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露露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也是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在識字的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漢字文化,加強對漢字的人文性和字理性的分析,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音、形、義的文化奧秘,從而深化對漢字的認識,培養(yǎng)識字的興趣,提升識字的教學成效。依托漢字文化,激活 “智趣”識字課堂是一條應然之路。
一、追溯造字方法,意蘊識字
1.畫一畫,體會象形字的形象性
象形字是對事物的外部進行描繪而形成的文字,大都以獨體字為主。根據(jù)這類字生動活潑的特點組織教學。首先我們可以采用畫圖的方法,將象形字的原型用圖畫畫出來。其次,以形釋義,就是用剛剛畫的圖畫來解釋這個字的含義。最后,我們要告訴學生這個字背后所蘊含的遠古中國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例如,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3《口耳目》中,可以這樣教學:首先讓學生猜一猜。教師請一學生上臺指一指身體的某一部分,讓其他同學說說這是什么,并相應出示生字:目 耳 口 手 足。教師帶領學生把這5個生字讀準確,將字和具體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把抽象轉(zhuǎn)換為具體,為初步感受象形字的造字方式做基礎。接著讓學生畫一畫,組織學生,挑選其中一個字,畫畫生活中的樣子。然后讓學生比一比,說說所畫的圖和相應的字有什么相同之處。好比“目”,許多學生會畫成這樣子。將圖片豎立起來,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相似之處:目字的外邊輪廓像眼眶,里面的兩橫像眼珠;再好比“口”,大部分學生這樣畫:。有著豐富想象力的學生一下子就找出了原來“口”就是我們的祖先根據(jù)嘴角上揚的樣子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字。最后出示象形字和現(xiàn)在漢字讓學生連一連。利用1-2個漢字初步體會象形字的造字方式后,讓學生根據(jù)這一特點把本課中的其他象形字生字和所出示的甲骨文相連。這樣讓學生體會到認識漢字的樂趣,大大加深學生對字的理解和記憶。
2.想一想,感悟指事字的抽象性
指事字是用具有象征性的符號或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增加某些符號造出來的字。根據(jù)指事字的特點,我們主要采用文字比較法和符號聯(lián)想法來展開教學。例如,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篇課文《秋天》中有“個”這個字。抓住“個”這個量詞,讓學生說說課文中說一個什么?當學生找到文中“一個字”這個詞時,再追問還可以說一個什么? 有學生說道“一個人”時,讓學生比較“人”和“個”的區(qū)別,自由說這一豎代表什么。學生自由表達后,教師即可總結(jié),“個”可以做量詞,“個”中間的一豎表示站著的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小物件。
3.拆一拆,感受會意字的表義性
會意字是兩個或多個部件組成一個新的字,各個組成部分的意義合成新字的意義。會意字主要分成“以形會意”和“以義會意”兩種,根據(jù)會意字的特點,結(jié)合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科學地拆分字的各個部分,將各個部分所表達的意識進行串聯(lián)。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拆一拆、演一演、編一編等趣味性的活動來開展教學,啟發(fā)他們在識字的過程中體會漢字本身所承載的民族思維與文化。
例如,在一年級下冊《夜色》這篇課文中,依托文本,根據(jù)會意字“看”可以用演一演、拆一拆、編一編的方式這樣設計教學片段:第一步,讓學生說說爸爸牽著孩子的小手在夜色中走啊走啊,看到了什么?第二步,演一演看遠處景色時的動作,說一說在表演看遠景時,手放在了那里?第三步,拆分“看”字,“看”字由“手”“目”組成。將動作和“看”字關聯(lián),追問學生如何記住“看”字。第四步,教師總結(jié),領著學生邊說兒歌“手放眼上,看看看”,邊做動作。讓孩子根據(jù)部件拆分法,參與編兒歌、識漢字的環(huán)節(jié),加強了字形、字義的識記,更拓寬了識字思維。
4.比一比,領略形聲字的延伸性
形聲字是用表示字義的部件加上表示字音的部件組成的新的字,是現(xiàn)代漢字中最多的一類字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學期識字4《猜字謎二》就是利用這一方法安排教材;我們還可以使用歸類法,把具有相同義符或相同聲符的字歸類,舉一反三進行識字教學。例如,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五《動物兒歌》中有些許多可以采用這種方式的漢字,如“蜻”“蝴”“蝶”“蜓”等都是“蟲”字旁,它們都和昆蟲有關。
二、運用信息技術,趣味識字
1.運用語音媒體,發(fā)現(xiàn)漢字的音之美
字音是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漢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發(fā)音。在教學中運用語音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正確的讀音,對漢字產(chǎn)生直觀的感受的同時,讓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的韻律美。在許多古詩教學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找一找韻腳,例如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的古詩《靜夜思》,就是通過“ɑnɡ”這個音,通過反復強調(diào)的音律表達思鄉(xiāng)情緒,通過漢字所呈現(xiàn)的聲音回環(huán)產(chǎn)生韻律美。
許多經(jīng)典詩文,都會被人們利用語音媒體進行演繹、欣賞、保存。學生通過傾聽、誦讀,進一步直觀感受到漢字文化所展現(xiàn)的魅力,從而產(chǎn)生親近漢字的愿望。
2.運用動畫媒體,探尋漢字的形之美
漢字的發(fā)展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一脈相承。教學中,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一個漢字由實物到象形字到各種古代的字體,最后再到簡體字這一從古至今不斷演變、流傳的過程。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大象的耳朵》中的舞字,先將各個時期的“舞”呈現(xiàn)出來:。運用動畫媒體,學生一目了然地就明白了“舞”就是一個人拿著舞蹈工具,張著手,表演各種姿勢。
這些有趣的變化的畫面,能最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調(diào)動各種感官來參與整個識字教學中來,把握字形的特點,感受漢字的形之美。
3.運用圖片媒體,領悟漢字的意之美
漢字的構造一般與漢字的某種意義是有關聯(lián)的,在教學中抓住漢字所表達的含義,配上適當?shù)募坠俏膱D片,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
三、開發(fā)活動課程,主動識字
1.漢字文化課程,讓識字更系統(tǒng)
在一二年級開設系統(tǒng)的“低年級漢字文化班級課程”,課程主要分成漢字的起源與演變、漢字故事、漢字的美(書法)、趣味識字等幾個重要板塊。這一課程是對教材的一個有機的補充和適當拓展,它著眼于漢字本身所蘊含的文化,趣味性更加濃厚,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漢字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
2.漢字文化活動,讓識字更生活
開展“尋根”、“名字的由來”、“漢字文化節(jié)”等豐富多彩的漢字文化活動。每一個學生的姓氏中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一起通過看書,查資料等開展“尋根”活動來了解自己姓氏的文化,從而了解這其中的漢字文化。學生的名字都有一定的特殊含義或寄予的美好的期望,在“名字的由來”活動中請同學回家向父母了解后,來班上講一講,和同學分享一下自己名字的美好寓意。在“漢字文化節(jié)”活動中設置諸如講漢字故事、猜字謎、識字小達人、我會寫一寫、書法達人等板塊。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學生、家長與漢字的關系,加深對漢字的內(nèi)涵的認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天補小學(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