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民間的“七夕節(jié)”,或稱“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七夕節(jié)起源于牛郎織女的傳說。
相傳,織女是天上的仙女,本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卻愛上了人間放牛的青年牛郎,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與織女見了面,很快相愛結(jié)婚,生出一男一女,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把織女捉回天庭,當(dāng)牛郎擔(dān)著兩個(gè)孩子到天上追織女的時(shí)候,王母娘娘用她頭上的玉簪劃出了一條銀河,這條銀河又長又寬,牛郎過不去,他們就這樣被分開了。
后來,王母娘娘只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初七見一次面。每年七月初七夜里,成群的喜鵲都飛來給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cè)跇蛏弦娒?,這就是七夕節(jié)的來歷。夏秋之夜,晴空萬里,繁星滿天,白茫茫的銀河橫貫?zāi)媳?,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爍的星星,遙遙相對(duì),那就是 “牛郎”星和“織女”星。
每年的七夕,各地的少女們往往結(jié)伴祭拜牛郎織女星。她們用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和瓜子,還有化妝用的花粉作為供品。這種儀式叫作賀雙星。焚香禮拜之后,把所供花粉分為兩份,一半投到屋頂上獻(xiàn)給織女,余下的自己用。
七夕最重要的活動(dòng)是乞巧,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姑娘們擺上瓜果,向織女乞巧。也就是說,希望織女把一手巧藝傳給人間。
人們同情牛郎織女,關(guān)注鵲橋相會(huì),還有許多感人的民間活動(dòng)。比如有的地方,在七夕時(shí)把全村的雄雞殺掉,意思是沒有雄雞報(bào)曉,牛郎織女就可朝夕相守,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