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是記錄人的生活歷程和生命軌跡的文體,從敘述人稱看,傳記可分為自傳和他傳,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后者是他人撰寫的,從表達方式看,一般的傳記以敘述為主,還有一類傳記則是敘述與議論各占一半,叫評傳。寫人物傳記,應略寫經歷,突出人物特點:寫人物評傳,要客觀公正,力求角度新穎。
林斤瀾,哈哈哈哈……
林斤瀾這個名字很怪。他原名慶瀾,意思是慶祝河水安瀾,大概生他那年他們家鄉(xiāng)曾遭過一次水災,后來水退了。不知從哪年開始,他自己改名“斤瀾”。我跟他說:“‘斤瀾,沒講!”他也說:“沒講!”他們家的人名字都有點怪,夫人叫“古葉”,女兒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給起的。斤瀾好怪,好與眾不同。他的《矮凳橋風情》里有三個女孩子,三姐妹分別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鎮(zhèn)哪里會有這樣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來只是小一、小二、小三。媽媽給兒女起名字是不會起這樣的怪名字的,這都是林斤瀾搞的鬼。
斤瀾曾患心臟病,30歲就得過一次心肌梗死,后來又得過一次,但都活下來了。60歲時他就說他活得夠本了,再活就是白饒。斤瀾的身體不算好,但他不在乎。我這些年出外旅游,總是“逢高不上,遇山而止”,斤瀾則是有山就爬。他慢條斯理、一步一步地走,還誤不了看山看水,結果總是他頭一個到山頂,一覽眾山小,笑看眾頭低。他應該節(jié)制飲食,但是他不,每有小聚,他都是談笑風生、飲啖自若,不論是黃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全都招呼。最近有一次,他同時喝了三種酒。人常說酒喝雜了不好,斤瀾說:“沒事!”斤瀾愛吃肉,三天不吃肉就覺得難受。他是溫州人,說起生吃海鮮,眉飛色舞。吃海鮮,喝黃酒,嘿!不過溫州的“老酒汗”(黃酒再蒸一次)我實在喝不出好來。溫州人還有一種喝法,在黃酒里加雞蛋,煮熱,這算什么酒!斤瀾的吃喝是很平民化的。我和他曾在屯溪街頭一家小吃店的檐下,就一盤煮螺螄,一人喝了兩瓶加飯酒。他愛吃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毛豆腐、臭豆腐,都好。煎炒煮炸,都好。我陪他在樂山的小飯館吃了鄉(xiāng)壩頭上的菜豆花,好!
斤瀾的哈哈笑是很有名的。這是他的保護色。斤瀾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態(tài),就把提問者的原話重復一次,然后殿以哈哈的笑聲?!啊痢痢粒薄斑@件事,哈哈哈哈……”把想要從他口中掏出真實看法的新聞記者之類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斤瀾這種使人摸不著頭腦抓不住尾巴的笑聲,使他擺脫了尷尬,而且得到一層安全的甲殼。
斤瀾極少臧否人物,但是是非清楚,愛憎分明?!拔母铩焙螅穆?lián)作協(xié)批斗浩然,斤瀾聽著,忽然大叫:“浩然是好人哪!”當場昏厥。斤瀾平時似很溫和,總是含笑看世界,但他的感情是非常強烈的。
斤瀾對青年作家是很關心的。對他們的作品幾乎一篇不落地都看了,包括一些評論家不斷花樣翻新,用一種不中不西、稀奇古怪的語言所寫的論文。他看得很仔細,能用這種古怪語言和他們對話。這一點,他比我強得多。
林斤瀾,哈哈哈哈……
(選自《汪曾祺經典散文選》。有刪節(jié))
讀有所悟
“林斤瀾,哈哈哈哈……”這個標題標新立異,不落窠臼,也與林斤瀾喜好險怪、好與眾不同的性格相貼,使人覺得有趣;“哈哈笑”是林斤瀾“招牌式”的笑聲,具有個性,聽其聲便可想見其人;“×××,哈哈哈哈……”是林斤瀾的一種處世智慧,這里套用其格式,既可以表現(xiàn)其性格,也含有戲謔的意味,表現(xiàn)作者與林斤瀾之間親近的關系:林斤瀾的性格中有一些看似相左的矛盾,給人以有趣、好玩的印象,同時也給人以一種言之不盡、耐人尋味之感。
作者為了表現(xiàn)林斤瀾的怪、與眾不同,從他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小說人物的名字等多個方面來表現(xiàn)。這樣,林斤瀾的與眾不同便得以充分體現(xiàn)。林斤瀾患有心臟病卻不節(jié)制飲食,表現(xiàn)其樂觀、隨性的生活態(tài)度。他對于飲食并不講究,表現(xiàn)其“平民化”的生活習慣。林斤瀾待人處事溫和善良,通過“哈哈笑”回避矛盾,但骨子里卻又是非清楚,愛憎分明。
我的漫畫生涯
我開始學漫畫是在我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大概是1928年。我畫了一群學生在打防疫針。學生很調皮,雖然打針是有點疼,但是卻故意裝出很疼的樣子來。于是我就畫學生打針時裝出的鬼臉。沒想到這幅畫被我們學校的??庉嬁粗辛耍谑蔷涂窃谛?厦媪?。這是我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張漫畫。
后來我更加喜歡漫畫了。那時漫畫界風行一種用漫畫表現(xiàn)古詩詞的畫法,我學到一首題目叫《江南》的漢樂府詩,里面的第一句是:“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蔽揖桶阉嬃顺鰜?。畫中有一個人正在采蓮,我在圓圓的荷葉當中畫了個十字,像個“田”字。這幅畫被《浙江日報》刊登出來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我居然還領到了一塊錢的稿費。去領稿費的時候,他們還讓我貼三分錢的印花稅票,這把我給難住了,我當時連三分錢都沒有。人家沒好氣地說了一句:“連三分錢都沒有!”這幅畫就是我的第一張刊登在正式報紙上的漫畫,時間大概是在1930年。從此以后,我就開始拼命地畫漫畫。
那時的上海有我們漫畫界的老前輩:豐子愷、魯少飛、張光宇、葉淺予等老師,其實當時他們的年齡也不算太大。豐子愷先生當時也不過40來歲。我20歲左右,當然他是我的前輩。他們畫的畫比我畫的畫不知要好多少倍。在畫漫畫方面,我只是一個剛剛進門的“小伙計”。我那時也不知道有什么“創(chuàng)造性”不“創(chuàng)造性”的,總覺得趕不上他們。因此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在我的漫畫里面畫很多的人。因為他們漫畫里面的人都不多,一張畫里就幾個人。像豐先生的畫,就三兩個人或一個人。我一幅畫里可以畫幾百人。當時我并沒有想到“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就是想:我要出名。因為老先生們比我畫得好,我比不上他們,只好用這種辦法來和他們比。當時我的畫雖然畫得比較糟糕,但是人家知道,有個畫大場面漫畫的華君武。
我為什么來強調這個事情呢?就是現(xiàn)在我們畫漫畫的青年人,不想“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我認為,別人沒有畫過的東西,你來畫,這叫創(chuàng)作。假如你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那么就一輩子也沒有你自己的東西,原因就在于你沒有創(chuàng)造性。比方說齊白石,他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大畫家。我們進城的時候就聽說北京有“東城齊白石”“南城齊白石”“西城齊白石”,他們都是齊白石的學生,畫來畫去都像齊白石,誰也沒有超過他。這就因為他們沒有創(chuàng)造性。漫畫也是這樣,你要跟著誰畫,永遠跟在他后頭,那何必稱為“創(chuàng)作”呢?叫“跟作”就行了。目前我們的作品里叫“跟作”的漫畫太多了?,F(xiàn)在有個新的說法叫“撞車”,就是說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我覺得搞漫畫創(chuàng)作就要真的進行創(chuàng)作,要有屬于自己的、與別人不同的東西。盡管我20幾歲在上海時,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的東西了解不多,但還是想出畫大場面漫畫這么一個辦法來,好和別人的畫區(qū)別開。這恐怕算是“瞎貓碰著死耗子”吧。
(作者華君武,選自《漫畫一生》。有刪節(jié))
讀有所悟
本文的語言非常精彩,有個性,讀后能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作者的用語值得我們學習之處主要有:語言口語化,如“現(xiàn)在有個新的說法叫‘撞車,就是說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語言個性化,如“當時我并沒有想到‘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就是想:我要出名”;語言生動,如“在畫漫畫方面,我只是一個剛剛進門的‘小伙計”;語言幽默風趣,如“你要跟著誰畫,永遠跟在他后頭,那何必稱為‘創(chuàng)作呢?叫‘跟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