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娜
(廣東省潮州市人民醫(yī)院 廣東潮州 521011)
磺胺類藥物通過干擾細菌酶系統(tǒng)中的氨基苯甲酸,破壞其自我增值能力,對細菌產(chǎn)生極強的抑制作用,從而達到殺菌目的。由于其出色的殺菌能力,且在實際應(yīng)用中有經(jīng)濟、高效、穩(wěn)定等優(yōu)點,常被應(yīng)用于細菌性感染和原蟲感染等疾病中。控制獸藥殘留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強獸藥殘留的檢測和監(jiān)控,我國規(guī)定動物性食品中單個藥物最高殘留限量為0.1 mg/kg[1]。
試驗對象:6只白兔,體重在2.5 kg左右;3只雞,體重在1.5 kg左右。
試驗材料:新鮮牛奶;包被原H2-OVA;免疫原H1-HSA、H1-BSA 等。
試劑: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免疫球蛋白G(HRP-IgG);新生牛血清;卵清蛋白(OVA);各類磺胺類藥物: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喹惡啉(SQ);磺胺氯吡嗪鈉(SC);磺胺甲基異惡唑(SMZ);磺胺對甲氧嘧啶(SMD);磺胺-6-甲氧嘧啶(SMM)[2]。
儀器:電子天平;超純水設(shè)備;酶標儀器;離心機;恒溫水槽;恒溫干燥箱。
2.2.1 免疫程序接種
參考常規(guī)免疫程序?qū)彝眠M行免疫試驗,在試驗前分別采用H1-BSA和H1-HSA作為免疫抗體,以0.5 mg/kg的劑量對3只新西蘭白兔進行免疫試驗。在抗原溶液中注入等體積的弗氏完全佐劑,乳化完全后,采用皮內(nèi)多點注射法對白兔后背皮肉進行注射,每次劑量控制在0.1~0.2 mL。將抗原溶液與弗氏不完全佐劑等體積融合,間隔3周后,以背部皮下注射的方式做第二次免疫,之后分別間隔2周后做第三次和第四次免疫。再間隔2周后,將1 mg完全抗原溶液溶于生理鹽水中,通過耳緣靜脈注射,進行第五次免疫,1周后對頸動脈進行分離采血得到抗血清物質(zhì)[3]。
2.2.2 純化抗血清
采用三步鹽析法對抗血清進行純化,主要試劑為飽和硫酸銨,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進行純化效果的最終鑒定,并將樣本在-20℃條件下低溫保存。
2.3.1 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確定最佳抗原抗體濃度
以H2-OVA為抗原溶液,以羊抗兔HRP-IgG組建酶標酶聯(lián)免疫試驗。對抗體的重點效價進行解析,得出抗原抗體的最佳濃度[4]。
2.3.2 ELISA標準曲線的建立
對于 7種常用磺胺類藥物(SM2、SD、SQ、SC、SMZ、SMD、SMM)進行間接競爭試驗,確定抗原抗體的工作條件,以競爭物底物濃度的對數(shù)為橫坐標,繪制出相應(yīng)的標準曲線,完成相關(guān)的參數(shù)分析[5]。
2.4.1 測定牛奶中磺胺藥的含量
對新鮮牛奶進行處理,在常溫下以4 000 r/min轉(zhuǎn)速進行離心,取樣下層清液進行分析。
2.4.2 測定雞樣品中磺胺類藥物的含量
取樣品雞宰殺,取雞胸肌和肝臟作為待測樣品,將雞胸肉和肝臟剪碎后放于離心管內(nèi),加入乙腈和乙酸乙酯,震蕩離心,取下層溶液,添加 0.1、1.0、5.0 μg/mL 3個濃度梯度的磺胺藥,根據(jù)磺胺藥物的濃度抑制曲線和回歸方程得到最終結(jié)果的回收率。
用酶聯(lián)免疫方陣對試驗做最佳濃度分析與確認,以抗效價1∶85000作為間接酶聯(lián)免疫法的最佳濃度,詳見表1。
表1 間接酶聯(lián)免疫法方陣試驗分析
以依據(jù)表1數(shù)據(jù)對7種磺胺類藥物的抑制率進行測算,以磺胺類藥物濃度的對數(shù)為橫坐標,抗原抗體結(jié)合率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詳見表2。
表2 磺胺類藥物間接競爭標準曲線相關(guān)參數(shù)
添加100 ng/mL磺胺類藥物時,回收率為77.8%,相對標準偏差(RSD)為2.47%;添加1 000 ng/mL時,回收率為79.4%,RSD為2.62%;添加5000ng/mL,回收率為101.3%,RSD為4.1%。結(jié)果表明,磺胺類藥物在100~5 000 ng/mL時,具有良好的回收率。
本文以磺胺類藥物母核結(jié)構(gòu)的完全抗原作為H1-HSA、H2-OVA研究的免疫原和包被原,以降低雜質(zhì)感染,提高檢測分析的靈敏度。H1-HSA對免疫家兔的抗血清體現(xiàn)了良好的靈敏性,對常用的7種磺胺藥能夠有效識別,5種檢測限低于最高殘留量(100 ng/mL)。本文主要對抗體中磺胺類藥物的殘留量進行定性分析,可以提高檢測試劑在實際應(yīng)用中的特異性、靈敏性、分離能力以及準確度,以此提高分析效率,實現(xiàn)多殘留檢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