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潤一郎
京都有一家著名餐館,叫“草鞋屋”。這家餐館的客廳歷來不用電燈,以點(diǎn)燃古老的燭臺而廣為人知。日本的漆器之美,只有在這朦朧的微光里才能發(fā)揮到極致。燭火搖曳,燈影里的飯盤、飯碗,一眼瞅去,驀然發(fā)現(xiàn)這些涂漆的餐具變得幽深、厚重起來,具有先前無可比擬的魅力。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漆這種涂料,并摯愛漆器的光澤,不是偶然的。在過去,我們提到漆器,往往覺得俗氣,缺少雅味。這種感覺也許是采光和照明設(shè)備所帶來的“明朗感”引起的。事實(shí)上,可以說,沒有“黯淡”作為條件,就無法體味漆器之美。
自古以來,漆器的肌理唯有黑、褐、紅,這三種顏色是一重重“黑暗”堆積出來的。繪有漂亮泥金畫的光亮的涂蠟首飾盒、擱板等,有的看上去花里胡哨,俗惡不堪。假如使這些器物周圍的空白充滿黑暗,再用一盞燈光或一根燭火代替日光或電燈映照過去,那你看吧,原來花里胡哨的東西就會立即變得深沉而凝重起來。古代的工匠在這些器物上涂漆、繪泥金畫的時候,頭腦里必然想到這種黑暗的屋子,以追求作品在貧光環(huán)境里的效果。即使是豪華的燙金器皿,看來也是考慮到浮沉于黑暗中的色調(diào)以及反射燈火的強(qiáng)弱程度。就是說,泥金畫不適合在光明之處一覽無余,而是供人們在晦暗之處,一星一點(diǎn),由部分到全體,漸漸看到底光來的。假如陰翳的室內(nèi)沒有一件漆器,那燭光火影釀造出來的奇妙的夢幻世界,還有那閃動的光明所蕩起的夜的脈搏,真不知要減損幾多魅力?。?/p>
(編輯: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