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婭麗
母親是河北人,隨父親轉(zhuǎn)業(yè)來到湖南,一住就是32年。直到離開人世,她都沒有改變北方的生活習慣,喜歡吃面食,尤其是擅長包餃子。
小時候,盡管家里有保姆,但包餃子的活兒,母親總是會親自動手。她包的餃子皮薄餡鮮,地道耐看,是我童年記憶里最可口的美食。每當院子里響起“咚咚咚”的剁肉聲,我和妹妹就知道,今天又有餃子吃了。
母親的手很白,細長柔滑,是那種典型的纖纖素手。當她把面粉和水攪拌均勻,開始從左往右、從外至里,從各個角度游刃有余地使著勁兒,不急不慢地揉著面團時,總會對著我們輕輕一笑:“先出去玩會兒,等餃子出了鍋,就叫你們?!蔽覀兛偸琴囍粍樱此兔?、醒面、拌餡兒,看她在案板和籠篦上撒上面粉,看她將一條條面團切成一個個小圓塊,然后壓扁,用搟面杖搟成餃子皮,看她手指靈巧地捏動,一個個皮褶細致、形如彎月的餃子就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看得我們眼睛一眨不眨,覺得母親那雙沾滿面粉的手好神奇。當開水沸騰、餃子下鍋時,母親會問上一句:“南面來了一群鵝,齊力撲棱就下河。這是啥呀?”我和妹妹便搶著回答:“餃子!”
讀中學時,幾個關系不錯的女同學經(jīng)常來家里打牙祭。我們圍坐在桌子周圍,一邊看母親包餃子,一邊說著那個年代、那個年齡段特有的話題。母親在包包搟搟的過程中,不時也插上一兩句,雖輕言細語,卻讓人感到親切并有所啟迪。吃餃子時,母親總會不時地往每個人碗里添:“別急,慢慢吃,有的是,夠你們吃的?!彼齻兌剂w慕我有一個知性又慈愛的媽媽。當然,母親的餃子也成了她們記憶里一個親切又溫暖的光點,以至于在母親的追思會上,她們還跟著我一起哭泣:再也吃不到張媽包的餃子了!
家里來了客人,母親必定會包餃子;逢年過節(jié),她更是樂呵呵地包上一大鍋餃子。餃子餡也變換著花樣,豐富多彩,特別是當孫輩們抗議“怎么總是吃餃子呀,不想吃了”的時候,她會變換著花樣,將硬幣、花生米、蓮子等包進餡里,誰吃到就有獎勵,或者包些像元寶、向日葵、小老鼠樣子的餃子,再配上自己做的芝麻醬,并調(diào)成可口的配料,樂得孩子們真像撿了金元寶一樣,爭著去吃碗里的餃子。
在我不忍看到母親勞累,多次提醒她不要再包餃子之后,終于有一天她對我說:“我和你爸都老了,吃什么都無所謂的,但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包餃子、嘮家常,我就感到心里特踏實、特熱乎。趁著我現(xiàn)在還能動,給你們多包點,今后我不在了,怕是你們想吃都吃不上了?!蹦赣H的話,讓我一時間百感交集,淚珠無聲地滑出眼眶,順著臉頰往下流,即使揚起下巴也抑制不住。母親的想法竟是如此簡單,一家人在一起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溫暖的親情。
母親80歲陰生的這天,天氣格外晴朗,不像嚴寒的深冬。我們一大家子人來到母親墓前,呈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以告慰老人家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