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記者在華北農村調研時發(fā)現,部分地區(qū)“賣土”“盜土”行為頻發(fā),不僅造成農民利益受損,還損傷了農田和生態(tài)。土為農村之根,沒了土,農村還剩什么?現象背后,是基層短期逐利與新發(fā)展理念之間的“沖突”與背向。
土沒了,地也不種了? 6月中旬,記者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大留鎮(zhèn)鎮(zhèn)調研發(fā)現,一些農村的集體土地、溝渠地被挖成了數米深的巨大“盆地”,周邊農田開裂、坍塌。采土現場附近,七八輛“后八輪”卡車魚貫而入,揚起漫天灰塵。農田附近的溝渠里,鉤機挖起黃土,每隔幾分鐘就能裝滿一輛卡車,約有20立方土。一輛卡車一晚至少可以往返3次。
采土賣土現象,在華北農村不少地方存在。溝渠原本屬于合法取土區(qū)域,但需要相關部門批準后,經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才可以在溝渠內適量取土。然而,采土方拿不出批準采土的相關文件。據大留鎮(zhèn)鎮(zhèn)、小留鎮(zhèn)村村民介紹,溝渠主要用于灌溉時引河水澆地,現在溝渠挖成了深坑,村里的水澆地變成了旱地,村民也無法進行種植了。另外,溝渠越挖越深,周邊的農田因采土而一并塌陷,農田損壞情況嚴重,收割機不敢在附近作業(yè)。
村民“被代表”,部門“打太極” 知情人士向記者出示了2020年5月3日小留鎮(zhèn)村村民代表會議記錄的照片,會議記錄內容顯示,因修建京德高速公路,經村民代表開會研究同意,將村南密溝渠大約2.2萬立方土以每方5元的價格賣出,總價11萬元。然而,這樣一份用作“賣土”依據的會議記錄,11位簽名按手印的村民代表中,至少有3位村民代表稱對會議情況并不知情。按照目前市場行情,從“土販子”手里買土,平均每方土約為25元。而小留鎮(zhèn)村以每方5元賣出,讓不少村民難以接受。
在一些農村,村集體將廢棄荒地、窯地、溝渠內土地賣出,獲得集體收入,又因分配不均引發(fā)村內矛盾糾紛。沒有嘗到甜頭的村民索性將自家耕地土賣出,搶土大戰(zhàn)愈加瘋狂。
面對涉嫌違法、暴利涌動、集體資產受損的“賣土”“盜土”現象,基層相關監(jiān)管部門卻打起太極,互相“踢皮球”。
守住農村發(fā)展底線? 從記者調研的情形來看,村集體“賣土”不是一時的,而是多年存在的現象。除了當地監(jiān)管不力,還存在權力尋租、暗箱操作、利益輸送等隱患。典型個案背后往往具有普遍意義。近年來,違規(guī)占用土地、違規(guī)取土賣土,已成為我國基層矛盾糾紛的一個引爆點。耕地、荒地、灘涂和溝渠,都是農村農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是農民安身立命的依托。一個散落著巨坑深壑、滿目瘡痍的農村,無法談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用寶貴土地資源換取眼前小利,損害的是子孫后代的生存根基。“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過程中,地方政府和村集體組織應堅持新發(fā)展理念,遏制違規(guī)“賣土”之風,注重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長遠利益。
(綜合《半月談內部版》、人民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