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跌倒雖然不是惡疾重患,一旦發(fā)生輕則會讓人出現(xiàn)皮膚擦傷、撕裂傷、軟組織損傷,重則會導致骨折、頭部傷害甚至死亡。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有30余萬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需要重視以下細節(jié),避免摔跤。
1.慢起床。長時間臥床突然站立易造成血壓迅速下降,導致老年人摔倒。因此,老年人睡醒后應臥床1分鐘再坐起,坐起1分鐘再站立,站立1分鐘再行走。
2.座椅高度要適宜。老年人的座椅高度應與膝蓋基本一致。因為老人下肢力量薄弱,盡量不要坐軟沙發(fā)。從軟沙發(fā)上起來時,需要兩只胳膊用力支撐。一旦撐不住,起身者容易摔倒。
3.著裝宜舒適合體。在穿著方面,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褲子和鞋。褲子褲腿不宜過長,穿上后不能感覺兜到鞋底。如果褲腳后部常常沾土,說明褲子過長。老年人也要避免褲子過肥。老年人挑鞋有三原則:鞋前寬、鞋中韌、鞋跟硬。即腳趾前應預留足夠的空間——1厘米為宜。鞋子中段的韌度應適中,保證穿著者不易崴腳。挑鞋時,您可以用手扭轉(zhuǎn)鞋底進行觀察——扭不動或可以扭成“麻花”狀的鞋都不過關(guān)。鞋跟要有一定硬度,并且至少高2厘米,才有助于分散腳底的壓力。此外,鞋底應防滑;鞋帶最好是用粘扣、鞋扣等固定。
4.地面應保持干燥無障礙。地板要平整防滑,廚房、衛(wèi)生間的油漬、水漬應及時清理,保持地面干燥。
5.室內(nèi)保持充足的光線,但不刺眼。在臥室、浴室和過道安裝夜間照明燈,燈的開關(guān)應安在老年人容易夠得著的地方。若半夜需要經(jīng)常起床,臥室里可設(shè)置觸手可及的夜燈。手電筒應放在老年人容易找到的地方以備應急。
6.居家環(huán)境應該越簡單越好。屋里不應有已經(jīng)不穩(wěn)固的家具,如開始搖晃的椅子。洗手間內(nèi),馬桶旁要有扶手,扶手的設(shè)計需以穩(wěn)固為基本原則。老人盡量不使用蹲廁。廚房里,最好做到常用物品觸手可及。
7.減少“改變”。有些子女出于孝心,給父母購置新家具,或重新擺放家具。但隨意改變老人房子里的格局是不對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老年人的記憶里還是之前熟悉的格局。他們很容易在晚上起夜時絆倒摔跤。因此,家里變化越少,老人跌倒風險越低。
8.重視眼部檢查。眼睛問題是造成老人跌倒的重要因素,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部檢查,及時治療包括白內(nèi)障、青光眼、視網(wǎng)膜病變等老年性眼疾。視力不佳者需佩戴適合自己的眼鏡,聽力嚴重喪失者應借助助聽器。
9.無論在家或者出門,老年人要處處小心,動作要慢,見車要躲,安全第一。雨、霧、風會影響能見度,雨、雪、冰則是道路的“催滑劑”,驕陽似火的烈日也可讓人頭暈眼花。對老年人而言,遇上特殊天氣現(xiàn)象,足不出戶是上策,一定要外出的話需要家人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