山頭時,又是另一個光明的升起。羨慕三毛的流浪之旅,她曾在撒哈拉沙漠邊安家。雖然生活在人煙稀少之地但心靈上卻得到滿足,她寂寥的時光因日出日落而變得無限充實。那是一種儀式感,一種每天都充滿希望的儀式感:感受陽光的慢慢升起,點點遷移,緩緩歸去。
單單觀賞日出日落便可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嗎?不,還要有來自內(nèi)心的領悟。小王子一天可以在點燈人的星球上欣賞四十四次的日出日落,而這機械般的日出日落真的是人們所需要的?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情,卻沒有半分的情感,就是有儀式了嗎?儀式感是內(nèi)心深處的共鳴,是人的審美不斷提升,是每日都會因同一件小事而獲得新的感悟。為自己在匆匆而逝的時光中尋找一個縫隙,不因繁華而迷失方向,不因煩惱而痛苦萬分,不因歲月而傷春悲秋。
日月更替,四季輪回,你是否有放慢腳步感受過周遭一切?你是否對萬物懷著虔誠之心?你是否對生命帶著敬仰之情?每個樸素而美好的瞬間都值得體味。閑暇時間,獨自一人漫步校園,爬山虎悄悄褪下它的稚嫩,鍍上一層層墨色;鳳凰花開時的一地鮮艷,編成了詩,繪成了畫;不知名的樹叢中冒出的顏色,不知是花骨朵兒,還是因秋風將新芽染紅;冬日的風敲打著窗,同時也敲落了枝頭泛黃的葉。慢慢踱步在校園中,總會看到那些平日里被匆匆掃過的記憶,早已蛻變出另一番光景:石階上小路燈泛了昏黃的光,枯葉叢中忽地冒出一股新綠。這些都是細細觀察而得的。生活中的儀式感便是用心去品味生命,感知到生命中那細微變化,生活便因此充滿了意義。無需刻意,順遂內(nèi)心。不忘初心,干凈如始。
儀式感并非是浪費時間,真正欣賞美的人是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捕捉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溫暖的瞬間的。修剪一株清新的盆栽,完成一幅藝術(shù)的畫作,制作一個精美的工藝品,儀式感便是在這日常的點滴中體現(xiàn)的。
林清玄先生說過:“工匠把一把椅子做到無懈可擊,是生活品質(zhì);農(nóng)夫把稻田種出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質(zhì);窮人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質(zhì)??梢娚钇焚|(zhì)并不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qū),甚至某一時代的專利?!绷窒壬f的生活品質(zhì)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儀式感中體現(xiàn)。中國需要儀式感來喚醒國民精益求精的品質(zhì),需要儀式感來維護并提升社會的審美力,需要儀式感來強大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儀式感不只存在一個人的內(nèi)心,也不只存在于一個時代,它是扎根于歷史長河中的,是扎根于民族精神中的。
在當今時代,儀式感在某些人的眼中卻被物質(zhì)化所取代。朋友圈里高檔餐廳的燭光晚餐,網(wǎng)紅景點的打卡,瘋狂購物的消費清單。自認為內(nèi)心得到滿足,覺得自己過了充滿儀式感的一整天,到頭來還不是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獨特的情感。盲目跟隨著所謂的網(wǎng)紅大V的腳步,羨慕他人精致的生活,極力地自我嘗試,卻從未問過自己內(nèi)心世界是否得到共鳴,是否得到滿足。這是儀式感的悲哀,亦是生活的悲哀。
儀式感是用心去體會每一天,讓自己在無數(shù)個美的瞬間里成長。拼命去愛,用莊重的態(tài)度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讓平淡的日子因為每一個瞬間而精彩,這便是如今我們所需要的審美,這便是儀式感所存在的意義。
(素材來源:《作文與考試》本期? 112頁《人生不是活一個片段》)
編輯/ 華放 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