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勝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蘇霍姆林斯基
十幾年前,我懷揣神圣而崇高的理想來到一所農村初中任教。還記得當初給我們做新教師培訓的殷虹科長對大家的期望:“希望你們能夠先站上講臺,然后站穩(wěn)講臺,最終要站好講臺?!毖拜厒兊淖阚E,我努力地踐行著自己的教育夢想,慢慢地從工作的迷茫和困惑中走上科研幸福路。
一、“無我”狀態(tài):科研是霧里看花
跟大多數(shù)人一樣,剛剛站上講臺的時候,我壓根兒就不知道什么是科研,也沒去想過,以為科研或許就是那些教育家、教學家搞的研究。我不知道為什么要“科研”,也沒人問過我,更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要干什么,“我”到哪里去。那個時候的我,比現(xiàn)在工廠里的程序機器人好點,我有熱情,畢竟剛工作,備課、上課、批作業(yè)、寫教案、再備課、再上課……那時候學校也要求教師要寫教學反思,但說實話,我和單位其他同事一樣,教學反思只不過是走形式,應付應付要求罷了,每節(jié)課的反思大同小異。
這是一種典型的“無我”狀態(tài):“我”到底是誰?“我”在做什么?“我”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做得更好點?這些我都沒有考慮。那時候教參對我來說就是“圣經”,我的每節(jié)課都很依賴教參,教參上怎么說我就怎么上,當好教材知識的“搬運工”似乎就是我的教學任務了。對于研究,真的沒有想過,每次學生考試都會擔心,擔心學生考砸,至于學生為什么會考砸,如何不讓考砸也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就是當初的我,我與科研是兩條平行線,互不相干。
二、“有我”狀態(tài):科研是幸福因子
隨著工作經歷的不斷豐富,“我”的意識慢慢覺醒,“我”的角色開始顯現(xiàn),在教學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也促使我開始反思,向老教師學習固然是條重要路徑,但還是感覺杯水車薪,一些老方法也解決不了新問題。怎么辦?我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學習。最初熱衷于為獲得證書而學,除了本科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外,我還取得了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南京大學法律學士、蘇州大學新聞學學士,這些讓我有了更開闊的視野,更持久的學習定力,也開始促使我把學習的視點轉移到我的業(yè)務學習上。
一是向經典學。還記得我進行專業(yè)閱讀的第一本書是《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政治卷》,該卷中收錄了中國當代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經典課例,它向我打開了一幅幅大師的教學畫卷,我被其中的教學思想和經典案例所吸引,并從此一發(fā)不可收。除了完成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之外,一有空閑我就去學校圖書室。到后來圖書室的阿姨也跟我打趣地說,“我好像就是為你一個人服務的”,哪天有課,哪天沒課,什么時候來,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學校圖書室的書有相當部分已經太陳舊了,感覺跟不上形勢。為了多和外界“接觸”,我又自費訂閱了一些雜志,《人民教育》《教學月刊》《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思想政治課教學》《時事》《中國青年》等都是我的最愛。
二是帶著問題學。不少老師書看得也不少,但可能只是一種消遣式的看,僅僅滿足于看過而已,更不會學以致用,把學習當作一種單向輸入。其實,真正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既有輸入也有輸出,要帶著問題學,要學以致用。要把學到的東西想出來,要把想到的東西做出來,要把做到的東西寫出來、說出來。無論在教學中遇到什么問題,我都會記錄下來,然后帶著問題去查閱文獻,做好筆記。有時好的案例文字多,我就請求文印室的老師幫我復印,然后將復印的資料再進行剪裁,以“豆腐塊”的形式規(guī)整到我的讀書筆記中。一年下來,我的讀書筆記至少有厚厚的一大本。
三是向著前沿學。學習的目的,除了學以致用,也是從過往走向未來。學習不能止步于經典,而應當及時吸收最新的前沿信息,尤其是要關注最新的教育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動態(tài)。只有對前沿的信息有所了解,才能把控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才能引入自身研究的活水。如美國學校網(wǎng)絡聯(lián)合會最近發(fā)布的《2020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驅動力報告》指出學校教學創(chuàng)新的五大挑戰(zhàn)以及學校教學變革的五大趨勢,涉及數(shù)據(jù)驅動之下如何保護隱私,社會情感學習如何影響教與學等,這些都跟我們目前課改精神高度契合,同時又有新的研究樣態(tài),值得我們去借鑒和思考。
隨著學習和實踐的不斷深入,我夢想有一天也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體會變成鉛字發(fā)表。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我開始向報刊投稿,和大多數(shù)讀者一樣,一開始基本上也是意料之中的石沉大海。但我并沒有就此放棄,繼續(xù)把“石沉大?!钡淖髌贰皳啤背鰜?,一遍又一遍打磨、修改、完善,終于有一天,當我收到稿件錄用的通知時,那個驚喜,難以言表。那一刻,我的“科研”因子才真正被激發(fā),我知道這是一次良好的開端,我的幸??蒲兄返男蚰痪痛碎_啟。
三、“新我”狀態(tài):科研是內在需要
著名理學家朱熹有云:“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我除了加強學習之外,在實踐探索方面也下了功夫。因為我知道實踐是真理,實踐是科研保持生命力的基礎,科研要有“登高”之境,更要有“落地”之實。任何脫離實踐的科研,都是偽科研。在激活了“有我”狀態(tài),我開始向“新我”邁進,實踐和反思成了我專業(yè)成長“兩輪”。
實踐推進:從“問題”到“課題”。有了第一次在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的激勵,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發(fā)現(xiàn)實踐中的問題,并帶著問題尋找理論支撐和解決之道,并及時做好總結、提煉。從一個點,到一條線,再到一個面;從一個問題,到一對問題,再到一類問題;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研究問題,再到解決問題;我越來越體會到過程積累的快感,慢慢地,這種積累已經形成一個系列,我的視角也開始由“問題”積累轉向“課題”研究,而“課題”研究進一步促進問題解決和效益提升。這也讓我在學校教科研這塊嶄露頭角,“十二五”以來,我主持或核心參與了2個省級課題、3個市級課題研究,自己也因此獲得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和蘇州市教科研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反思驅動:從“模仿”到“創(chuàng)生”。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經驗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反思則是教師成長的必然之路。有了課題的帶動,我更加注重反思的質量,不再“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是努力走出陳陳相因的窠臼,我的教研寫作也開始由“模仿”到“創(chuàng)生”的轉變??梢哉f,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的工作隨想,小到學生的一句話、一次作業(yè)、一次犯錯,大到一次備課、一次聽課,一次講座、一次爭鳴乃至對教育教學觀念的理解,只要我認為有價值的都會記錄下來,醞釀思考。
工作以來,我在《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教學月刊·中學版》《思想政治課教學》《教學與管理》《江蘇教育》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近30篇,其中,《“非連續(xù)性文本”資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一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另有三文被其收錄為索引?!吨袑W政治試卷高效評講的“四重門”》獲2011年全國政治教師優(yōu)秀論文評選一等獎;《放:思品創(chuàng)意課堂的生長點》獲2013年江蘇省優(yōu)秀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學生立場:從課堂問題到問題課堂的嬗變》獲2018年江蘇省“教海探航”論文競賽一等獎;《“理+”“+理”:邏輯鏈與思維鏈的課堂對話》獲2019年江蘇省中小學“師陶杯”教育科研論文評選一等獎;等等。
四、“大我”狀態(tài):科研是共生成長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比~的事業(yè)是否輝煌要靠花的果實是否豐碩來衡量,科研如果要進入“大我”狀態(tài),個人覺得就必須從“有我”中走出來,從“新我”中走出來,在不斷實現(xiàn)“新我”提升的同時去帶動身邊的老師實現(xiàn)科研提升,形成大家一起進步的“大我”狀態(tài)。只有在共生中實現(xiàn)成長,這樣的科研才是真正的科研,這樣的成長才具有真正的價值。
作為學校教科室主任,這種身份更多地意味著一種責任。學校里有的老師勤于工作,但疏于研究,有的老師只顧埋頭做事,卻很少抬頭看路……作為農村一所初中,教師的觀念有點守舊,安于現(xiàn)狀的多,勇于上進的少,病急亂投醫(yī)的多,平時注重積累的少。針對科研薄弱的現(xiàn)狀,我在做好教科研常規(guī)工作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教師發(fā)展”新探索。
用心傳“道”:由“獨角戲”到“大合唱”。莊子曾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暗馈迸c“術”的辯證關系,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要掌握方法“術”背后的“道”(規(guī)律)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師的成長。我成立并不斷完善學?!板E_學堂”這個平臺,每月一次與青年教師進行傳“道”交流,首輪主要是向教師介紹一些前沿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介紹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以及一些科研的方法,或者大家自選一個主題先行研究再作交流報告。首輪之后,我們安排各位老師談體會、談實踐、指不足(不限于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是某個理論、某個做法的不足等),通過“倒逼”讓青年教師接觸科研、認識科研、沉浸科研,從而少走彎路、早體驗成功??蒲械奈枧_也由過去的“獨角戲”變成如今的“大合唱”,用老師的話來說,就是不管是為了“合唱”而所做的功課,還是登臺“合唱”所得到的體驗,都是那么的印象深刻、體驗獨特。
共研共“學”:由“游擊隊”到“集團軍”。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全面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必須借力和協(xié)同。除了用好現(xiàn)有的平臺外,我還對學校的一些傳統(tǒng)做法進行了整合,如組織“教科研讀書研究”“跨學科交流研究”“論文選題研究”“論文結構研究”“論文經典研究”“課題推進研究”等有特色的專題研究活動,這樣可以大大減輕老師的精力投入,實現(xiàn)資源共研、共學、共享,教師的研究成果實現(xiàn)了量和質的雙向增長,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培訓由“輸血”到“造血”,由“被動”到“主動”,由“忍受”到“享受”的轉變。
如果說教育是一種生活,一種科學的、健康的、充滿智慧、詩意的生活,那么科研則是讓這種生活成為現(xiàn)實的內驅動力,在這個過程中,它要喚醒的是教師的專業(yè)自覺,它要實現(xiàn)的是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弊鼋炭蒲幸欢ㄒ欣献铀枷胫兴N藏的“草根”精神,需要“水滴石穿”的守望。只有這樣,教育才能成為“詩一般美麗的事業(yè)”,教科研才能成為我們樂于并渴望一走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