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獨白式”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常常以“一言堂”的形式進行知識的講解。究其原因,在于教師的歷史學科教學目標設計中,沒有指向?qū)W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重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教師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找到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中國和世界。
關鍵詞:中學歷史;獨白式教學;教師;剖析;重構
歷史學科從本質(zhì)上解釋了人類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規(guī)律,不僅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世界,也具有育人的意義。環(huán)顧當下的初中歷史課堂,往往是教師劃出知識點,學生記憶知識點,缺乏滲透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歷史的聯(lián)系,沒有指向?qū)W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長此以往,導致初中歷史課堂一直在教師“獨白式”的教學當中不斷徘徊。歷史教材中有什么,老師就講什么,學生容易陷入一種“旁觀者”的角色,成為知識的“容器”。當下歷史學科教學,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當中實現(xiàn)對歷史的理解,在具體的運用當中實現(xiàn)歷史的傳承。轉(zhuǎn)變當下的歷史課堂教學形式,需要讓學生走進課堂的中央,通過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的教學方式,提高探究歷史的興趣,挖掘歷史的本質(zhì),提高學習歷史的能力。
一、 “獨白式”歷史課堂的現(xiàn)狀剖析
獨白式教學,就是課堂上以老師的講為主,學生很少能夠參與到學習當中。知識的習得是一種單純的記憶,不是一種對歷史的認同與理解。當歷史知識被灌輸?shù)姆绞竭w移到學生的腦海,學生沒有辦法從歷史事件當中感受到歷史的意義。這樣的“獨白式”教學與當下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是格格不入的。歷史學科存在“獨白式”教學,主要以下幾種原因。
(一)課程目標不清
學科的最大價值是立德樹人,新時期歷史學科也不例外。“人”應當是課程的實踐者、課堂的活動者、知識的運用者。“獨白式”教學,實際上是歷史學科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當中,照本宣科,以本為本。教師成為知識的“二傳手”,其實學生應當是課堂的“自由人”,需要與知識進行聯(lián)動、與同伴進行聯(lián)動、與教師進行聯(lián)動。因此,“人”在課中央,這里的“人”,占據(jù)課堂消費主體地位的是學生?!稓v史課程標準》對歷史學科的功能定位非常清晰,從“三維目標”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關注“知識”,把“多維”變成“一元”,窄化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二)教學方法單一
部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過程無趣。首先,歷史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總集,也是人類文明的印記。但歷史知識與學生生活背景距離較遠,一般無法與學生的實踐生活產(chǎn)生共鳴;其次,在當下的歷史課堂教學中,還是以歷史知識的記憶為主,在歷史的“點”與“面”的選擇中,關注“點”,必然讓學生學得吃力,學得辛苦。學習的主要方式為背誦與記憶,這樣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師是否具有豐富的歷史視野,是否能夠從紛繁的歷史材料當中,實現(xiàn)由“點”到“面”,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對歷史知識進行歸納與演繹,也決定著教師的課堂是否是“獨白式”的教學形式。只有當教師能夠把不同的學習板塊進行上聯(lián)下掛,左顧右盼,才能夠?qū)崿F(xiàn)“教”與“學”的雙重轉(zhuǎn)變,齊頭并進。
(三)教學情趣缺失
有情有義的課堂,才是最吸引人的課堂。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往往還是圍繞初二學期的“小中考”進行教學。歷史學科在教學當中,它已經(jīng)不是一門幫助學生認識世界,了解歷史,拓寬視野,陶冶情趣的課程,而是成了歷史知識的載體、容器,學生成了知識記憶“流水線”上的一員,在循環(huán)往復的背誦、默寫、練習當中,進行歷史知識學習。此外,歷史教學內(nèi)容板塊多,時間跨度大,歷史事件多,歷史人物復雜,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歷史課堂教學的情趣,它不是教師的“單相思”,而應該成為多聲部的“大合唱”,讓初中歷史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
二、 重構“獨白式”教學的一般路徑
當今的世界變化日新月異,中國的變革風起云涌。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需要通過歷史學習,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在立德樹人的時代命題下,教師需要找到歷史教學的有效路徑,不斷豐富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從歷史的視角去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一)教材內(nèi)容,重新組織
歷史讀本中,有紀傳體、國別體、編年體,各有所長,都是對歷史很好的回顧與記憶。教師應該對歷史教材當中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重組,按照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進行重新編排,實現(xiàn)教學材料的重組。將歷史教學內(nèi)容當中相關聯(lián)的內(nèi)容進行集中教學,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易于在學生頭腦中構建起完整的歷史知識圖譜。如,聚焦歷史人物進行整理,可以圍繞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可以圍繞不同時期的關鍵事件為主線,由事及人,實現(xiàn)歷史脈絡的清晰;可以跨學科組織學習,把歷史材料與語文學習、政治學習、地理學習等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跨界生長;還可以把歷史知識與學生生活進行關聯(lián),圍繞當下的生活不斷地幫助學生從歷史發(fā)展歷程當中找到依據(jù),借助歷史視角進行解讀,實現(xiàn)歷史知識的學用結合。如圍繞七年級下冊三個單元,從隋唐到明清的歷史發(fā)展,涉及的地點認知,編織歷史重要地理線路圖。
(二)借助實物,幫助學習
對于歷史教學當中,所呈現(xiàn)的不同時期歷史物件,如果能夠借助實物、模型、圖片等進行直觀認識,能夠勾連起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改變教師“獨白式”教學過程。如在教學“盛唐氣象”時,通過了解“花鳥紋錦”絲織物,感受當時手工藝業(yè)的高超技術,教師就可以通過觀察實物,進行歷史再現(xiàn),實現(xiàn)教學的師生互動。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塊絲織物,這塊絲織物是仿照新疆歷史博物院中的“花鳥文錦”制成的,大家先來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再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生1:文錦上的花和鳥都非常生動,體現(xiàn)了織女們的心靈手巧。生2:紋路清晰,造型奇特,給人一種氣象萬千的感覺。生3:一千多年的絲織品,能保存那么長時間,可見質(zhì)量之高。另外,“花鳥文錦”是新疆出土的,可能是唐朝的工藝技術影響大,傳到了邊疆;也可能是貿(mào)易比較豐富,商品出售到了這個地方。
師:是啊,同學們,一方小小絲織物,卻能夠折射出盛唐氣象。歷史的長河浩浩蕩蕩,許多歷史中的事物都消失散盡,但遺留下來的,都是歷史的見證。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實物,學生在親自感受當中,能夠?qū)崿F(xiàn)對歷史背景下文物的再認知,然后進一步感受歷史,感受盛唐氣象。
(三)喚起思辨,融入對話
歷史知識的學習不是灌輸,而是喚醒。歷史知識需要在思辨當中去學習。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思辨能力,通過思辨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認知。如在學習《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中,學生對于大運河開通帶來的正面作用認識較多,對于其負面影響了解較少。究其背后原因,運河的航運功能學生能夠直觀感受,運河的水利及灌溉功能學生能夠直接認知;運河的城市美化功能,學生能夠直接參與;運河對于隋王朝的滅亡所起的作用,學生缺乏生活聯(lián)系。這時候,教師通過引入小辯論,“運河開鑿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辯論,讓學生在辯論當中,感受運河航運、水利、連接的功能;了解運河開鑿的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高昂成本與人民生活之間的矛盾,造成了隋王朝政府的政權混亂,走向滅亡。
(四)運用故事,巧妙記憶
小故事,大道理。故事伴隨著人的一生成長,把歷史知識融入故事當中,讓歷史知識變得淺顯易懂,讓學習的過程變得同生共長,讓學習的成果顯而易見。教師根據(jù)歷史知識,通過小故事的形式,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當中。如在學習“唐朝主要詩人分布”一課時,對于教材當中出現(xiàn)的王勃、韓愈、王維、杜甫、杜牧、白居易、李白、孟浩然、張九齡等唐代代表詩人,通過不同的故事,學生會對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作風格與恢宏的歷史聯(lián)系起來。不同時期,詩人創(chuàng)作有著不同的風格,學生能夠感受到唐朝盛衰興極變化。
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和學生的詩詞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如探索李白的生活軌跡圖,制作杜甫的作品中地點分布圖,表演李白和孟浩然的二十年友誼故事,聆聽王勃寫《滕王閣序》的背后故事,了解張九齡為官與去職的事件。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既了解了特定歷史時期詩人的生活與情感,也感受到了社會變化給人帶來的深遠影響。這樣的教學過程,一定不再是教師的“獨白”,而是在豐富的資料占有中,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對話:與歷史知識對話,與知識載體對話,學生與老師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對話,讓歷史知識變得可見、可感、可觀。
(五)注重過程,多維評價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評價需要從結果走向過程。如果以分數(shù)作為單一的評價手段,教師就是容易進入知識的死記硬背。因此在評價上面,要以教學的過程評價為主。
首先,要看課堂是否實現(xiàn)了“互動”教學,是不是學生通過探究、閱讀、思辨實現(xiàn)了對歷史知識的了解與內(nèi)化;其次,要看課堂是否點燃了興趣。當學生具有了從歷史當中發(fā)現(xiàn)方法,汲取教訓的時候,歷史的知識才能夠成為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教師要采取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豐富教學形式,改進教學手段,實現(xiàn)歷史學科與學生生活相結合,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與當下的學生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相結合,讓學生充滿學習的興趣;最后,要看教師是否具有廣博的歷史知識。中學歷史課本采取中外交織,項目編組的形式進行知識教學,不同板塊之間缺少必要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宏觀了解,微觀聚焦的本領,讓眾多的歷史知識服務于發(fā)展學生科學歷史觀與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方向上來,發(fā)揮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作用。
三、 總結
總之,初中歷史課堂去除“獨白式”的教學現(xiàn)象,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策略,找到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學生的心田種植下歷史課程的種子,真正實現(xiàn)初中歷史課堂的多元、豐富、互動,實現(xiàn)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持續(xù)不斷、自始至終地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陳瑩.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2):44-45.
[2]羅紅偉.基于時空觀念培養(yǎng)的初中歷史地圖教學:以統(tǒng)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的教學實踐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