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育華
摘 要:中小學生的自我衛(wèi)生和健康意識是我們應當關注的對象,他們在疫情期間是否采取了防護措施也值得我們探究。因而本研究在X縣抽取了900余名中小學生,通過線上發(fā)放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城市學校相較于農村學校更多開展健康衛(wèi)生教育。整體而言,應當加強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多開展個人衛(wèi)生教育課程,提高他們的健康意識。
關鍵詞:中小學生;個人衛(wèi)生;健康意識;新冠肺炎
1 引言
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一系列科學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能夠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在阻斷病毒傳播的過程中,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和高度的健康意識至關重要。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中小學生群體數量龐大且集聚性強,了解和評估他們現在的衛(wèi)生習慣和健康意識同樣不容忽視。
2 數據來源和研究對象
由于疫情的影響,本研究采用的是網絡問卷調查法,隨機抽取了X縣內部分中學和小學,研究對象包括小學生和初中生,一共收集了有效問卷918份。
3 中小學生個人衛(wèi)生和健康意識狀況
3.1 樣本基本情況
25.93%的學生來自于小學五年級、22%的學生來自于小學六年級,調查對象的主體來自于小學高年級,調查樣本中男女性別比例基本平衡,符合自然的分布。此外,調查對象中的83.99%是農村戶口,但是就讀于農村學校的比例卻只有59.8%;城市戶口的比例只占16.01%,但就讀于城市學校的學生比例達到了40.2%。這一結果顯示學生的戶籍性質和所在學校的性質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在這二者與學生的個人衛(wèi)生與健康意識的關系上有必要分開處理。
3.2 學校衛(wèi)生健康教育情況(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性質與學校是否開展過衛(wèi)生健康教育之間呈現顯著性,即二者間呈現相關。具體來說,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位于城市的學校,開展衛(wèi)生和健康教育的比例為100%,而農村學校僅為83.33%,可見農村學校要加強開展衛(wèi)生和健康教育工作。
3.3 學生日常衛(wèi)生習慣和健康鍛煉情況
有2.94%的學生日常生活中食用過野生動物,日常生活中有54.68%的學生會帶口罩,與不帶口罩的學生基本持平,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口罩的全面推廣還存在一定距離。此次調查結果還顯示,13.83%的學生并不會進行體育鍛煉,而在每周進行體育鍛煉的86.17%的學生中,約有一半的同學每周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在一到三次,只有9.23%的學生每周鍛煉三到五次,39.44%的同學每天都進行鍛煉。綜合可知,在調查對象中,以低頻次鍛煉的學生為主,每周鍛煉次數在四次以下的學生一共占58.06%,可見督促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緊迫性。另外,約有3.49%的學生沒有勤洗手的習慣。
3.4 疫情期間的個人防護
在疫情期間95.97%的學生會佩戴口罩,仍有2.94%的學生沒有佩戴口罩進行相關防護。更為嚴重的是,有3.81%的學生有參加親朋聚會。此外92.71%的學生表示自己對疫情相關信息有一定了解,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對這次疫情有所認識的。
3.5 戶籍性質與學生個人衛(wèi)生和健康意識交互分析
傳統(tǒng)意義上,我們總是認為城市的學生相較于農村的學生有更高的衛(wèi)生和健康意識。然而,通過交互分析的卡方檢驗,二者間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因而,應當拒絕學生戶籍性質與健康意識水平之間的相關性假設。
4 結論與討論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對于X縣而言,城市學校相較于農村學校更好地開展了健康衛(wèi)生教育;但是,學生戶籍的性質不能作為評判學生個人衛(wèi)生和健康意識水平的標準。此外,中小學生的日常鍛煉頻率整體偏低,這可能是由于課業(yè)壓力亦或是學生個人的主觀因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部分學生更加注重個人防護和對公共衛(wèi)生安全信息的了解,特別是在戴口罩這一項上比例大為提高。然而,我們也應當對部分同學仍然參加親朋聚會引起重視,疫情的結束離不開每一個學生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
學校是一個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場所,任何個人衛(wèi)生方面的問題經傳播和擴散皆有可能成為公共衛(wèi)生安全問題。因而,學校應該更加積極開展衛(wèi)生健康教育,普及個人衛(wèi)生知識,敦促學生加強體育鍛煉。而對于學生個體來說,個人衛(wèi)生健康意識水平不僅關系著自身的身體健康,更關系著學生的學業(yè)。此外,注重自身衛(wèi)生習慣也是對他人負責的表現。譬如在疫情期間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戴口罩、少聚集、積極學習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不僅能夠減少個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而且能夠減少病毒的傳播,促進社會的疫情防控。然而,由于調查對象的局限性文章的適用性可能存在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