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郅昊
摘 ?要:有學者認為“漆黑”和“黑漆”都是同義復詞,“漆黑”可倒序成“黑漆”。根據(jù)相關(guān)語言事實,“漆”是名詞,“黑”是形容詞,詞性不同的詞不能構(gòu)成同義復詞。“漆”和“黑”雖有意義關(guān)聯(lián),但名詞與形容詞表達的語法意義和作用不同,無法形成并列組合。“漆黑”應歸為偏正型復合詞,釋義為“像天然漆一樣黑”;“黑漆”應歸為定中短語,釋義為“黑顏色的漆”。
關(guān)鍵詞:“漆”;“黑”;詞性;同義復詞
“漆黑”和“黑漆”的釋義關(guān)鍵在于“漆”。陳書悅、周掌勝在《同義復詞研究與成語詞典的釋義修訂》一文中,并沒有詳細分析“漆”的含義和詞性,而是根據(jù)語境直接把“漆”釋為“黑”[1]。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可能不夠妥當。下面,我們首先分析“漆”的詞義及演變,然后對“漆黑”“黑漆”的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由此可知,兩者不可能是同義復詞。
一、“漆”的釋義及詞義演變
《說文解字·桼部》:“桼,木汁??梢?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盵2](P128)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木汁名桼,因名其木曰桼。今字作漆而桼廢矣?!倍问喜⒔忉屨f:“,謂左右各三皆象汁自木出之形也?!盵3](P276)又《說文解字·桼部》:“?,桼也。從桼,髟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韋昭曰:刷桼曰?。師古曰:以桼桼物謂之髤。今關(guān)東俗謂之捎桼。捎即髤聲之轉(zhuǎn)耳。髤或作?。按:以桼桼物皆謂之?,不限何色也……然則或赤、或黑、或赤黑兼、或赤多黑少,皆得云?。”[3](P276)
《字源》對“桼”的解釋是:“象形字?!嶂岬谋咀帧玖x指漆樹皮里的黏汁,又叫生漆,可用作涂料。也指漆樹……又指用生漆涂?!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罚骸プ層制嵘頌閰枺òO),吞炭為啞。”[4](P556)《字源》在解釋“漆”字時,提到了漆的顏色:“又,漆汁呈暗褐色,故又引申為黑色?!盵4](P961)
可見,“桼”是“漆”的本字。它的本義是樹汁;能生產(chǎn)這種樹汁的樹也叫桼(漆)。這種樹汁可以直接涂在物體表面,也可以加工成其他顏色后再涂。因此,“漆”又可以泛指一切漆料。由于這種樹汁的顏色是暗褐色的,所以“漆”又引申出黑色這一義項。“漆”的上述義項都是名詞,后來又發(fā)展出動詞的用法:給物體涂漆料的動作也稱為漆。至于“?”“髤”“髹”三字,它們之間是異體關(guān)系?!?”“髤”二字現(xiàn)在已很少使用,而“髹漆”作為行業(yè)語仍在使用。
“漆”的詞義演變情況如圖1所示:
“漆”在先秦時期中即有表示漆樹的用法?!对娊?jīng)·唐風·山有樞》:“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這里的“漆”指的就是漆樹。
當人們直接使用天然漆時,它可以表示漆料。因此,“漆料”義出現(xiàn)較早。例如:
(1)君蓋用漆,三衽三束;大夫蓋用漆,二衽二束;士蓋不用漆,二衽二束。(《禮記·喪服大記》)
“漆”作為動詞的用法,在先秦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例如:
(2)昆侖、狗國、鬼親、枳巳、闟耳貫胸、雕題、離卿、漆齒。(《逸周書·王會解》)
通過對語料庫在線的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帶“漆”的用例共有1372例。其中,“黑色”義的出現(xiàn)比其他幾個義項要晚。在唐代之前,語料庫中的“漆”基本不表示黑色。唐代孟郊《吊盧殷十首》其七:“初識漆鬢發(fā),爭為新文章?!痹娋渲小捌狒W發(fā)”的出現(xiàn)表明,“漆”已經(jīng)有了表示黑色的義項。我們認為,這種義項的來源很可能與比喻的運用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
“漆”之黑色義項的產(chǎn)生過程大致如下:物體外表涂了天然漆而呈現(xiàn)黑色;人們把黑色的東西比喻為像漆一樣;由于漆可以表示一種顏色,于是本身就是黑色、沒有涂漆的東西也可以用“漆”來修飾。其中,“漆”用作比喻的例子如下:
(3)竊見玉書,稱美玉白若截肪,黑譬純漆,赤擬雞冠,黃侔蒸栗。(三國魏曹丕《與鍾大理書》)
(4)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東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仙藥》)
(5)晦美風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發(fā)如點漆。(《宋書·謝晦傳》)
(6)汝身已見唾成珠,汝伯何由發(fā)如漆。(唐代杜甫《醉歌行》)
(7)濰、淄其道。唐代張守節(jié)正義:“……俗傳云,禹理水功畢,土石黑,數(shù)里之中波若漆,故謂之淄水也。”(《史記·夏本紀》)
(8)師與泰首座冬節(jié)吃果子次,乃問,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動用中。(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三)
由于本文的重點是在于討論“漆”的顏色屬性,因此對圖1進行了簡化和細化。這里對“漆樹”義和“刷漆”義暫不討論,“樹汁”和“漆料”核心義的顏色屬性,可細化為圖2:
由圖2可知,“漆”的本義是天然漆;后來也泛指各種顏色的漆料?!捌岷凇敝械摹捌帷庇玫氖潜玖x,釋義為“像天然漆一樣黑”;“黑漆”中的“漆”用的是引申義,釋義為“黑顏色的漆”。
二、漆與漆器的歷史
通過對中國漆與漆器歷史的簡單描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漆的詞性和意義。
漆樹皮被割破后流出的漆液呈乳白色,接觸空氣氧化后呈黑色。這種黑色的漆液稱為生漆,也叫天然漆[5]。胡沁心指出:“我國是最早認識生漆的特性并能將之調(diào)成各種顏色,用作器物表面裝飾、作美化之用的國家。良渚文化的漆器一般為黑色?!盵6]金普軍在《漢代髹漆工藝研究》中說到:“漢代漆器涉及器械(包括漆車)、文房用品、喪葬用具等諸多方面?!盵7]其中,古人給車輪車軸所涂之漆顏色多樣:
(9)羊車,一名輦車,其上如軺,伏兔箱,漆畫輪軛。武帝時,護軍羊琇輒乘羊車,司隸劉毅糾劾其罪。畫輪車,駕牛,以彩漆畫輪轂,故名曰畫輪車。(《晉書·輿服志》)
不僅如此,古人還有給頭部飾物涂漆的傳統(tǒng)。黃金貴在《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中指出:“幞頭這種首服里面有一個襯物叫巾子,巾子表面常漆成黑色。”[8](P290)黃金貴、黃鴻初在《古代文化常識》中介紹古人服飾時說:“不染色的是素紗。也可染色。冠用烏漆紗,其首服習稱烏紗帽。后世稱烏紗帽者就是幞頭類的一種?!盵9](P10-11)烏紗帽指的是漆成黑色的帽子。后特指官帽,借以指代官職。
三、“漆黑”結(jié)構(gòu)分析
陳書悅、周掌勝在《同義復詞研究與成語詞典的釋義修訂》中指出:“‘漆黑就是黑的意思,是一個同義復詞?!盵1]陳文共舉三例:
(10)漆車、藩蔽、豻幎、雀飾。鄭玄注:“漆車,黑車也?!保ā吨芏Y·春官·巾車》)
(11)初識漆鬢發(fā),爭為新文章。(唐代孟郊《吊盧殷十首》其七)
(12)他穿一件藏青的綢袍,西服褲,漆皮鞋。(曹禺《雷雨》)
在《漢語大詞典》中,“漆”的一個常用義項也是“黑”[10](卷六,P64),其例句同樣是“初識漆鬢發(fā),爭為新文章”。
不過,我們不能就據(jù)此斷定“漆”的釋義為“黑”。下面,即對此展開分析。
(一)“漆”與“黑”的詞性不同
《漢語大詞典》把“漆”的本字“桼”釋作“黑色”[10](卷四,P1056),把“漆”則釋作“黑”??梢钥闯觯瑑蓚€釋義前后并不統(tǒng)一。黑和黑色雖為同義詞,詞性卻不相同。
眾所周知,詞類劃分主要是以功能為依據(jù)。在CCL語料庫中,通過對描寫顏色的“黑”字語料進行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黑”可以充當謂語,能受程度副詞修飾。例如:
(13)是時文宣幸晉陽,以所忌問左右曰:“何物最黑?”對曰:“莫過漆?!保ā侗饼R書·上黨剛肅王渙傳》)
(14)欽色尤黑,故時人號為黑面仆射。(《魏書·景穆十二王傳》)
(15)南邊其形稍黑,北伴(畔)來者體黃。(《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
(16)忽見一人,貌甚黑,被綠袍,自水中流,沿泳久之。(《太平廣記》卷三百一十)
(17)及亥子之際,天光愈黑,鞭炮益繁,列案焚香,接神下界。(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十二月·除夕》)
我們對“最漆”“尤漆”“稍漆”““甚漆”愈漆”等關(guān)鍵詞也進行了檢索,卻沒有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用法。由此可見,“黑”是性質(zhì)形容詞;意指涂料的“漆”則是名詞。因此,“漆”與“黑”的語法功能不同。
再看鄭玄“漆車,黑車也”這一釋義。我們認為,這是在特定語境下的注釋,不能據(jù)此就將“漆”機械地理解為“黑”?!吨芏Y正義》卷五十二賈公彥疏:“凡大夫所乘墨車,無篆縵之飾,直得黑名,是凡車皆黑漆也?!睂O詒讓正義:“……蒲棼藻萑四蔽皆不漆,惟此車蔽加漆,故專得藩稱矣?!盵11](P2619)如上文所述,唐代之前“漆”還沒有引申出表黑色的義項。因此,這里的“漆”應指漆料;“漆車”的意思是涂了漆的車。由于漆有多種顏色,鄭玄特意解釋此處是黑色的漆,故曰“黑車”,以此來補述車的顏色屬性。古人用語較簡,致使后人以為“漆”就是“黑”。實際上,鄭玄并沒有直言“漆,黑也”。
在《漢語大詞典》中,把“漆人”解釋為“涂漆的尸體”;把“漆布”解釋為“用漆或其他涂料涂過的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漆車”即“用漆涂過的車”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在漢語中,名詞作定語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捌彳嚒薄捌狒W發(fā)”“漆皮鞋”均是名詞修飾名詞,而“黑車”“黑發(fā)”“黑皮鞋”均是形容詞修飾名詞。
漆皮是指在真皮等材料上淋漆,這種皮鞋面料在民國中后期已開始流行[12](P94)。漆皮鞋款式多樣,不全是黑色,而且它和黑皮鞋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有所不同:(漆皮)鞋,(黑)皮鞋。因此,從結(jié)構(gòu)和意義上來看,“漆皮鞋”并不等于“黑皮鞋”。同時,這里的“漆”也應該視作名詞。
此外,“血”“朱”都是名詞,和“漆”一樣,它們也都可以表示顏色。在《漢語大詞典》中,“血”的一個常用義項是“血紅色”[10](卷八,P1340);“朱”的一個常用義項是“大紅色”[10](卷四,P728)。就此而言,《漢語大詞典》宜把同為名詞的“漆”釋作“黑色”。
(二)“漆黑”的構(gòu)詞方式及釋義
《辭源》將“漆黑”解釋為“極黑,黑暗無光”[13](P2480),并引用唐代韓愈《殿中少監(jiān)馬君墓志》為例證:“姆抱幼子立側(cè),眉眼如畫,發(fā)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這一用例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漆黑”的最早用例。此處的“漆黑”系狀態(tài)形容詞,在該句中作謂語。一般而言,人們是不會給小孩子的頭發(fā)涂漆的,因此,這里的“漆黑”屬于不涂漆而自黑。如前所述,“漆”在唐代產(chǎn)生了黑色義,而且這一義項是源自比喻。就此來說,它應釋作“像漆一樣黑”。
邢公畹指出:“雙音節(jié)的狀態(tài)形容詞,都是偏正式的,前一語素修飾后一語素。其中第一個語素是名語素的都有‘像某物一樣的意思。”[14](P241)佟慧君在論述比喻式造詞法時也指出:“作為修飾成分的前一詞素用作比喻?!盵15]
古代沒有顏色卡可以參照,古人描述顏色需要借助于具體事物。在古代人的思維中,和天然漆這種常見涂料一樣的顏色即是黑色,于是便造出“漆黑”一詞。“雪白”“血紅”“土黃”等詞也是同樣的構(gòu)詞方式。我們知道,血的顏色是紅色,但不能把“血”和“紅”等同起來;以此類推,漆的常見顏色是黑,也不能把“漆”和“黑”等同起來。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血紅”的解釋是:“像鮮血那樣的紅色?!盵16](P1490)這一釋義沒有體現(xiàn)出“血紅”的形容詞詞性;對“漆黑”的解釋是:“非常黑;很暗?!盵16](P1022)這一釋義則回避了“漆”的含義。李曉希將“血紅”和“漆黑”分別解釋為“像血一樣紅”“像漆一樣黑”[17]。相對而言,筆者更贊同李曉希的釋義方法。
綜上,“漆黑”“土黃”“血紅”等,均屬于偏正型(或曰狀中式)復合詞,居前的名詞性語素修飾后邊的形容詞性語素,這類形容詞應解釋為“像N一樣A”。
四、“黑漆”結(jié)構(gòu)分析
通過對語料庫的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黑漆”有如下用例:
(18)建安初,丁夫人廢,遂以后為繼室。諸子無母者,太祖皆令后養(yǎng)之。裴松之注:“《魏書》曰:后性約儉,不尚華麗,無文繡珠玉,器皆黑漆?!保ā度龂尽の簳ず箦鷤鳌罚?/p>
(19)伏兔箱,青油幢,朱絲絡(luò),轂輞皆黑漆。(《隋書·禮儀志五》)
(20)武職則冠金帖起云鏤冠、銀帖間金縷冠、黑漆冠。(《宋史·夏國傳上》)
(21)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巾,乃楊維禎入見太祖時所戴。(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十四)
例(18)中的“后”是曹操的繼室卞皇后。作為貴族階層中的一員,她可以擁有大量漆器,而且當時的漆器技術(shù)已相當成熟,這些器物原本也可以漆成各種顏色。不過,卞皇后不崇尚華麗,所用漆器均只涂黑漆??梢?,這里的“器皆黑漆”應理解為器物表面均涂上黑色漆液。在例(19)中,車輪、車軸涂漆后,不僅可以防腐,而且外表美觀,這里特意指出漆料的顏色是黑色。這兩例中的“黑漆”都屬于定中結(jié)構(gòu)。楊伯峻、何樂士先生認為:“在古漢語中,主語和名詞謂語之間可插入一些副詞,主要有:伊、繁、皆、誠、實、盡、素、即、固、乃、良、必、真、亦、又、本、蓋、其等。”[18](P708)由此可知,以上兩例中的“器皆黑漆”和“轂輞皆黑漆”,都屬于名詞謂語句。
例(20)中的“黑漆冠”、例(21)中的“黑漆方巾”等頭部飾物,都是用黑漆染色制成的。這里的“漆”指的是漆料,是名詞,“黑漆”是定中短語。在例(20)中,“金縷冠”中的“金”修飾“縷”;相應地,“黑漆冠”中的“黑”也應修飾“漆”。這也可以證明“黑漆”是定中短語。
在古漢語語料庫中檢索,“黑漆”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呂氏春秋》:
(22)使治亂存亡若高山之與深溪,若白堊之與黑漆,則無所用智,雖愚猶可矣。(《呂氏春秋·察微》)這里的“白堊”是定中短語,是白土的意思;與之相對的“黑漆”,自然也是定中短語。
據(jù)《同義復詞研究與成語詞典的釋義修訂》的觀點,“漆”有黑義,“漆黑”意同“黑漆”,“黑漆”是并列(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我們認為,“黑”和“漆”詞性不同,“漆黑”“黑漆”的意思也不相同;“漆黑”是狀中式狀態(tài)形容詞,“黑漆”是定中式體詞性短語,兩者都不是聯(lián)合短語。因此,不應將“漆黑”和“黑漆”混為一談。
《同義復詞研究與成語詞典的釋義修訂》還認為,成語“漆黑一團”又可寫作“黑漆一團”[1]。不過,“黑漆一團”在語料庫中出現(xiàn)頻次較低,不夠典型和規(guī)范,無法與“漆黑一團”相提并論。通過對BCC語料庫的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漆黑一團”和“黑漆一團”的用例數(shù)量相差較大,具體如表1所示:
周掌勝在《同義復詞與語文辭書編纂》一書中指出:“同義復詞結(jié)構(gòu)方式一定屬于并列式。”[19](P6)桂靖在綜合了諸多學者對同義復詞的定義后概括道:“同義復詞在詞形上表現(xiàn)為兩個詞根即兩個字的并列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詞結(jié)合在一起,表示同一概念或同一事物,表達同一個語法意義和作用,這樣的語言形式是同義復詞?!盵20]就《同義復詞研究與成語詞典的釋義修訂》所列舉的其他同義復詞來看,詞性都是相同的。比如,“全無忌憚”中的“忌”和“憚”都是動詞,“奉為楷?!敝械摹翱焙汀澳!倍际敲~,“耳根清凈”中的“清”和“凈”都是形容詞。不過,“漆黑一團”中的“漆”是名詞,“黑”是形容詞。如前所述,同義復詞類似于聯(lián)合型復合詞或聯(lián)合短語,詞性不同的詞無法組合成同義復詞。就此來說,“漆”和“黑”雖然意義有關(guān)聯(lián),但名詞和形容詞所表達的語法功能和作用不同,它們是無法構(gòu)成并列短語的。我們認為,“漆黑”應歸為偏正型或曰狀中式復合詞,釋義為“像天然漆一樣黑”;“黑漆”則應歸為定中式短語,釋義為“黑顏色的漆”。
參考文獻:
[1]陳書悅,周掌勝.同義復詞研究與成語詞典的釋義修訂[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
[2][漢]許慎.說文解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
[3][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李學勤主編.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
[5]張飛龍,趙曄.良渚文化的髹漆藝術(shù)[J].中國生漆, 2013,(4).
[6]胡沁心.被遺忘的明珠——淺談晚期良渚文化中漆器的特點與價值[J].名作欣賞,2012,(10).
[7]金普軍.漢代髹漆工藝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8]黃金貴.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新一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9]黃金貴,黃鴻初.古代文化常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7.
[10]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11][清]孫詒讓.周禮正義[M].汪少華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5.
[12]張慧琴,武俊敏,田銀香.中外鞋履文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
[13]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Z].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8.
[14]邢公畹.現(xiàn)代漢語教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2.
[15]佟慧君.“名+形”結(jié)構(gòu)偏正式形容詞之特點[J].世界漢語教學,1992,(2).
[1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17]李曉希.BA式狀態(tài)形容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8]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修訂本)[M].北京:語文出版,2001.
[19]周掌勝.同義復詞研究與語文辭書編纂[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20]桂靖.《后漢紀》同義復詞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