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德育工作尤為重要。無論是一個字還是一篇文章的教學,教師都應該將其與德育工作融合起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品德修養(yǎng)?;诖?,筆者將從背景介紹、情境創(chuàng)設、人物分析與課文詳解四個方面展開,簡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實行德育工作的可行方法。
一、在背景介紹中滲透德育
小學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離日常生活比較遙遠,要想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此類文章,教師應主動向學生介紹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知識,將學生帶到特定的時間與背景下,同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深刻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背景介紹入手,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品質。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對課文的歷史背景不了解,也沒有參觀過圓明園的遺址。基于此,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圓明園的圖片,并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圓明園被毀滅的歷史事件。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圓明園的毀滅給中國文明帶來了什么樣的損失,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fā)生……在教學中,此種方式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而且能增強學生理性的愛國情懷,從而將愛國教育落到實處。
二、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滲透德育
在以往的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品質,教師采用的大多是說教的方法。但是通過教學實踐,教師漸漸發(fā)現(xiàn)說教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與反感情緒。因而,在新教育理念下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對文章德育內容的認同感。
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小興安嶺的美景圖片,播放相關音樂,以此將學生帶到小興安嶺這一自然情境之中,感悟小興安嶺的美,喚起學生對祖國大美山河的熱愛。隨后,教師將近幾年小興安嶺的生態(tài)被破壞的圖片及數(shù)據(jù)資料等展示給學生看,并讓學生以“我是一株來自小興安嶺的樹”為話題,站在植物的角度說一說自己對人類破壞生態(tài)的看法。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親身感知與思考中樹立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
三、在人物分析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中,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做人。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語文教材中的人物,通過人物分析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跟隨榜樣更好成長。
如在《豐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文中老戰(zhàn)士(文中的軍需處長)這一人物形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作者為什么要將老戰(zhàn)士稱為“豐碑”,我們可以從老戰(zhàn)士那里學到什么,以此喚起學生對老戰(zhàn)士這一人物的崇敬之情,讓學生明白作為一名學生,也應該像老戰(zhàn)士一樣,團結同學,擁有奉獻精神。繼而讓學生意識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培養(yǎng)學生珍惜生活、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教師借助文中的榜樣人物,教給學生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在課文詳解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中,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精髓。讓學生學會文中的知識點、背熟文中的優(yōu)美段落并不困難,難就難在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筆者認為很多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并非浮于表面,而存在于文章的字里行間,文章與情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诖耍處熆梢岳谜n文詳解,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
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文中“碰壁”這一詞語,讓學生結合文章及相關背景資料思考“碰壁”的含義,并通過思考體會魯迅不畏困難、勇于挑戰(zhàn)的樂觀精神。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碰壁問題,對這些問題自己是怎么做的。教師通過課文詳解喚起學生的德育成長,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繼而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鮮明的德育色彩,教師應該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準確地把握語文知識中的德育內容,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做到教書與育人的完美統(tǒng)一。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qū)興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