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如何正確使用素材"/>
江西省大余中學 程秀全
【主題導讀】
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證、論據(jù)。這三者是議論文的靈魂,缺一不可。作者的觀點(論點)需要素材(論據(jù))來支撐,這支撐的過程就是論證。材料能支撐起論點,這材料就是有效的,這論證就合理;材料支撐不起論點,這材料就是無效的,這論證就不合理。論證合理與否,不能只看材料的表面,還要看內(nèi)容的本質(zhì)。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許多同學未能深入思考材料本身的內(nèi)涵,未能細致地分析,所選材料只觸及事物的表面,似是而非,以致材料不能支撐論點,自己也渾然不知。這次,我們就談談議論文材料的選擇。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大四學生小王,在參加完大四第一學期最后一門考試的四天后,突然收到三張作弊認定通知書。原來,學校調(diào)閱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他連續(xù)在三場考試中用手機拍試卷。學校認為小王存在作弊行為,根據(jù)學?!秾W生手冊》規(guī)定,學生累計作弊兩次,當被開除學籍,于是校方對小王作出開除學籍的決定。但該學生認為自己沒被當場抓住,將學校告上法庭。
后來,法庭認定該學生違反學校規(guī)定,學校開除學籍決定程序合法。
對于此事,你有怎樣的思考與認識?請就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點撥】
這是一道時事評論題,要求就事論事,我們不能將其當作話題作文,選擇一個點,然后漫談。這是寫作時一定要注意的方向。
審題時,要注意全面把握材料。材料講了一件事,可分成兩部分:一是小王在期末考試中三次用手機作弊,被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考試結束四天后學校對其作出開除學籍的決定;二是小王不服,以自己未被當場抓獲為由將學校告上法庭,最后敗訴。由事件的第一部分,我們可知小王考場作弊,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這是他不講誠信的表現(xiàn),而不講誠信,源于他為人不誠實,考試時存在僥幸心理;由事件的第二部分,我們可知小王不僅不誠信,有僥幸心理,他還不承認錯誤,不反省,也不愿承擔失信的后果。我們可以分別從這兩個方面單獨立意,但單獨立意顯得單薄。最佳立意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結合起來——因為作弊,最終小王被學校開除,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說明正義從不缺席,“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也說明做事既要講誠信,也要敢承擔。把二者結合起來立意,顯然會比單獨講一部分要高、要深、要透。
【原文呈現(xiàn)】
要“誠”,也要“承”
江西省大余中學高二(1)班 劉靈菲
①大四學生小王,因為期末考試不誠信,用手機拍試卷而被學校開除學籍,這是他丟掉了“誠”;而被學校發(fā)現(xiàn)后,小王拒不承認,甚至將學校告上法庭,這是他丟掉了“承”?!罢\信”與“承擔”是我們個人品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丟棄了它們,那么不僅我們的人格不完整,人生也會有缺陷。
②“誠信”是我們從小就接觸的詞語,其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考試要誠信,待人也要誠信。如果你因一念之差丟棄了誠信,那么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承認事實、承擔后果,而不是去否認、掩蓋,那樣只會自討苦吃。小王已經(jīng)丟棄了誠信,他本可以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而不至于將事情鬧上法庭,讓自己及親人顏面掃地。所以,誠信與承擔兼得,是讓自己人格及人生出彩的保障之一。
③誠信是人格魅力的基石,而敢于承擔是夯實根基的保障。我們能做到誠信自然是好的,但即使一不小心丟掉了誠信,也要保有承認的好品質(zhì)。小時候我就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戶人家的小孩,在草地上玩耍時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還是孩子的他自然會感到害怕,但是受過父母良好教育的他最終主動到鄰居家道歉,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鄰居見孩子主動承認,就沒有追究責任。于是本可能會使鄰里關系緊張的一個問題,因為小男孩的誠實和承認而得到了化解。小男孩后來成了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這件小事則一直為人稱道。所以,首先要誠信做人,真的犯了錯也要誠實地說出來,承擔責任,才能讓你的人格與人生都閃出光亮。
④誠信讓我們的品德如美麗的錦緞,勇于承認是錦緞破損后的修補,依舊可以彌補錦緞的不足。曾經(jīng)有一名大一新生,面對一身的行李以及還未辦理的入學手續(xù),他發(fā)愁了,手足無措的他看見路過的一位長者,一念之下把行李暫時托付給長者,認為自己辦完手續(xù)后很快就能回來。一兩個小時后,他急匆匆地趕回來,發(fā)現(xiàn)長者還在原地,他萬分感謝。第二天,他發(fā)現(xiàn)坐在開學典禮主席臺上的正是那位長者,也就是季羨林先生。季老先生給我們上了一堂關于誠信的課,滋潤了萬千學子,突顯其人格魅力。我們學過的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則教導我們?nèi)绾纬袚?。我們能從武將廉頗身上學到如何承擔,縱然他可能不是一塊好錦,但是他為自己這塊破錦打上了補丁,也足以讓我們欽佩。
⑤總之,誠信與承擔并非魚和熊掌,在人生中我們必須兼得,有誠信固然好,懂承擔也重要。
【升格建議】
本文能綜合事件的前后兩部分立意,有廣度,有深度,觀點鮮明,可判為二類文。其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
1.文體稍顯混亂。整體為時評作文,但第④段的內(nèi)容有向話題作文偏移之嫌——這段只講“誠信”的重要性,而沒有回到文題材料上進行分析。
2.邏輯欠嚴密。第②段和第③段均講失去“誠信”后要勇于“承擔”后果,有重復論證之嫌,且兩段都未對觀點進行深入分析;而第④段只講了“誠信”的重要性,丟了“承擔”。
3.論據(jù)欠精當。作者未能精確把握所選素材的內(nèi)涵,導致論據(jù)難以充分支撐文章論點。
(1)第③段講失掉“誠信”后該勇于“承擔”后果,就此列舉了小男孩勇于“承認”錯誤,并且得到了鄰居諒解的事例。這個事例表面上沒問題,實際上與段落中心不符。本段的中心是講勇于“承擔”失信的后果,而這則材料講的是小男孩勇于“承認”錯誤?!俺袚迸c“承認”一字之差,但意義完全不同。小男孩主動“承認”錯誤,得到了原諒,他并未“承擔”誤將玻璃打碎的后果;而小王無論是否主動“承認”錯誤,他都必須“承擔”犯錯的后果,二者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第④段所用的廉頗事例,犯了同樣的錯誤,廉頗是“承認”而不是“承擔”。
(2)第④段所用的季羨林的材料,主要表現(xiàn)的是季老平易近人、樂于助人的長者形象,其行為與“誠信”關系不大。如果非用這則材料,就應對材料進行修改,講季老有事欲離開,但為了信守承諾,還是等到孩子回來才走。但這樣一改材料,又可能與事實不符。
【升格佳作】
要“誠”,也要“承”
江西省大余中學高二(1)班 劉靈菲
①大四學生小王,因為期末考試不誠信,用手機拍試卷而被學校開除學籍,這是他丟掉了“誠”,不講誠信;而被學校發(fā)現(xiàn)后,他拒不承認作弊事實,甚至將學校告上法庭,這是他丟掉了“承”,不能勇于承擔后果?!罢\信”與“承擔”是個人品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丟掉了它們,不僅你的人格不完整,人生也會有缺陷。(開篇綜合文題材料前后兩部分內(nèi)容,提取出“誠信”“承擔”兩個關鍵詞以統(tǒng)領全文,并運用諧音,使二者相互照應,思維有深度,有高屋建瓴之勢。)
②誠實守信是立人之本,沒有誠實守信,這是人格的缺陷。(分論點居段首,統(tǒng)領本段,結構清晰。)考試是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需要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小王平時學習不認真,考試時懷著不被抓的僥幸心理,想通過舞弊的方式騙取優(yōu)異成績,這既是對自己的不誠信,也是對學校的不誠信。他無視考場規(guī)則,最后被開除學籍,這不僅是對他行為的懲罰,更是對他缺乏誠信的懲罰。(緊扣文題材料,對小王的作弊行為進行分析,指出其缺乏誠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保ㄒ谜撟C。)小王若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他不僅會吃這次不誠信的虧,以后還要吃許多不誠信的虧。因為,不誠信是思想問題,是品質(zhì)問題。(結合孔子的話,分析小王不講誠信的錯誤,指出缺誠信的人走不遠。)
③假如你和小王一樣,因為僥幸心理作怪,一不小心丟失了“誠信”,之后該怎么辦呢?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主動承認錯誤并承擔后果。小王不僅不反省,承認錯誤,承擔后果,反而將學校告上法庭。其實他最后的敗訴,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既丟“誠信”,又丟“承擔”?!罢\信”與“承擔”兼失,小王的人生將因為此事而黯然失色。(指出小王失信之后不能勇于“承擔”,“誠信”與“承擔”二者兼失。)因為劉邦對趙王傲慢無禮,貫高看不下去,背著趙王欲謀殺劉邦;事情敗露后牽連了趙王,貫高勇于擔當,隨趙王到都城,即使遭受嚴刑拷打,他也始終堅持此事與趙王無關,要還趙王清白。最后,他勇于承擔的精神一方面救了趙王,另一方面也感動了劉邦,劉邦稱其為義士。(舉貫高事例,貼切、簡潔。)貫高的事關系到生死,比小王受的懲罰嚴厲得多,但貫高仍勇于承擔,最終憑借這種精神,不僅感動了劉邦,更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的一筆?。▽ω灨呤吕M行分析,突顯承擔作用。)如果小王能像貫高一樣,主動承擔,找回誠信并痛改前非,“吃一塹,長一智”,那么,他之后的人生路也將因此變得光明。(運用假設論證法,綜合小王事例與貫高事例,進行分析,說服力強。)
④誠信是人生的必備品質(zhì),它讓我們的品德化為美麗的錦緞;而如果不小心丟失了誠信,錦緞出現(xiàn)了破損,勇于承擔便可給破損的錦緞繡上一朵綻放的花。這綻放的花,將如貫高之舉一樣,不僅不是污點,反而會成為亮點,引人欽佩。這是小王應在這件事上吸取的教訓,也是我們應從小王這件事上明白的道理。(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誠信”與“承擔”的重要性,并對貫高承擔之事進行延伸,由此發(fā)出呼吁,收束全文。)
【升格啟示】
修改后的文章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三個方面:
1.邏輯順序要清晰。第①段由文題材料引出中心論點——要“誠”,也要“承”;第②段扣住“誠”,講誠實守信的重要性;第③段講如果不小心丟了“誠”后該怎么辦,扣住“承”字展開;第④段總結上文,用比喻的手法把“誠”比作錦緞,把“承”比作錦緞上綻放的花,然后收束全文。修改后,層次更清晰,邏輯更順暢。
2.事例論證要簡潔。相比小男孩打碎玻璃一事,替換的貫高事例更為簡潔。議論文中的記敘要扣住中心,力求簡潔,與中心無關的文字要刪除干凈,這是議論文的文體要求。
3.所選素材要合理。小男孩打碎玻璃、季老看行李與廉頗負荊請罪三件事,未能支撐起“承擔”與“誠信”的分論點,修改后的文章?lián)Q上貫高在事情敗露后勇于承擔責任的事例,這個事例切合“承擔”這一分論點。
我們運用材料論證論點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分析材料本身的內(nèi)涵,不能憑感覺盲目使用,致使材料未能證明分論點。許多同學在習作中是沒有做到這一點的,比如說到“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時候,很多人喜歡用司馬遷的例子,說遭受腐刑讓司馬遷寫出了《史記》,殊不知司馬遷因遭受腐刑,差點未能完成《史記》。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一方面是因為同學們未能對材料進行仔細的分析,沒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在沒有認清素材的本質(zhì)前就輕易下結論;另一方面是因為同學們平時讀書圖簡便,頻繁吸收二手材料,依賴于別人的分析,習慣于輕易接受。要解決材料運用脫離中心的問題,就必須在多讀書、多思考方面入手,這樣在材料運用上才不易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