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紹嫻
[摘要]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學校中,勞動教育被誤解成為教育的“短板”,勞動號子作為民間藝術也日漸衰落。文章通過分析勞動號子的現(xiàn)實境遇以及融入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可行性,通過開發(fā)校本課程、拓展實踐教學、善用新媒體來將勞動號子融入勞動教育中。
[關鍵詞]勞動號子;小學勞動教育;路徑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從其教育功能來說,學校教育不僅可以傳授給學生知識,而且具有文化傳承的功能。結合當前所呼吁的新時代勞動教育,希望能發(fā)揮學校教育傳承文化的功能,將中國民歌中的勞動號子融入勞動教育中,使學生在對勞動號子有所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通能傳唱中國民歌,改變勞動號子在當下多元文化交融中所處的劣勢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一、勞動教育的澄清
勞動是人類特有的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內容之一,但當下勞動教育存在被誤解的問題。
1.勞動教育概念的窄化
對勞動教育的誤解在于將勞動狹隘地等同于體力勞動,勞動教育被大家簡單地認為是參與體力勞動。當前許多學校對學生的勞動教育還停留在參加學校大掃除、班級值日等體力勞動上。詳細來說,勞動有很多具體的形態(tài),比如腦力勞動、服務性勞動、技能性勞動等,并不只有體力勞動。隨著社會發(fā)展,勞動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在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并非讓學生去掌握某種勞動形態(tài)的技能和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意識,形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態(tài)度。
2.勞動教育實施的異化
勞動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方式之一,但在日常的學校勞動教育活動中,勞動被誤用為懲罰學生的—種方式。學生不會勞動,這是能力問題;而學生不愛勞動且不尊重勞動,是價值觀問題。許多教師時常將勞動作為懲罰手段來教育學生,慢慢地讓學生形成一種“犯錯就要勞動”的意識,產生一種厭惡態(tài)度,把勞動看成可怕的事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待勞動的正確態(tài)度。
二、勞動號子的現(xiàn)實境遇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集體勞動逐漸被機器大生產替代,勞動號子存在和發(fā)展的生態(tài)被破壞,現(xiàn)實境遇十分嚴峻。
1.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以手工集體勞作為主的生產方式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機械化船只取代了木船,鐵路、公路運輸取代了船運,現(xiàn)在再去黃河邊,人們看到的是鐵皮的大輪渡,再也沒有人工木船了。為了建設城鎮(zhèn),人們填河填海,建設橋梁,這些都造成了水源的匱乏,原本高亢有力的船工號子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日漸萎縮,而依存于黃河的船只也不得不面臨著消亡的命運,幾近滅絕,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日漸缺失的傳承
文化傳承都是通過傳承人來維系的,然而現(xiàn)在民間音樂的傳承人才出現(xiàn)斷層的情況。經濟發(fā)展使得大量的勞動力從農村轉向城市,許多年輕人離開家鄉(xiāng),進入大城市發(fā)展,而這些年輕人原本是民間音樂的傳承者。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傳承本民族民間音樂無法改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外出打工或者從事其他的工作成為年輕人自然而然的選擇。近年來的—項調查顯示,許多勞動號子都出現(xiàn)了傳承人斷層的困境,曲調已經失傳,而能夠在大眾間傳唱的現(xiàn)有曲調也寥寥無幾,大部分曲調只存在于老一代人的口中、腦中。如果這種現(xiàn)狀持續(xù)下去,有可能這些勞動號子不久就會消亡。
3.多元文化的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全球化的浪潮不僅使得各國的經濟緊密聯(lián)系起來,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也不斷蔓延,以西方流行音樂為代表的文化大量涌入國內,無形中沖擊了包括勞動號子在內的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音樂。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年輕人樂于接受更具有娛樂性與時尚性的流行音樂,而對于傳統(tǒng)音樂失去了興趣。甚至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青年認為本民族民間音樂簡單淺陋,沒有時代感與藝術性。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一些民間音樂形式甚至到了瀕臨消亡的境地,這其實也是我國大部分民間音樂處境的—種現(xiàn)狀。
三、勞動號子融入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可行性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初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就提道:“要找好載體,通過日常家務、手工制作、非遺傳承、學工學農、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加強勞動教育。”勞動號子不僅是民歌類型和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也是作為一種非遺傳承的存在,是對中國傳統(tǒng)勞動人民勞動過程的描繪,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內容、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是獨一無二的。勞動號子融入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可行性,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1.勞動號子具有組織認同功能
勞動號子產生于人民的日常勞動過程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伴隨著勞動而歌唱”。勞動號子會出現(xiàn)在需要多人協(xié)助進行的集體勞動中,比如搬運重物的時候,勞動號子作為動作口令,在有規(guī)律的曲調中指揮勞動者按照一致的動作節(jié)奏有效率地完成勞動。集體勞動中的勞動者在統(tǒng)一的號子聲中被賦予了集體勞動組織中的成員這一身份,提供了一種身份感,增強了對集體勞動的認同感,積極性得以提高,進而發(fā)現(xiàn)集體勞動帶來的內在滿足。
2.勞動號子具有價值導向功能
勞動號子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其內容包含著中國傳統(tǒng)的勞動文化精神。勞動號子是從事同一種勞動項目的勞動人民共同意識的體現(xiàn),比如陜北民歌中的《抽船號子》所唱的內容:“大家齊心又合力,能把黃河變成金;我們船工呀么呼嗨,鋼筋鐵骨呀么呼嗨;不怕浪濤和險灘,永遠向前呀么呼嗨?!睆闹锌梢钥闯龃さ钠D難生活條件,但船夫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是堅決而勇敢的,還有群體完成集體勞動時所必需的團結一致的精神。勞動號子蘊含著勞動主體的創(chuàng)造精神與力量,流傳開來的同時,也表達了積極向上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這種精神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
3.勞動號子具有凝聚功能
勞動號子是勞動人民在勞作過程中根據步調的快慢和消耗的體力多少而產生與其相協(xié)調的、長短不一的聲音。因此,勞動號子不同于一般歌曲之處在于不是先有了曲子才有與其相應的舞步,而是先有了步調才配上與其相應的聲音。它就像黏合劑一樣,把勞動人民緊緊地團結在勞動過程中,把個人的收獲和集體的收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他們體會到集體榮譽興衰關系到集體內每個人的自身利益,把個人凝聚在一起,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勞動號子融入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路徑
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的主要目標不是教給學生勞動技能,而是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所以將勞動號子融入小學勞動教育的路徑有以下幾條。
1.精選勞動號子,開發(fā)校本課程
在當前的社會生活與學習生活中,學生很少能像以前那樣直接進入場域中進行勞動或者集體勞動,因而勞動號子對于學生來說有些遙遠,學生對于勞動號子的了解甚少。要想把勞動號子帶入到中小學勞動教育中,在學校里開設相關課程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勞動號子的類型多樣,但其表達的思想內容不一樣,因此在開發(fā)校本課程之前就需要精選有利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勞動情感、態(tài)度和素養(yǎng)的勞動號子。
2.結合校園文化,拓展實踐教學
勞動號子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將勞動號子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可以拓展學校的實踐教育。通過營造與勞動文化相關的校園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塑造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勞動號子融入實踐活動中,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依托各個地區(qū)非遺保護協(xié)會,組織學生走訪、探尋民間非遺勞動號子,讓學生在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中體驗勞動號子;或者依托勞動號子的非遺傳承人和一些表演藝術團進校表演、進課堂講解,讓學生近距離了解勞動號子。
3.善用新媒體,傳播勞動號子
當前受到多元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許多小學生對于勞動號子了解甚少,甚至有一部分小學生對勞動號子存在誤解。學??梢酝ㄟ^網絡對勞動號子進行資料收集,形成自己的數(shù)據庫,然后利用宣傳欄、黑板報、校報、紅領巾廣播站、校園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多層次多角度廣泛地傳播勞動號子,不斷提高小學生對勞動號子的認知,喚醒并激發(fā)小學生對它的關注和討論,使其對勞動號子的觀念產生變化,進而對勞動的觀念有所改變和有更深的認識。
新時代呼吁我們要重視傳統(tǒng)的勞動教育,更要更新對它的認識。如今的勞動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勞動,從內涵到方式都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需要我們尋求新的方法去培養(yǎng)學生對勞動的興趣,將勞動號子融入勞動教育中。本文就勞動號子融入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路徑簡要地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但是要真正將勞動號子融入中小學勞動教育中,發(fā)揮教育的傳承作用還需要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