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花生是確山縣的主要經濟作物,發(fā)展花生產業(yè)已成為全縣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筆者根據多年的試驗示范總結出夏花生高產栽培技術,供花生種植戶參考。
一、播前準備
(一)精細整地
夏花生高產優(yōu)質需要耕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
(二)品種選用
品種不同,其區(qū)域適應性、產量水平均不相同。根據實際生產情況選擇適宜的品種是花生獲得高產的關鍵。目前,適宜確山縣的中果珍珠豆型花生品種主要有遠雜9102、遠雜9307、駐花1號、宛花2號、駐花2號、豫花22號、豫花23號等。
(三)種子準備
做好播種的種子準備工作,對于保證一播全苗和提高花生產量、品質至關重要。
1.選種。對留種的花生莢果進行選種,選擇飽滿的雙仁果作種。春花生不宜作種用。
2.播前曬果。曬果能增加種子的后熟,打破種子的休眠性,促進酶的活動,有利于種子內養(yǎng)分的轉化,提高種子生活力。曬果可使種子干燥,增強種皮透性,提高種子浸透壓,增強吸水能力,促進種子的萌動發(fā)芽,還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曬果一般在土場面上選擇晴天曬2~3 d,不宜在水泥場面上暴曬。
3.剝殼。留種用的花生剝殼不宜太早,因剝殼后的種子容易吸收水分,增強呼吸作用,加快酶的活動,促進物質轉化,消耗大量的養(yǎng)分,降低發(fā)芽能力,因此,花生剝殼時間離播種期越近越好。剝殼后對種子進行粒選分級,先將秕粒、小粒、破碎粒、感染病蟲害和霉變的籽粒揀出,然后按種子籽粒的大小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分級播種。三級種子一般不宜作種用。
4.發(fā)芽試驗。通過發(fā)芽試驗,一是可以減少浪費,二是可以及早采取必要補救措施,三是可以預知花生的種用價值。對喪失發(fā)芽功能的種子應及時調換,另作他用。對發(fā)芽率偏低的種子可采取浸種催芽或適當增加播種量等方法加以彌補。
5.藥劑拌種。根據不同的要求用不同藥劑拌種,以提高花生植株生長期的抗病蟲能力;或補充營養(yǎng)元素,增強花生種子的活力;或增強其抗旱性,保證花生苗齊、苗全、苗壯,為花生優(yōu)質高產打下良好基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拌種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質量的0.3%~0.5%拌種可有效防止爛根死苗;用50%辛硫磷乳劑按種子質量的0.2%拌種可防治苗期地下害蟲。
6.浸種催芽。浸種催芽是爭取全苗的重要措施之一,即通過人為的方法,為種子發(fā)芽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催芽有利于解決早播與低溫爛種的矛盾,減少種子浪費。視天氣情況,如果持續(xù)低溫天氣,催芽最簡單的方法是將花生種子放在40 ℃的溫水中浸泡3~4 h,種子吸足水分后,撈出來放在筐中瀝水,上面覆蓋塑料薄膜,置于25~30 ℃下催芽,經24 h后即可播種。
二、搶時播種
夏花生開花期適宜溫度為23~28 ℃,最低溫度19 ℃;結莢期適宜溫度為25~30 ℃,最低溫度15 ℃。因此,夏花生一定要搶時播種,一是有利于一播全苗;二是有利于調節(jié)好花生的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為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三、播種技術
(一)播種密度
根據確山縣生產實際,每667 m2基本苗要保證在2.6萬株以上,收獲株數2.2萬左右。
(二)播種深度
夏花生播種深度5 cm左右,要掌握“干不種深,濕不種淺”“黏土地要淺種,沙土地要深種”的原則。
(三)播后鎮(zhèn)壓
播后鎮(zhèn)壓是提高花生抗旱能力和確保花生一播全苗的管理措施。鎮(zhèn)壓后,不僅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而且可以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促使土壤下層水分上升,防止種子落干,便于種子萌發(fā)出苗。
四、田間管理
(一)查苗補苗
花生出苗后要及時進行查苗補苗,使單位面積苗數達到計劃要求的數量,這項工作一般在出苗后3~5 d進行。補苗措施主要有以下3種。
1.貼芽補苗。在花生田的田邊地角或其他空地種植一些花生,待子葉頂出土面尚未張開時將芽起出,移栽到田間缺苗處。試驗表明,用與田間苗齡相近的備用幼苗補種于缺苗的播種穴,增產效果優(yōu)于補種浸種或催芽的種子。
2.育苗移栽。選擇一塊空地或田邊地角,用報紙做直徑3~4 cm的營養(yǎng)杯,杯中裝上營養(yǎng)土,每杯種2粒備用花生種子,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選擇陰雨天或傍晚進行移栽。
3.催芽補種。上述2種方法費工較多,而且育芽或育苗數量不容易掌握,數量過多浪費種子,數量過少又不能滿足補栽之用,為了節(jié)省用工,也可將種子催芽后直接補種。
(二)清棵壯苗
花生清棵又叫清棵蹲苗,是在花生齊苗后進行第一次中耕時,用小鋤在花生幼苗周圍將土向四周扒開,使2片子葉和第一對側枝露出土面,以利于第一對側枝健壯發(fā)育,使幼苗生長健壯。實踐證明,花生清棵有顯著的增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