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穎 王 博 江媛媛 王 丹 關宏巖*
1.北京市東城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00000);2.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發(fā)育營養(yǎng)學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研究顯示,運動能有效地降低體脂,改善兒童心肺功能和身體素質[1],是解決兒童肥胖的關鍵之一[2]。為有效預防兒童超重和肥胖,降低成人慢性病發(fā)病風險,有必要開展兒童特別是學前兒童的運動檢測與指導。本研究比較了超重和肥胖兒童與體重正常兒童的日常身體活動(包括運動)情況,并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可能影響因素,以期為學齡前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預提供科學依據(jù)。
從北京市東城區(qū)3所幼兒園中整群選取年齡4~6歲在園兒童。受試兒童納入研究前需經(jīng)過監(jiān)護人同意,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和體力活動記錄儀使用協(xié)議。所納入研究的兒童無心率不齊等慢性心源性疾病,無慢性器質性疾病,無身體發(fā)育、行為和智力障礙。
1.2.1數(shù)據(jù)收集體格測量由項目研究人員采用Seca 217身高測量儀和Seca 899 體重秤(德國,賽克公司)測量兒童身高和體重,精確度分別為0.1cm和0.1kg。記錄受試兒童的出生年月。用Actigraph GT9X加速度計(美國,Actigraph公司)監(jiān)測人體24h的身體活動、久坐行為和睡眠情況。 受試兒童連續(xù)佩戴ActiGraph GT9X加速度傳感設備3d。身體活動記錄日志由幼兒園教師和家長記錄。受試兒童家長填寫一份自制的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問卷,內(nèi)容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身高體重等,主要了解兒童的年齡、性別、出生分娩史、每日屏幕(電視、電腦、手機等)時間;同時收集家庭一般信息,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身高體重、上下學交通方式等。
1.2.2定義超重肥胖及正常兒童:按照文獻[3]身高體重別標準判定。每日屏幕時間≥1h為過量;每日中等到劇烈活動時間≤1h為不足;每日身體活動(PA)總時間≤3h為不足[4]。
采用SAS9.4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所測量的身體活動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比較身體活動量間差異及其相關因素。 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包括χ2檢驗、方差分析。P<0.05(雙側)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收集299名幼兒園兒童的有效研究資料,其中男童159人(53.2%);女童140人(46.8%)。平均年齡(5.2±0.6)歲,其中4歲組132人(占44.1%)、5歲組127人(42.5%)、6歲組40人(13.4%)。研究對象BMI為(15.8±2.1)kg/m2。超重44人,占14.7%,肥胖的30人,占10.0%;超重肥胖共占比24.7%。 超重肥胖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年齡分布、母親學歷、父親學歷和上下學方式無差異。 超重肥胖兒童父親超重肥胖占比較正常兒童顯著增加(P<0.05),見表1。
表1 超重和肥胖與體重正常兒童的一般情況比較
項 目 總體(n=299) 例數(shù) 占比(%)正常(n=225) 例數(shù) 占比(%)超重和肥胖(n=74) 例數(shù) 占比(%)χ2 P上學交通方式0.31 0.958 步行10744.08444.92341.1 自行車6024.74624.61425.0 公交車124.994.835.4 私家車6426.34825.71628.6放學交通方式4.39 0.222 步行11748.49249.52544.6 自行車5522.74524.21017.9 公交車208.2126.4814.3 私家車5020.73719.91323.2
2.2.1身體活動量的性別比較按性別分層分析發(fā)現(xiàn),男童的每日輕度身體活動、中到劇烈身體活動和身體活動總時間均顯著高于女童(P<0.05),女童的靜態(tài)活動時間顯著高于男童(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兒童活動時間的比較(h)
2.2.2超重和肥胖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身體活動量比較超重和肥胖兒童每日輕度活動時間、PA總時間均高于正常兒童(P<0.05),見表3;超重和肥胖兒童每日屏幕時間過量占比高于正常兒童(P<0.05),見表4。按性別分層的分析結果顯示,超重和肥胖男童每日屏幕時間過量占比高于正常男童(P<0.05);超重和肥胖女童每日屏幕時間過量占比與正常女童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3 超重肥胖兒童與正常兒童不同活動時間的比較(h)
表4 不同兒童活動時間及屏幕時間不達標情況比較
兒童肥胖的發(fā)生受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遵循能量攝入→能量消耗→能量儲存增加→體脂累積→肥胖的生理機制,膳食熱量過多、身體活動不足、生活方式由“動”趨“靜”等因素正在加速兒童肥胖的發(fā)展[5-6]。吳海軍等[7]對3~6歲學齡前兒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每周運動頻次中高強度有(11.2±6.5)次、中等強度有(19.1±12.3)次、低強度有(19.3±10.1)次;但是該研究僅為22個運動項目的問卷調(diào)查,不能反映具體的身體活動時間。本研究采用運動傳感器技術的可穿戴體力活動記錄儀進行身體活動的客觀測量,結果發(fā)現(xiàn)4~6歲兒童的平均每日PA總時間為(3.3±0.7)h,平均每日中到劇烈活動時間(1.6±0.5)h,有6.7%的兒童每日中到劇烈活動時間不足,有33.8%的兒童每日PA總時間不足??傮w來看,學齡前兒童的身體活動水平仍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盡管超重肥胖兒童的每日總PA時間(3.5±0.8)h略高于正常的兒童(3.2±0.7)h,但是主要是每日輕度活動時間比較高,而每日中到劇烈活動時間無差異。
屏幕時間主要是兒童用于看電視、玩游戲、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屏幕時間的增加可能與超重/肥胖關系密切,屏幕時間伴隨的久坐不動導致體內(nèi)能量代謝相對緩慢[8]。熊雪芹等[9]對達州市3~6歲兒童的研究顯示,被調(diào)查兒童平日的屏幕時間平均為1.75h/d, 2h/d及以上的占16.05%;周末的屏幕時間平均為2.32h/d,2h/d及以上的占46.57%;屏幕時間長會明顯影響兒童的社會能力、行為問題。還有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在上學日、周末以及1周平均時間>2h/d的檢出率分別為34.8%、30.7%、38.2%,同時暴露于2種以上類型產(chǎn)品的有81.3%[10]。本研究中兒童的每日屏幕時間平均為(0.6±0.4)h,低于上述兩項研究,可能與本研究中兒童的父母文化程度較高有關(80%以上父母為本科及以上學歷)。方紅英等[10]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屏幕暴露時間與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總分呈負相關,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較好,則兒童的屏幕暴露時間較短。本研究發(fā)現(xiàn)超重和肥胖兒童的每日屏幕時間高于體重正常的兒童;每日屏幕時間過量的比例也顯著升高。徐艷芹等[11]的研究顯示屏幕時間與10~12歲兒童的腰圍呈正相關,屏幕時間每增加1h,腰圍增加0.5cm。因此,家長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學齡前兒童的屏幕時間,以降低超重和肥胖的發(fā)生。
總之,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齡前超重和肥胖兒童的屏幕時間明顯高于體重正常兒童,除了男童身體活動總時間有增加之外,輕度身體活動、中等強度及以上身體活動水平都需要進一步提高,而靜態(tài)身體活動時間(主要是屏幕時間)需要減少。今后,需要加強對學齡前超重肥胖兒童身體活動水平的干預和指導,以改善兒童的超重肥胖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