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疾病引起的想象。
——蘇珊·桑塔格
災難就像一個試劑盒,會讓一切更鮮艷耀眼。其實這些平時也在那里。
——微博網(wǎng)友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電影《流浪地球》臺詞
疫情、地震、臺風……中國經(jīng)歷過各種災害。作為這個國家的年輕公民,面對災難,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選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
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襲、套作。
審題指導
這道題的三則材料指向共同的話題——災難,要求同學們以一名年輕的中國公民的角色來思考災難。
審題第一步,對災難進行多角度的設問分析,比如:我們遇到過哪些災難?災難會產(chǎn)生哪些影響?災難給我們什么啟示?
第二步,從三則材料出發(fā),思考與災難有關的方方面面。
材料一引導我們思考災難之中有關個人思考和判斷的問題。此處的“疾病”是災難的具體形式之一,疾病引發(fā)的想象比疾病本身更可怕,表明比起帶給人肉體上的影響,災難帶給人精神上的影響更大。
材料二引導我們思考災難對人和事物的影響,提醒我們:災難如同“試金石”,檢驗出人或事物的本質。它也像一只手,掀開籠罩在日常生活或人身上的面紗,使之露出真容。
材料三引導我們思考災難之中個體與集體的關系,提醒我們?yōu)碾y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第三步,聯(lián)系現(xiàn)實。同學們可以聯(lián)系中國歷史上發(fā)生的非典型性肺炎、汶川大地震等災難,思考身為這個國家最富生命力的一員,在整體性的災難中應有怎樣的覺悟和表現(xiàn)。
瑞安中學 曹偉芳
參考素材
一顆高尚的心應當承受災禍而不是躲避災禍,因為承受災禍顯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災禍顯示了內心的怯懦。
意大利文學家 彼得羅·阿雷蒂諾
幸運最能發(fā)現(xiàn)罪惡,而厄運最能發(fā)現(xiàn)美德。
英國散文家、哲學家 弗朗西斯·培根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英國軍事理論家 富勒
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
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
恩格斯
國之領導者,在參戰(zhàn),筑起精神防線;國之脊梁者,在參戰(zhàn),筑起科學防線;國之沖鋒者,在參戰(zhàn),筑起攻堅防線;國之守衛(wèi)者,在參戰(zhàn),筑起身邊防線。
如今,謠言+恐慌,儼然已成最大“次生災害”。科學防控、堅定信心、眾志成城,才是抗擊疫情最好的疫苗。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疫情面前,做好自己,每個人都是防線。
新華網(wǎng)《華龍兩江評|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防線》
葉志平是四川安縣桑棗初級中學校長,自1995年擔任學校領導起,葉志平曾多次組織對校內危樓進行修整。2005年開始,他要求全校每學期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起初,學生當演習是娛樂,也有不少人認為沒必要,但他依然堅持。后來,學生和老師逐漸習慣了演習,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學校周邊的建筑幾乎全部坍塌,而校內的八棟教學樓只部分坍塌。全校2300多名師生按照平時的疏散要求,從不同的教學樓有序跑到操場,僅用時1分36秒就集合完畢,無一人傷亡。
王星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