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他原名承麟,出生于一個沒落的旗人家庭,6歲時,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他去學戲。舊時人們稱唱戲的“梨園”為“菊部”,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程菊儂。
為讓他盡早登臺,練蹺功時,師父榮蝶仙把一根竹筷子兩頭削尖后,綁在他腿洼子上。如此,只要一彎腿就會挨筷子尖扎。小菊儂不得不拼命蹺腿,如此雖說難受,一想到對練功有幫助,他也就咬牙堅持。
可有的東西是不能硬撐的,比如青春期的變聲。學戲的男孩子,變聲時就得好好休息,否則嗓子會壞掉,再也不能唱戲??伤兟晻r,上海有人以每月600元大洋的包銀約他去演出,師父榮蝶仙不愿意放棄這掙錢的機會。這時一個人出現了,他就是京劇劇作家、詩人羅癭公。羅癭公是一名政府官員,酷愛京劇。共同的愛好使羅癭公和程菊儂成了忘年之交。在得知程菊儂變聲倒嗓,師父依然要他演出時,羅癭公又驚又急,拿著700元大洋去了榮蝶仙家。
程菊儂出師后,羅癭公為他改名程艷秋。羅癭公充分利用自己劇作家、詩人身份的優(yōu)勢,讓程艷秋上午跟武旦閻嵐秋先學武把子,再吊嗓子;下午向昆旦喬慧蘭學昆曲身段;又請來江南名笛師謝昆泉、張云卿教他曲子;晚上,則去王瑤卿家中學戲。羅癭公給程艷秋講史說戲,親自教他文化,如讓他臨摹書畫,學習詩詞歌賦等,還常常帶他去看電影,為的是讓他了解更多的藝術手法。
程艷秋18歲生日時,羅癭公請康有為、梁啟超、林紓、陳師曾等眾名士,為他題詩作畫。這些墨寶充滿勉勵之情,讓程艷秋終身獲益。
羅癭公又依據程艷秋的身段、音質、氣韻等特點,為他創(chuàng)作劇本,如《紅拂傳》《鴛鴦冢》《梨花記》《龍馬姻緣》《花舫緣》《孔雀屏》等。
1923年9月,羅癭公不幸病倒。病重時,他托付劇作家金仲蓀日后為程艷秋寫劇本。1924年深秋,在菊花開遍之際,羅癭公辭世,年僅52歲。此后,金仲蓀依照羅癭公的囑托,為程艷秋創(chuàng)作了《文姬歸漢》《荒山淚》《春閨夢》等,這些劇本成為程的代表作。
程艷秋23歲時,和梅蘭芳等并列四大名旦。時人評論說:“梅蘭芳柔媚似婦人,程艷秋則恂恂如書生。”這指的是程艷秋受羅癭公熏陶,有著羅癭公的器識及風范。再后來,日寇攻占北平,“寧死槍下,也不為日本人唱戲”的程艷秋歸隱西山,務農自遣。人們由此感嘆,這個有著“冰雪之操”的藝人身上仍保留著文人羅癭公的凜然風骨。
羅癭公病重期間,程艷秋不僅獨自擔負著一切治療及生活費用,還天天到醫(yī)院為羅癭公喂茶飯藥湯、擦洗身子……
羅癭公辭世后,程艷秋含淚書寫了一副挽聯:“當年孤子飄零,疇實生成,豈惟末藝微名,胥公所賜;從此長城失恃,自傷孺弱,每念篝燈制曲,無淚可揮?!?/p>
程艷秋一直稱羅癭公為老師,老師病重時,師母患了精神病,除了看護老師,程艷秋還要為師母打點好一日三餐等。羅癭公去世月余,師母也離開人世。程艷秋屢具香茗美酒,到老師和師母墓前祭奠。
老師去世后,悲痛欲絕的他每當看到老師教他練習書法、寫詩著文時用的一方端硯時,不禁睹物思人。為了時刻不忘這份友誼及恩情,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程硯秋。
程硯秋贈予陳叔通的菊花圖上的題詩云:“淡極方知艷,清疏亦自奇。風霜都歷盡,留得后開枝?!边@既是羅癭公與程硯秋為人的刻畫,也是兩人曠世深情的寫照。
(摘自《當代老年》2019年第6期?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