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財
閱讀訓練一
楊布打狗
楊朱①之弟曰②布,衣③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④衣而反⑤。其狗不知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⑦。楊朱曰:“子⑧無撲矣!子亦猶是⑨也。向者⑩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戰(zhàn)國·列御寇《列子·說符》
注釋
①楊朱:先秦哲學家,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字子居。②曰:名叫。③衣素衣:穿著白色衣服。④緇:黑色。⑤反:同“返”,返回,回家。⑥知:了解,知道。⑦將撲之:要追打它。⑧子:你。⑨猶是:像這樣。⑩向者:剛才。
譯文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一天)他穿著白衣服出門去。天下雨了,楊布便脫下白衣,穿著黑衣服回來了。他家的狗沒認出來是楊布,就迎上去沖他狂叫。楊布十分生氣,要追打它。楊朱說:“你不要打它了?。ㄈ绻麚Q作是你,)你也會是這樣的。假使先前你的狗白著出去,黑著回來,難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嗎?”
【模擬演練】
(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衣素衣而出(? ? ? )
衣緇衣而反(? ? ? )
子無撲矣? (? ? ? )
子亦猶是也(? ? ? )
(2)這個小故事讓你從中感悟出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穿;同“返”,返回,回家;你;像這樣(2)自由表述,合理即可,比如:當朋友誤解自己的時候,不要頭腦發(fā)熱、動怒發(fā)火,而應(yīng)該設(shè)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要學會換位思考,并理解別人。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閱讀訓練二
臨牢說彘
祝宗人玄端以臨牢策說彘①,曰:“汝奚惡死②?吾將三月豢③汝,十日戒,三日齊④,藉白茅⑤,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⑥,則汝為之乎?”為彘謀,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錯⑦之牢策之中。自為謀,則茍生有軒冕之尊⑧,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為之⑨。為彘謀則去之,自為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
——《莊子·外篇·達生第十九》
注釋
①祝宗人玄端以臨牢策說彘(zhì):祝宗人,主持祭祀祝禱者。玄端:祭祀時所穿的黑色齋服。牢策:豬欄,豬圈。彘:豬。②汝奚惡(wù)死:你為什么要討厭死。奚,文言疑問代詞,相當于“胡”“何”,為什么。③豢(huàn):用谷物飼養(yǎng)。④十日戒,三日齊:還要為你作十日戒、三日齋。戒:齋戒。齊:同“齋”。⑤藉白茅:鋪墊上白茅草。⑥加汝肩尻(kāo)乎雕俎(zǔ)之上:尻:臀部,屁股。雕俎:雕飾華麗的祭器上。⑦錯:同“措”,放置。⑧茍生有軒冕之尊:茍:假如,如果。軒冕:代表榮耀和地位的車馬衣冠。⑨死得于腞(zhuàn)楯(dùn)之上、聚僂(lǚ)之中則為之:死后能有裝飾華美的棺槨柩車送葬,就可去做。腞楯:有畫飾的殯車。聚僂:裝飾華美的棺槨。⑩所異彘者何也:與豬所不同之處又在哪里呢。
譯文
掌管祭祀祝禱的官吏穿著黑色的齋服來到豬圈旁對豬說:“你為什么要討厭死呢?我將要用三個月時間用精料飼養(yǎng)你,還要為你作十日戒、三日齋,鋪墊上白茅草,然后把你的肩胛和臀部放在雕有花紋的祭器上,你愿意這樣嗎?”為豬打算,(其實)不如仍(讓它)吃糟糠而關(guān)在豬圈里。為自己打算,如果活著有高官厚祿的尊貴,死后能有裝飾華美的棺槨柩車送葬,就樂于去做。為豬謀劃而要拋棄,為自己謀劃反而要取用,與豬所不同之處又在哪里呢?
【模擬演練】
(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汝奚惡死(? ?)
十日戒,三日齊( ? ? )
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錯之牢之中(? ?)
則茍生有軒冕之尊(? ?)
(2)祝宗人臨牢說彘,請你為那頭豬設(shè)計一句答語。
【參考答案】
(1)討厭,憎恨;同“齋”,齋戒;同“措”,放置;假如,如果(2)別拿所謂的儀式綁架我的生命,我只想陪伴家人簡單地活著,哪怕住陋圈吃糟糠。
【妙筆點評】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犬一聲吠,一豬一嘆息。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藏著哲理,細細咂摸,你就能獲得智慧的露珠,滋潤人生。讓我們跟隨古人,走近一狗一豬,看看他們都捕捉到怎樣的一縷哲思。
楊布出去時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環(huán)境條件變化了,他換了黑色的衣服,但人還是那個人。他家的狗卻無視這些變化,沖著換了裝的主人狂吠。原來它只忠實于那個穿白衣服的楊布,卻不理穿黑衣服的楊布!狗只看衣不看人,結(jié)果咬錯了人。狗犯這樣的錯誤并不可笑,因為據(jù)說目前在世界犬種智商排行第一名的邊境牧羊犬,也只是相當于人類6-8歲的智商。人看問題如果只注意表面現(xiàn)象,同樣會犯類似的低級錯誤?,F(xiàn)實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不能用舊眼光看待變化了的新事物,更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當然,我們還可以多聯(lián)想一點,比如:當朋友誤解自己的時候,不要頭腦發(fā)熱、動怒發(fā)火,而應(yīng)該設(shè)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要學會換位思考,并理解別人;凡遇是非,務(wù)必先內(nèi)求諸己,切莫忙于責人;看一下是不是自己變了,別人才對自己另眼相看……
臨牢說彘,讓我們透過現(xiàn)象看生命的本質(zhì)。祝禱者穿戴很端莊,理由高大上,跟豬談生死,豬只愛糟糠。做祭品的豬雖然死后待遇優(yōu)厚,使命莊嚴,但肯定都寧愿選擇吃糟糠卻沒有性命之憂的日子。這本來是十分簡單的道理,有的人卻想不明白。古今中外,多少人汲汲營營,活著追求錦衣玉食,死了還要追求風光大葬。生命畫上句號,追求這些還有用嗎?莊子愿意做一只自由快樂的烏龜“曳尾涂中”,陶弘景獨愛“嶺上白云多”,介子推不戀富貴的做法更決絕,其實他們不想只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扭曲自己的天性。
人為什么而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有一天,站在人生的終點,生命褪去層層包裹,或許每個人都會覺得,撇開種種高大上的名目,活出屬于自己的模樣,才最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