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光,董建華,何天虎,代 濤,孫國棟
(1.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2.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土木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50;3.蘭州理工大學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多年凍土占我國國土面積的21.5%,近年來在凍土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土方開挖和填土工程建設,對地質環(huán)境的擾動使很多凍土邊坡穩(wěn)定性變差。如青藏公路K3057段附近發(fā)生融凍泥流滑坡,K3035段滑塌體在5年內向山頂后退約100 m,泥流滑塌體向青藏公路移動,即將影響公路的正常運營[1]。牛富俊等[2]將青藏高原凍土斜坡破壞劃為:崩塌、蠕變、熱融失穩(wěn)和泥流等。邊疆等[3]對多年凍土區(qū)的主要凍害類型和特征進行歸類, 并提出防治措施。馮守中等[4]對寒區(qū)巖質和土質邊坡進行破壞機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穩(wěn)定性計算方法。劉紅軍等[5]對寒區(qū)土質邊坡凍融失穩(wěn)及植被護坡進行了試驗研究,監(jiān)測表明:邊坡凍結過程中,水分向凍結鋒面遷移,木本植物護坡有助于減小邊坡凍融失穩(wěn)。靳德武[6]探討了低角度凍土斜坡的破壞機理,進行了凍融模型試驗,給出了不同滲流條件下凍土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LI等[7]對玉樹成都縣支梅村秋季牧場邊坡失穩(wěn)進行了數值模擬,發(fā)現造成失穩(wěn)的主要原因是季節(jié)性霜凍和持續(xù)降水下滲引起的基底抗剪強度降低。趙夢怡等[8]對康定縣新都橋粗顆粒凍土道路邊坡進行變形、氣溫、地溫和地下水等長期觀測表明:在凍結融化和積雪消融條件下,粗顆粒凍土邊坡變形突增,坡面表層1 m內產生滑塌。董旭光[9]針對多年凍土熱融滑塌,基于主動保護凍土理念,提出區(qū)新型框架熱錨管邊坡支護結構,模擬和驗證表明結構降溫效果良好、控制變形能力強。查閱大量文獻可知,目前對凍土邊坡研究還較少,由于凍土是一種對溫度極其敏感的含冰體,凍土邊坡病害與其中水分的凍融和遷移有密切關系。因此,凍融作用下邊坡失穩(wěn)是水熱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故基于水熱力耦合研究凍土邊坡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外對水熱力耦合進行了大量研究,如HARLAN[10]提出水-熱耦合模型,隨后又提出分凝勢、水熱力耦合和剛體冰模型等。陳飛熊[11]建立了全面考慮凍土中骨架、冰、水三相介質水、熱、力與變形耦合的數理方程。李洪升等[12]將凍土視為彈性均質體,推導了凍結過程中水分、溫度和應力耦合控制方程。LI等[13]在考慮凍土流變的彈黏塑性本構模型基礎上,建立了描述土體凍融過程的水-熱-力相互作用理論模型,并對某水渠進行了計算。MA等[14]討論了冰-水相變廣義Clasusius-Clapeyron方程的適用條件,并提出了更能真實反映土體凍結過程的動態(tài)模型。這些研究成果為分析凍土邊坡穩(wěn)定提供了堅實基礎,然而水熱力多場耦合計算過程復雜,傳統的軟件還無法直接模擬土體“凍脹融沉”現象,需要通過等效簡化,為工程問題分析帶來不便。因此,開發(fā)多場耦合分析軟件對快速計算凍土邊坡凍融反應特性有重要價值。
本文基于水熱力三場耦合理論,編寫了能反應土體凍脹融沉的多場耦合計算程序,開發(fā)了凍土邊坡水熱力耦合分析軟件,建立了多年凍土邊坡多場耦合計算模型,分析了凍融作用時邊坡的溫度、水分、應力和變形分布規(guī)律,為凍土邊坡工程計算提供方便及參考。
在周期性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凍土骨架和水的熱傳導及冰-水相變作用,則凍土邊坡中溫度滿足帶相變瞬態(tài)溫度場的熱傳導方程為[11]:
(1)
式中:C——體積比熱容;
T——溫度;
t——時間;
x、y——坐標系;
λ——導熱系數;
L——相變潛熱;
ρi——冰的密度;
θi——冰的體積含量。
凍融作用下凍土邊坡中水分遷移以液態(tài)水進行,則水分遷移方程為[12]:
(2)
式中:θu——未凍水體積含量;
D——水分擴散系數;
ρw——水的密度。
凍土未凍水含量與溫度的聯系方程為:
(3)
式中:a、b——與土體性質有關的參數;
θw——總含水量。
將式(1)代入式(2),并由(3)式的導出關系化簡得到水熱耦合方程為:
(4)
采用顯熱容法來考慮相變面,假設土體相變發(fā)生在Tm附近的一個溫度范圍內(Tm±ΔT),則簡化構造出體積熱容和導熱系數表達式為[15]:
(5)
(6)
式中:Cf——凍土比熱容;
λf——凍土導熱系數;
Cu——融土比熱容;
λu——融土導熱系數;
Tm——相變區(qū)間中點溫度;
ΔT——相變區(qū)間中點溫度與最高或最低相變溫的絕對差值。
凍土邊坡的靜力平衡微分方程為:
[?]{σ}-{f}=0
(7)
物理方程為[12]:
{σ}=[DT]({ε}-{εv})
(8)
幾何方程為:
{ε}=[?]T{u}
(9)
式中:[?]——矩陣微分算子;
{σ}——應力;
{f}——體力;
[DT]——與溫度有關的彈性矩陣;
{ε}——彈性應變;
{εv}——凍脹或融化引起的應變;
{u}——位移。
其中,
凍結時,
融化時,
式中:E——彈性模量;
μ——泊松比;
θ0——初始含水量;
Δθ——在一定時間內的水分遷移量;
n——土的孔隙率;
A——融沉系數;
a1、b1、a2、b2、m——與土性有關的參數,取值參見文獻[15-16]。
方程(1)~(9)組成了多年凍土邊坡的水熱力耦合方程組。由于土體熱力學參數隨溫度而變化,并在計算模型區(qū)域內有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凍融界面,凍融界面產生相變,因此,上述方程描述的是一個大空間大時間尺度的強非線性問題,無法獲得解析解,故采用數值方法進行求解,本文將凍土邊坡控制方程在空間域采用有限元離散,時間域采用有限差分離散,兩者相結合迭代求解,基于Matlab平臺開發(fā)多年凍土邊坡多場耦合計算軟件。
圖1 PENNER實驗試樣的有限元數值分析模型Fig.1 FEM of PENNER experiment
為了檢驗編制的水熱力耦合程序的正確性,采用PENNER[17]研究凍土冰透鏡體形成過程實驗和MU等[18]對該實驗數值計算,驗證本文水熱力耦合程序的正確性。土體熱學、力學參數和邊界條件均與文獻相同,分析模型見圖1,溫度邊界見圖2。利用開發(fā)的程序計算,選取凍結深度和凍脹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
試驗用土的含水量為0.35,未凍水和土體負溫之間的函數關系[18]:
凍土視為線彈性體,凍土和未凍土泊松比均取0.3,未凍時彈性模型11.2 MPa,凍結時彈性模量為:
(11)
土體導水系數用Horiguchi實驗結果:
(12)
溫度初始和邊界條件:土體頂部為暖端;底部為冷端,進行由下向上凍結。邊界條件如圖2所示[17-18]。為了模擬凍結前試樣的初始狀態(tài),將t=0時刻的上邊界和下邊界溫度作為初始溫度,利用初始溫度條件和土體的熱參數及其它特性參數求解Laplace方程,求得計算區(qū)域溫度場的估計值,修正參數,再繼續(xù)計算直至穩(wěn)定溫度場作為初始溫度場。
圖2 溫度邊界條件Fig.2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水分邊界條件:土體內為飽和土體,凍結時從底部邊界(從暖端)進行水分補給。
位移邊界條件:土體底部約束,左右兩側為法向約束,頂部為自由位移邊界。
圖3 凍結深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Fig.3 Freezing depths at different time
圖4 凍脹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Fig.4 Variation of heave deformation with time
由圖3和圖4可知,本文得到不同時刻的凍結深度比實驗值略小,而比MU[18]計算結果更接近試驗值;各時刻凍脹量比實驗值稍小,與MU[18]計算相比前半段偏大,后半段偏小。綜合可知,本文得到的凍結深度和凍脹量的變化規(guī)律與PENNER實驗MU分析結果規(guī)律相符,數值相近,說明編制的程序是可靠和有效的。
依托MATLAB[19]平臺,基于水熱力耦合理論,開發(fā)了可獨立運行、面向對象、界面友好和操作簡便的多年凍土邊坡水熱力耦合分析軟件。該軟件包括前處理器(模型尺寸、土體物理參數的輸入和網格劃分),求解器(迭代求解)和后處理器(結果保存和云圖顯示),開發(fā)流程圖如圖5所示,軟件主界面、模型生成、參數輸入和計算結果顯示界面見圖6~圖7。該軟件能高效、準確實現外界溫度作用下多年凍土邊坡的溫度、水分、應力和位移計算,對凍土邊坡工程計算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圖5 軟件程序設計框圖Fig.5 Design diagram of software
圖6 軟件主界面Fig.6 Main interface of software
青藏高原大阪山地區(qū)某多年凍土邊坡,坡高5.0 m,坡度45°。該地區(qū)氣溫變化曲線為Ta=-3+12sin(2πt/8 760+π/2),土層為單一均質飽和黏土,土體物理參數見表2,土體干密度ρd/(kg/m3),初始含水量θo,凍土未凍水含量與溫度關系參數a和b;彈性模量,泊松比與溫度關系參數a1、b1、a2、b2和m;融沉系數A;熱學參數見表3,融土熱容Cu/(J·kg-1·℃-1),導熱系數λu/(J·m-1·℃-1)和水分擴散系數Du/(J·m-3·℃-1);凍土熱容Cf/(J·kg-1·℃-1),導熱系數λf/(J·m-1·℃-1)和水分擴散系數Df/(J·m-3·℃-1),有限元計算模型見圖8。
圖7 溫度云圖繪制界面Fig.7 Interface of the temperature nephogram
圖8 有限元計算模型Fig.8 Calculation model of finite element
溫度邊界:根據實測結果,坡面為Ts=0.7+13sin(2πt/8 760+π/2),坡腳和坡頂為Ts=-1.5+12sin(2πt/8 760+π/2),兩側絕熱,底邊熱流密度為0.06 W/m2。
水分邊界:不考慮水分與外界蒸騰和入滲交換。
位移邊界:兩側邊為水平支撐,底邊為水平和豎向支撐,其余各邊自由。
求解過程:含水率取凍土邊坡實際值,然后給溫度賦予初始值,結合邊界求解式(4)和(2),進行凍融循環(huán)計算,直至季節(jié)活動層以下的溫度和水分保持穩(wěn)定,同一時刻各節(jié)點值逐年相同為止,以此時各節(jié)點的溫度、水分作為凍土層穩(wěn)定的初始值,再求解式(7)~(9)得到初始應力,重新計算外界季節(jié)凍融作用下,邊坡土體的響應。
邊坡經歷一個凍融周期,凍結期(寒季)從10月中旬至來年4月中旬(取4月15日),融化期(暖季)從4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取10月15日)。凍結期和融化期結束是邊坡在凍融作用下的兩個極端狀態(tài),選取這兩個時刻進行凍融分析。
表2 邊坡土體力學參數
表3 邊坡土體熱學參數
(1)凍融作用下邊坡溫度場分析
由圖9可知,凍融作用下邊坡的活動層發(fā)生凍融交替變化,不同時刻邊坡溫度場有明顯差別。凍結結束時,邊坡處于完全凍結狀態(tài),坡面負溫較大的厚度比坡頂和坡腳均薄。融化結束時,坡面融化厚度比坡頂和坡腳都大,凍融對坡面溫度影響較大,熱融可引起邊坡滑移,此與實際觀測相符。
圖9 不同時刻邊坡溫度云圖Fig.9 The temperature of slope at different times
(2)凍融作用下邊坡水分場分析
從圖10可以看出,凍結期結束時,活動層土體的未凍水含量比其他部位低,未凍水含量與溫度同步變化,大小由溫度和土性共同決定。融化結束時,活動層土體的未凍水含量明顯比其他部位高,在凍融交界面處最高,含水量最大值大于初始含水量20%。融化期結束時未凍水含量略大于凍結時,說明凍融作用下土體發(fā)生了水分遷移,總含水量增加。
圖10 不同時刻邊坡的未凍水含量Fig.10 The unfrozen water of slope at different times
(3)凍融作用下邊坡剪應力分析
圖11 不同時刻邊坡剪應力云圖Fig.11 The shear stress of slope at different times
由圖11可知,無論凍結,還是融化結束時,坡體凍融交界面附近剪應力達到最大且呈帶狀分布,條帶與坡面大致平行,但在坡頂和坡腳附近發(fā)生轉折、小范圍延伸而未貫通坡頂和坡腳,其余部分剪應力較小且分布均勻。凍結時坡面的剪應力大于融化時。原因在于:坡面上限以下土體常年處于凍結穩(wěn)定狀態(tài),以上土體處于凍融交替狀態(tài),上限附近水分積聚,在自重作用下,坡面上限為凍土邊坡潛在滑動面,故剪應力遠大于其他部位。凍結時土體的彈性模量大于融化時,導致凍結時剪應力較大。
(4)凍融作用下邊坡水平位移分析
由圖12可知,凍結期結束時,坡面水平位移大小基本相同,中下部稍大,水平位移主要由土體凍脹引起;融化期結束時,邊坡水平位移為上小、下大,呈“凸肚”狀。邊坡頂部受雙向凍、融影響,頂部位移略大于頂部之下小范圍土體的位移。凍結時邊坡的水平位移比融化時小很多,原因在于:凍結時(即冬季),土體強度參數提高,且形成了凍結土骨架,主要為凍脹位移,坡體變形較小,穩(wěn)定性較好;熱融時(即暖季)土體強度參數降低,未凍水含量提高,邊坡在自重和熱融作用下穩(wěn)定性降低,可能發(fā)生滑移,工程設計時應重視暖季熱融失穩(wěn)。
圖12 不同時刻邊坡水平位移Fig.12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slope at different times
(1)基于水熱力耦合理論,依托MATLAB編制了能反應凍融作用下土體多場耦合機制的有限元程序,并與經典的PENNER[17]試驗和MU等[18]模擬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驗證了程序的可靠性,開發(fā)了多年凍土邊坡水熱力耦合分析軟件。
(2)凍融作用下邊坡的活動層發(fā)生凍融交替變化,不同時刻凍土邊坡溫度場有明顯差別,與坡面大致平行的凍融交界面出現剪應力最大條帶。凍結期結束時,坡面水平位移大小基本相同,中下部稍大;融化結束時,邊坡水平位移為上小、下大,呈“凸肚”狀。融化結束時邊坡的未凍水含量,水平位移比凍結時大,剪應力最大值比凍結時小;暖季多年凍土穩(wěn)定性較差。
封面照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