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
拉里莎·麥克法夸爾:《陌生人溺水》
拉里莎·麥克法夸爾:《紐約客》特約撰稿人,主要關(guān)注學者、作家與公共知識分子,曾采訪過美國前總統(tǒng)貝拉克·奧巴馬、作家希拉里·曼特爾等人。
麥克法夸爾擁有記者般的冷靜態(tài)度和清晰簡明的寫作風格,她筆下那些人物角色都會給人一種典范的影響。它可能不僅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還會改變你的生活方式。
作品介紹:
書名源自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如果你媽媽和陌生人同時溺水,你會怎么做?延伸開去,這個問題還可以是:愛人犯了可怕的重罪,應該舉報嗎?你眼前有個人在受苦,同時新聞報道里有一百個人在別處受苦,誰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兒,你選擇救誰……在踐行善舉時,以何種方式幫助他人、遠近親疏及數(shù)量之別令你感到困擾嗎?以血緣為中心的道德觀是否具有天然的正當性?反過來,抹除親人和陌生人界限的無差別的愛是否更高尚?
本書講述了一些利他主義者的故事,他們不斷探索最合理、最呼應自己內(nèi)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為極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這些真實的故事讓我們直面“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這一終極問題。在一個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沒的世界里,我們總要面對如下詰問:我們應該伸出多少援手?我們能夠幫助多少?在自己、親人與陌生人之間,如何配置我們的責任與愛,才是心靈的自洽之道?
片段摘錄:
1.將一個人奉為圣人其實是一種切割和疏遠,暗含的意思是,作為普通人的我無須像您那樣行事。稱贊其實只是偽裝的借口罷了。
2.“行善者”這個詞常常含有貶義。它可能意味著一種病態(tài)或入侵式的人格,這樣的人總是好心辦壞事。它也可能意味著過度熱心、一本正經(jīng)、自以為是,熱衷于評判他人。
適用主題:責任和圣人;理性與熱情;遠離生活之物;行善者……
素材延伸:
以敬業(yè)之名,行善者之舉
誰不曾許下為萬世開太平的豪言,想要成為鐘南山院士之輩的大國之士?誰不曾渴望脫穎而出展示自己獨特的價值,像“紅旗小姐姐”薛梅麗那般成為有著自己名字的星?可是,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受制于客觀條件,豪言可能成為空言,所謂的脫穎而出可能卻是泯然眾人。我們的價值在何?請看看那群最美逆行者吧,請看看他們身上是否有你我的影子,請看看小小的流螢舞出的漫天星輝吧!答案便昭然若揭了。
學生運用示例:
拉里莎·麥克法夸爾在《陌生人溺水》中曾這樣描述了圣人:“他們以道德作為行事的唯一準則,把對所有人的大愛發(fā)揮到了極點,甚至做出了一些常人難以理喻的極端行為,他們是‘行善者”??晌覅s有不一樣的看法。不分親疏遠近而廣散大愛,雖然可能可以給其他人帶來幫助與溫暖,但更多的時候也許只會好心辦壞事,非圣人也。
真正的圣人,應該明確親疏之別,以他人的角度決定是否施與幫助,而非站在滿足自我“幫助他人”需求的方面來給予善意。許多“行善者”僅僅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幫助他人的需求而對所有人伸出援手,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并未意識到自己給予的幫助是否是受惠者所急需的,因此往往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而會被他人授以“圣人”的稱號而與其他人區(qū)別開來以表“高尚”,哪怕這并非真正的高尚。因此,圣人之道,乃是不自以為是地認為他人需要幫助,而在應當幫助與適合幫助時伸出援手,下一場“及時雨”。
——浙江省新昌中學 王欽元《圣人之道》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
王小波于1952年生于北京。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亦是唯一一位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臺灣聯(lián)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
作品介紹:
全書分文化篇、藝術(shù)篇、社會篇三部分。王小波以一種近乎殘酷的坦誠與直率,道出了人們身在其中卻從未慮及的生活,使人們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會中間。因為他,人們知道這世界還有智慧,還有有趣存在。
這本書所談論的很多問題,在當今社會仍被關(guān)注著,其中也有作為作文命題材料的內(nèi)容,比如,談城市與喧囂,談一個人的心胸與其生活的關(guān)系等等。對于一些熱點問題,王小波的觀點以及分析問題的方式可以為學生所借鑒,而他那種舉重若輕的說理方式,也可以為考生寫好議論文帶來啟發(fā)。
片段摘錄:
心胸與生活
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達到的最低目標。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認為它不值得一做,某個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覺得他不值得一交,某種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會以為它不值得一過。羅素曾言,對人來說,不加檢點的生活,確實不值得一過,我同意他的意見。不加檢點的生活,屬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一種,人必須過他可以接受的生活,這恰恰是他改變一切的動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勇于挑戰(zhàn)
我以為科學和藝術(shù)的正途不僅不是去關(guān)懷弱勢群體,而且應當去冒犯強勢群體。使最強的人都感到了冒犯,那才叫做成就。以愛因斯坦為例,發(fā)表相對論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物理學家,他做得很對。藝術(shù)家也當如此,我們才有望看到好文章。
適用主題:古跡保護;個人心胸;環(huán)境問題;挑戰(zhàn)權(quán)威……
素材延伸:
“95后”博士生曹原,解決百年難題
自19世紀以來,電力就已經(jīng)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能量傳輸手段。但在電力從發(fā)電站傳輸?shù)浇K端用戶的過程中,電能會隨著運輸長度的增加而不斷減少,造成大量浪費。為了保證減少的損耗不會影響電力的正常使用,發(fā)電站只能通過消耗更多的煤炭、石油等初級能源來解決問題。而這不僅會造成能源的浪費,還會污染環(huán)境。
為了解決電力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問題,無數(shù)應用物理學家付出了巨大心血。1911 年,卡莫林發(fā)現(xiàn)超導體的存在,使得電力在傳導過程中損耗近乎為零。不過,目前絕大多數(shù)超導體僅在接近 0K(-273℃ ) 溫度下工作,維持低溫使超導體的應用成本顯著提升。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科學家們對于超導體的突破非常有限。但在2018年,中國一名“95后”博士生曹原,成功實現(xiàn)了石墨烯的“超導電實驗”,破解了困擾世界物理學界一百多年的難題。
學生運用示例:
孔圣人那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時常在我們的耳畔警醒,夸贊的就是君子那一種因著坦蕩心胸所帶來的思想上和行為舉止的坦率令人如沐春風般的向往。由此可見,擁有闊達的胸懷,非但是一種人生修養(yǎng)的境界,更是能因此讓自己每天的生活充滿陽光,使自己過得更快樂。
所以我非常欣賞王小波先生在《我的精神家園》中所推崇的生活哲理: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達到的最低目標,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認為不值得做。的確,人生只有這么一遭,生命也只有一次,既然自己的人生不能復盤,又何必心胸狹隘,過多糾結(jié)呢?我一直相信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所以還是做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吧,因為一旦擁有了這種智慧,與人相處則更為融洽,活在人世也能更為瀟灑。
——上海市桃浦中學? 陸靜怡《心胸寬廣的智慧》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