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妃, 王治國, 曹 毅
(陜西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西安 710119)
經(jīng)典的恒化器模型通常假設營養(yǎng)吸收率與微生物的增長率成正比,因此被稱為常數(shù)產(chǎn)出模型.然而,Ketchum[1]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在外部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耗盡后,藻類種群仍舊可以存活數(shù)周.這意味著,要恰當?shù)孛枋錾锏纳L,應當將內(nèi)部營養(yǎng)水平視為變量.因此,Droop[2,3]提出了帶有內(nèi)部存儲的浮游植物生長模型.考慮到空間擴散的作用,Hsu 等[4,5]研究了一類帶有內(nèi)部存儲的單資源非均勻恒化器模型.結(jié)果表明,存在臨界的擴散系數(shù),當擴散系數(shù)小于臨界擴散系數(shù)時,將會出現(xiàn)競爭排斥或共存的現(xiàn)象;反之,兩物種均將死亡.Hsu 等[6]考慮了一類帶有內(nèi)部存儲的消耗無機碳的雙資源非均勻恒化器模型,證明了物種存活時,正平衡解的唯一性及全局吸引性.
在生態(tài)學中,抑制劑可以降低某些有害生物的生長率,從而對環(huán)境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86 年,Lenski 和Hattingh[7]提出了一類具有抑制劑的均勻恒化器模型.Hsu 和Waltman[8]研究了該模型解的一致持續(xù)性.Nie 和Wu[9]引入擴散,建立了具有擴散的非均勻恒化器模型,研究了系統(tǒng)的漸近動力學行為以及模型共存解的全局結(jié)構和局部穩(wěn)定性.文獻[10]進一步研究了該模型正平衡解的唯一性和穩(wěn)定性.然而,這些模型均忽略了物種對于營養(yǎng)的吸收存儲過程.
基于以上研究結(jié)果,本文研究一類具有內(nèi)部存儲和外部抑制劑的恒化器模型.在t 時刻,假設營養(yǎng)物的濃度為S(t);種群密度為u(t), v(t);物種i 每個細胞所平均存儲的營養(yǎng)為Qi(t),其中i = 1,2 分別指代u 和v;抑制劑濃度為p(t).這里假設v 為受抑制劑影響的物種,u 為吸收抑制劑的物種.考慮如下均勻恒化器模型
其中S(0)> 0 為營養(yǎng)物的輸入濃度,p(0)> 0 為抑制劑的輸入濃度,兩者均為常數(shù);D 為稀釋率;μi(Qi)為物種i 的生長率;fi(S,Qi)為物種i 的營養(yǎng)吸收率;Qmin,i為物種i 的臨界細胞份額,即當細胞所存儲的營養(yǎng)低于該值時,物種將停止生長;α 為物種u 對抑制劑p 的吸收率;h(p) = p/(h1+p),其中h1為半飽和常數(shù);函數(shù)e?μp為抑制劑p 對物種v 的抑制程度,其中μ>0 為常數(shù).
文獻[3,11]中生長率μi(Qi)和吸收率fi(S,Qi)采取如下形式
其中
參考以上例子,對函數(shù)μi(Qi)和fi(S,Qi)作如下假設:
μi(Qmin,i)=0;
(H2):
(ii) 當S ≥0, Qi≥Qmin,i時,
fi(S,Qi)≥0 幾乎處處成立;
(iii) 存在QBi∈(Qmin,i,+∞],對任意的(S,Qi) ∈{(S,Qi) ∈R+×[Qmin,i,+∞) :S >0, Qi∈[Qmin,i,QBi)},有
且當S = 0 或者Qi≥QBi時,fi(S,Qi) = 0.當QBi= +∞時,fi(S,Qi) = 0 當且僅當S =0.
令U = Q1u, V = Q2v 分別表示物種u, v 在t 時刻體內(nèi)所存儲的營養(yǎng).同時引入擴散,則系統(tǒng)(1)可化為
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為
其中初始值函數(shù)u0(x), U0(x), v0(x), V0(x)滿足
本文主要研究系統(tǒng)(2)–(3)正平衡解的存在性,故考慮相應的平衡態(tài)方程.令為節(jié)省記號,仍用原記號表示相應的無量綱化參數(shù).因此,系統(tǒng)(2)–(3)可簡化為
邊界條件為
邊界條件為
本文主要研究系統(tǒng)(6)–(7)正解的存在性,故對函數(shù)μi(Qi), fi(S,Qi)以及h(p)作如下延拓
本文首先給出一些基本結(jié)果以及系統(tǒng)非負解的先驗估計,再利用Amann 的拓撲不動點指標理論計算算子在所有平凡和半平凡不動點鄰域內(nèi)的指標,進而證明系統(tǒng)正平衡解的存在性.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利用拓撲度理論研究系統(tǒng)正平衡解的存在性時,通常在系統(tǒng)各分量均非負的錐上使用拓撲度的不動點理論,如文獻[12,13],但這樣的錐對本文模型并不適用,本文將在更小的錐上使用不動點理論.
首先考慮如下的非線性特征值問題
注:對于另一個單物種的平衡態(tài)問題
引理2[9]邊值問題
有唯一正解,記為p?,且滿足0
(i) u>0, v >0, U >0, V >0, 0
(ii) U +V (iii) U >uQmin,1, V >vQmin,2; 由文獻[6]得 其中 本節(jié)運用拓撲度理論研究系統(tǒng)(6)–(7)正解的存在性.令q = z(x) ?p,則p =z(x)?q.因此,系統(tǒng)(6)–(7)等價于 邊界條件為 引入以下空間 CB[0,1]={u ∈C[0,1]:ux(0)=ux(1)+γu(1)=0}, X =(C[0,1])5, W3={q ∈C[0,1]:q ≥0}, W =W1×W2×W3, E ={(u,U,v,V,q)∈W :∥u∥+∥U∥+∥v∥+∥V ∥+∥q∥≤R0, x ∈[0,1]}, ∥·∥為最大模范數(shù). 定義F :E →X 如下 其中ξ1, ?1分別由(13),(14)給出 引理4對任意的λ ≥1, F(u,U,v,V,q) = λ(u,U,v,V,q)在W 中沒有解滿足∥u∥+∥U∥+∥v∥+∥V ∥+∥q∥=R0. 證明 假設(u,U,v,V,q)∈W 滿足F(u,U,v,V,q)=λ(u,U,v,V,q),且∥u∥+∥U∥+∥v∥+∥V ∥+∥q∥=R0,則有 故F(u,U,v,V,q)=λ(u,U,v,V,q)在W 中沒有解滿足 ∥u∥+∥U∥+∥v∥+∥V ∥+∥q∥=R0. 證明 由引理4 以及文獻[16]的引理12.1 可證得. Pδ(E0)={(u,U,v,V,q)∈W :∥u∥+∥U∥+∥v∥+∥V ∥+∥q∥≤δ}. 證明 對任意給定的充分小的?0,取0<δ <δ0?1,使得 記 因此,當(u,U,v,V,q) ∈Hδ+時,有∥u∥≤δz, ∥U∥≤δz, ∥v∥≤δz, ∥V ∥≤δz, ∥q∥≤δz.令ξ =2+γ ?γx2,則ξ >0, ?x ∈[0,1],且滿足ξxx<0, ξx(0)=ξx(1)+γξ(1)=0.易知(ξ,Qmin,1ξ,ξ,Qmin,2ξ,ξ)∈W.下面證明對任意的λ ≥0,方程 (u,U,v,V,q)?F(u,U,v,V,q)=λ(ξ,Qmin,1ξ,ξ,Qmin,2ξ,ξ) 為了證明系統(tǒng)正解的存在性,引入如下兩個非線性特征值問題 證明 (i)和(ii)的證明完全類似,這里僅給出(i)的證明.定義 則方程F(t)(u,U,v,V,q)=(u,U,v,V,q)滿足 以及邊界條件(16).若(u,U,v,V,q)是F(t)在?O+(E1)上的不動點,則u > 0, U >0, v ≥0, V ≥0, q > 0.由最大值原理必有v > 0, V > 0,否則(u,U,v,V,q) = E1,與(u,U,v,V,q)∈?O+(E1)矛盾,即u>0, U >0, v >0, V >0, q >0. 首先證明對任意的t ∈[0,1], F(t)在?O+(E1)上無不動點.假設(u,U,v,V,q) ∈?O+(E1)是F(t)的不動點,則u > 0, U > 0, v > 0, V > 0, q > 0.當t =0 時,F(xiàn)(0)(u,U,v,V,q)=(u,U,v,V,q)滿足 則q =q?=z(x)?p?.于是(v,V)滿足 index(F,O+(E1),W)=index(F(1),O+(E1),W)=index(F(0),O+(E1),W). 下面計算index(F(0),O+(E1),W).顯然,E1是F(0)在O+(E1)上唯一的不動點,因此index(F(0),O+(E1),W)=index(F(0),E1,W).對于τ ∈[0,1],定義 則T(τ)(u,U,v,V,q)=(u,U,v,V,q), τ ∈[0,1]具有邊界條件(16),且滿足 因此,由拓撲度的同倫不變性和不動點的乘積定理[17]得 index(F(0),E1,W)=index(T(0),E1,W)=index(T(1),E1,W) =index(T1,(u?,U?),W1)·index(T2,(0,0),W2)·index(T3,q?,W3). 現(xiàn)證index(T1,(u?,U?),W1)=1.令 對任意的λ ≥1, T1(u,U)=λ(u,U)滿足 且具有和(10)相同的邊界條件.類似引理4 可證,U ≤z(x).又 類似可證index(T3,q?,W3)=1. 假設對任意的λ ≥1,方程T2(v,V)=λ(v,V)在?O+(0,0)上存在解(v,V),則 且具有和(11)相同的邊界條件.由于λ ≥1,則(v,V)滿足如下微分不等式 因此(v,V)是如下拋物型問題的下解 另一方面,由于(v,V)∈?O+(0,0),故存在a1>0,使得 且具有和(11)相同的邊界條件.易證(v,V)是(21)的上解.同理,存在a2>0,使得 因此,當t →∞時,(v,V)≥(∞,∞),故對任意的λ ≥0,方程T2(v,V)=λ(v,V)在?O+(0,0)上無解.由[16]的引理12.1 得index(T2,(0,0),W2)=0. index(F,O+(E1),W)=index(T1,(u?,U?),W1)×index(T2,(0,0),W2)×index(T3,p?,W3)=1×1×1=1. index(F,O+(E1),W)=1×0×1=0. 由引理5 至引理7,可得 故假設不成立,即F 在˙E 至少有一個不動點.因此,系統(tǒng)(15)–(16)至少存在一個正解,即系統(tǒng)(6)–(7)至少存在一個正解.3 正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