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代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水源管控

2020-09-08 00:15:37向明郝寶平
檔案與建設 2020年7期
關鍵詞:宋代鎮(zhèn)江大運河

向明 郝寶平

摘要:中國地形西高東低,決定了大江大河自西向東、百川歸海的自然流向,但中國大運河是南北走向,因此大運河的水源總體來說是個大問題。鎮(zhèn)江地處大運河“咽喉”部位,中唐以前長江的入海口在鎮(zhèn)江一帶,且有練湖作為水柜,此段運河的水源總體不成問題。到了宋代,入海口東移,河道泥沙淤積,練湖治理不善,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水源管控引起了中央政權的高度重視。宋朝政權不僅修建了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水閘,還修治練湖、疏浚河道,為保障大運河“咽喉”處的通暢,在工程技術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宋代;大運河;鎮(zhèn)江;河道;江南運河

中國大運河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對于它的文化闡釋多元且豐富。大運河鎮(zhèn)江段因處于江河交匯之處,且留下的文化遺產非常豐富,故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傮w來說,既有研究已認識到了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重要性,但因對大運河鎮(zhèn)江段地形認識不足以及對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的認識不夠,因而在文化闡釋時就出現(xiàn)了重點不明的現(xiàn)象。對大運河上的橋梁以及文化旅游等關注較多,反之對水源管控等工程技術領域的問題卻很少論及。因為地勢高,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水源有與生俱來的問題,也有后來逐漸滋生的問題。具體而言,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后,鎮(zhèn)江段的水源總體不成問題;因為隋代打下的基礎,唐代政權繼承并充分利用了這些水利設施,除了河道的疏浚外沒有進行過太多的修建和改建;但是到了宋代,中央政權對此段的水源管控的重視度大大提升。這是為什么?又是如何進行管控的?這既是討論大運河鎮(zhèn)江段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基礎性問題,也是探討中國大運河文化的一個重要專題。

一、水源問題

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水源問題并不明顯。到了宋代,這一問題凸顯,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入??跂|移。隋朝開通的大運河既然要溝通南北,就要穿越長江。為了與運河揚州段的入江口對應,遂在江南將原來由丹徒口承擔的運河入江口改成了京口,京口和丹徒口之間且有一條東西相連的河道。入江口的調整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丹徒水道入江口位于入海喇叭口的外側,江口寬闊,舟行險情較大,而遷至京口,則處于??趦葌龋坌须U情減小”。[1]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地理問題,是很長一段時間長江的入??谑窃阪?zhèn)江這一帶。正史有生動的記載:“南兗州鎮(zhèn)廣陵……土地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觀濤,與京口對岸,江之壯闊處也”。[2]這時,雖然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地勢高于長江,但入江口靠近入???,江潮的頻率和水量都跟得上,運河的水源整體也就不成問題。從唐中期開始,入??跂|移,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建成“京口埭”就說明,時人已經認識到大運河鎮(zhèn)江段水源的穩(wěn)定性出現(xiàn)了問題。長江入??跂|移,最終定在了南通、常熟這一帶?!氨彼伍_寶八年(975年)八月,宋軍占領潤州,十月,宋廷下詔改鎮(zhèn)海軍為鎮(zhèn)江軍,這是鎮(zhèn)江得名的開始”。[3]鎮(zhèn)海軍改名鎮(zhèn)江軍從另一個層面反映了這一轉變。這樣一來,對大運河鎮(zhèn)江段而言,江潮的頻次和水量就顯得不足了,水源問題便成了一個擺在眼前的現(xiàn)實問題。

其次,河道泥沙淤積。宋代大運河鎮(zhèn)江段主要分為入江口到丹徒口以及丹徒口到丹陽兩段,前一段的水源格外依靠江潮,后一段的水源更依靠丹陽的練湖。入海口東移后,大運河鎮(zhèn)江段尤其是京口到丹徒口之間因為江潮頻率和水量減弱,大量泥沙涌入河道。更有甚者,江南運河和長江交匯自東向西有幾個備用交口,江潮進入有先后,在關聯(lián)的河道內又會南北分流,水流相互對沖,也導致泥沙淤積。“宋代在京口、丹徒二閘以東,還有諫壁、孟瀆等港同樣起著引潮濟運的作用。但這些港口都在京口港之東,更近長江口,潮水都比京口港先至,潮水至時,水面高出運河水面,并因這些河港皆垂直進入運河,潮水進入運河后,往往會南北分流,北流潮水與京口潮相遇,相互頂托,泥沙更易于淤淀”。[4]

最后,練湖遭破壞。練湖地處丹陽北面,主要是依靠長山80多處溪水匯聚而成,算是大運河鎮(zhèn)江段尤其是丹徒口到丹陽段的水柜。保護得好,就能發(fā)揮防洪、灌溉和濟運之效。若管理不善,則會問題叢生甚至后患無窮。隋唐之際,練湖也出現(xiàn)過管理不善的問題,但不觸及根本。到了宋代,這一問題凸顯?!端问贰ず忧尽酚涊d,乾道七年(1171年)大臣上書朝廷,全面論及了問題的嚴重性:“丹陽練湖幅員四十里,納長山諸水,漕渠資之,故古語云:‘湖水寸,渠水尺。在唐之禁甚嚴,盜決者罪比殺人。本朝浸緩其禁以惠民,然修筑嚴甚。春夏多雨之際,潴蓄盈滿,雖秋無雨,漕渠或淺,但泄湖水一寸,則為河一尺矣。兵變以后,多廢不治,堤岸圮闕,不能貯水;強家因而專利,耕以為田,遂致淤淀。歲月既久,其害滋廣”。[5]

因為上述三大主要原因,宋代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水源管控就成了一個重要且棘手的問題,因而需要在工程技術層面創(chuàng)新作為。

二、設置澳閘

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水源管控,旨在讓運河河道保持一定的水位,保證運船通行。此段地勢高,持久做到這一點是不易的。就北端而言,如果不控制入江口,運河水就會一瀉而下。為此,在唐中期,大運河鎮(zhèn)江段上的水源節(jié)制工程就采用了堰埭技術?!伴_元二十二年,……乃于京口埭下直趨二十里,開伊婁運河二十五里,渡揚子,立埭”。[6]到了宋代,缺水問題更加突出,堰埭工程已滿足不了節(jié)制水源和保障船只安全快速通行的要求,于是增設水閘,此為重大創(chuàng)新工程。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知潤州林希奏復呂城堰,置上下閘,以時啟閉。其后,京口、瓜州、奔牛皆置閘”。[7]設閘之后,也開始重視對閘的后續(xù)修繕與完善。慶元五年(1199年),“兩浙轉運、浙西提舉言:‘以鎮(zhèn)江府守臣重修呂城兩閘畢,再造一新閘以固堤防,庶為便利。從之。浙西運河,自臨安府北郭務至鎮(zhèn)江江口閘,六百四十一里?!盵8]

閘的設置是為了控制運河水量,以提升船只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用閘來節(jié)制水源,效果是明顯的。江潮上涌時,開閘引水,水滿閉閘。徐松在《宋會要輯稿》中記載了這一工程技術的完美之處:“常、潤之間,舊有名湖水利數(shù)處,皆可注之于河。又有大江大湖之水可引而入,為之閘堰。如江水則有潮汛之候,每月遇大汛,則開閘放水入河,水及然后下閘。如湖水則不拘汛次,遇支港闕水則引湖水而入,河水有闕則引支港水而入。況又有天雨,可及運河,安得而涸乎?”[9]閘比起傳統(tǒng)的堰埭工程,最大特點是其具有靈活性,有啟閉的功能。對船只而言,過閘比過堰埭更為方便快捷和安全。

閘可以調節(jié)運河的水量,水量在一定幅度內波動,只要有效發(fā)揮閘的功能,就能保障運河的基本水位。但在機械化水平低下的宋代,閘的啟閉同樣是個工程問題,如何保障船只進出閘的效率呢?設置澳閘是更大的創(chuàng)新。設置在閘旁邊的澳具有蓄水的功能,可以利用澳中之水調節(jié)閘中之水,提升船只過閘的效率和安全性。從工程視角來看澳閘運行,可見時人問題意識明確以及構思嚴謹。首先,澳閘是個閘,基礎功能是發(fā)揮過去堰埭蓄水、控制水位的功能,也就是說澳閘一定設置在河道的重要節(jié)口,此點若不設閘,運河水就會一泄了之。其次,既往船只通過堰埭,要用人工盤壩拖船,澳閘設置的出發(fā)點既是為了減少人工拖船對船體的損傷,也考慮到了通船的效率和安全。為此,澳閘能容納若干艘船只,一批船只進閘后,方才關閉后閘、開放前閘。每一次關閉后閘、開放前閘的過程,都有可能造成復閘之間河道水量的流失,導致閘內船只擱淺,因此在過閘河道的旁邊設置一個儲水之“澳”,且“澳”和主航道之間同樣用閘來調節(jié)水位。由此可見,澳閘是一個科學嚴密的局部調水系統(tǒng),多級相通且能實現(xiàn)科學管控。后人描述這個可以進水、可以防水,“以閘控制,調節(jié)運河水量,保證航船通行的設施,給它一個名字,就叫澳閘”。[10]

大運河鎮(zhèn)江段在北端京口設置澳閘,《至順鎮(zhèn)江志》中收錄的《重建京口閘記》一文對此有詳細的記載。大運河鎮(zhèn)江段在南端呂城也同樣設置了澳閘,此地處于江南運河北段和中段的交點。提高過閘效率、保障過閘安全、確保水不外泄也是一項政治任務。元符元年(1098年)正月,知潤州王悆建言:“呂城閘常宜單水入澳,灌注閘身以濟舟。若舟沓至而力不給,許量差牽駕兵卒,并力為之。監(jiān)官任滿,水無走泄者賞,水未應而輒開閘者罰,守貳、令佐,常覺察之?!盵11]皇帝接受了潤州知府的建議,下詔建澳閘,命令兩浙轉運判官曾孝蘊負責此項工作,并研究不同閘之間的協(xié)調開放關系,后續(xù)顯示成效較好。

三、治理練湖

地處江南丘陵地帶,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水源由幾方面組成:自然降水、江潮以及湖泊的儲備水源。自然降水具有不確定性,極端情況會導致河道的干涸抑或內澇,因此常規(guī)情況下不能作為河道的固定水源。江潮具有規(guī)律性,尤其對大運河鎮(zhèn)江段北段河道具有重要作用,但因長江入??跂|移,江潮水量和頻率呈萎縮之狀。因此,丹陽北面練湖的存在就顯得格外重要。練湖為南北朝時利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挖成,面積很大。為了合理利用練湖之水,宋朝在練湖和運河之間的水道上合理設置了水閘,對水源進行合理調控?!熬毢晕鲿x陳敏遏馬林溪,引長山八十四溪之水以溉云陽,堤名練塘,又曰練河,凡四十里許。環(huán)湖立涵洞十三。宋紹興時,中置橫埂,分上下湖,立上、中、下三閘。八十四溪之水始經辰溪沖入上湖,復由三閘轉入下湖”。[12]

對大運河鎮(zhèn)江段而言,理想狀態(tài)是大自然的雨水常態(tài)澆灌、江潮的頻次正常且水量充足、練湖之水供應有序。然而現(xiàn)實難以如人所愿,在宋代,河道干涸常有發(fā)生,這引起了朝廷的擔心。宣和五年(1123年)三月,皇帝下詔:“呂城至鎮(zhèn)江運河淺澀狹隘,監(jiān)司坐視,無所施設,兩浙專委王復,淮南專委向子諲,同發(fā)運使呂淙措置車水,通濟舟運。”[13]為了應對河道干涸的緊急情況,除了期待降雨以及江潮,保護好練湖就成了基礎性工程。宋朝又是如何管理和發(fā)揮好練湖功能的呢?根據(jù)現(xiàn)有史料可見其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了努力:首先,夯實練湖的堤岸。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有大臣上書論及:“鎮(zhèn)江府練湖,與新豐塘地理相接,八百余頃,灌溉四縣民田。又湖水一寸,益漕河一尺,其來久矣。今堤岸損缺,不能貯水,乞候農隙次第補葺。”皇帝下詔:“本路漕臣并本州縣官詳度利害,檢計工料以聞”。[14]其次,在練湖抵達運河的通道上增置閘門,有序放水。紹興七年(1137年),兩浙轉運使向子諲考慮到要在練湖和運河的通道上鞏固節(jié)制工程,將練湖的利發(fā)揮到最優(yōu)化,于是派人調查研究,增置閘門?!版?zhèn)江府呂城、夾岡,形勢高仰,因春夏不雨,官漕艱勤。尋遣官屬李澗詢究練湖本末,始知此湖在唐永泰間已廢而復興。今堤岸弛禁,致有侵佃冒決,故湖水不能潴蓄,舟楫不通,公私告病。若夏秋霖潦,則丹陽、金壇、延陵一帶良田,亦被渰沒。臣已令丹陽知縣朱穆等增置二斗門、一石,及修補堤防,盡復舊跡,庶為永久之利?!盵15]最后,打擊豪強圍湖造田。面對地方豪強將枯水期的練湖改造成農田,宋朝政權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對此進行打擊,以保障練湖的水面能儲備更多的山溪之水。乾道七年(1171年),“立為盜決侵耕之法,著于令。庶幾練湖漸復其舊,民田獲灌溉之利,漕渠無淺涸之患?!盵16]大觀四年(1110年)十月,戶部下令:“令籍古潴水之地,立堤防之限,俾公私毋得侵占。”[17]

四、疏浚河道

隋朝開通大運河,建立了全國水道的交通網,但隋政權不久覆滅,接下來全面獲益的是唐朝。因為工程建成不久,大運河的運行整體順暢,也就沒有必要對河道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建,主要依靠常規(guī)的疏浚?!疤拼^起,對于這個交通網沒有更大的建樹,只是用了疏浚補綴的工夫。疏浚是使已成的工程保持不廢,補綴更使這個交通網加密起來”。[18]唐朝后期,尤其是安史之亂后,運河河道的治理明顯出現(xiàn)了松弛,影響了船只通行的安全快速。宋代商品經濟繁榮,政權對南方財富格外依賴,因此對疏浚河道的工作格外重視。這時,雖然“宋代淮揚和江南運河運口出現(xiàn)了復閘,這種可以引潮、蓄水和具備類似現(xiàn)代船閘的樞紐工程代表了運河工程技術的最高成就”,[19]但在鎮(zhèn)江等待過江的船只擁擠、引江潮濟運夾帶大量泥沙、河道兩側水土管理不善,大運河鎮(zhèn)江段尤其是閘口處常出現(xiàn)淤積現(xiàn)象,河道需要頻繁疏浚。

需要疏浚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是運河入江口,這既是北上漕船入江和南下漕船進河的交口,也是船只直面風濤的險口。利用天然條件疏浚江口是一項重要工程。政和六年(1116年)八月,皇帝下詔:“鎮(zhèn)江府傍臨大江,無港澳以容舟楫,三年間覆溺五百余艘。聞西有舊河,可避風濤,歲久湮廢,宜令發(fā)運司浚治?!盵20]萬恭在《治水筌蹄》一書中寫道:“七郡運五千余艘,俱出京口渡江,以入瓜洲閘河。風濤不利,則艤于大江之濱,后舟鱗集,欲進不得,欲退不能,至危事也!則于京閘之外藏風處,浚而深之,可容五、六百艘,固樁筑堤,若湖蕩焉?!盵21]疏浚江口,不僅有利于更好地引江潮濟運,也有利于舟船避險。

河道疏浚最常規(guī)的工作是清淤,對于易于淤塞的京口閘至丹徒口一帶運河,北宋和南宋時期都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清淤。特別是政權南遷之后,東、西、北面運來的大量貨物需要從京口轉大運河,經過大運河鎮(zhèn)江段運抵杭州,南宋政權對此段的清淤更是重視?!端问贰酚涊d:“國家駐蹕錢塘,綱運糧餉,仰給諸道,所系不輕。水運之程,自大江而下至鎮(zhèn)江則入閘,經行運河,如履平地,川、廣巨艦,直抵都城,蓋甚便也。比年以來,鎮(zhèn)江閘口河道淤塞,不復通舟,乞令漕臣同淮東總領及本府守臣,公共措置開撩”。[22]

丹徒口到丹陽一段的河道,起初就是“從狹中渡”,練湖水量不足的時候,尤其自然降雨缺乏之時,漕運通行困難重重。在此背景下,對“淺狹”處進行疏浚是必要且緊迫的工程。淳熙七年(1180年),皇帝在思考迎接金朝使節(jié)來杭州一事時,談及如何應對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淺狹之處的問題,遂命令地方守臣在不擾民的情況下進行疏浚。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又有大臣上書:“運河之浚,……自丹陽至鎮(zhèn)江,地形尤高,雖有練湖,緣湖水日淺,不能濟運,雨晴未幾,便覺干涸。運河淺狹,莫此為甚,所當先?!薄23]皇帝在第一時間對此進行了批復。

五、結語

從河流走向視角觀察中國文明的邁進,是研究古代歷史和文化的一個創(chuàng)新。前輩學者一致關注到周朝滅了商朝之后,正是沿著黃河以及濟水、潁水、汝水和漢水等河流的流向,分封了一些邦國,諸如燕國、齊國、魯國等,將文明的邊界向外拓展。為什么要沿著河流的方向呢?這樣既考慮到了以農業(yè)作為經濟基礎的現(xiàn)實需要,也考慮到了水運交通直達的問題。中國地形是西高東低,決定了大江大河的自西向東、百川歸海的方向,無論是隋唐大運河還是京杭大運河,“非但不是由人們對地理界線的認識而產生的,它的存在反而大大違背了中國的基本地勢”,[24]因此大運河的水源問題總體來說是個大問題。

大運河是一條溝通南北的經濟命脈。特別是安史之亂后,由于控制不了北方藩鎮(zhèn),財源受阻,唐朝政權對南方財富更加依賴,對大運河的通暢也更為關心。江南運河的入江口地處鎮(zhèn)江,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角色和地位就更加重要。唐朝末年政治動蕩,江南運河治理不善等問題也隨之產生。宋朝政權建立后,因為大運河鎮(zhèn)江段是南方財富運往北方的重要通道,北宋政權非常重視扭轉鎮(zhèn)江段治理不善的局面。宋朝政權南遷到杭州后,鎮(zhèn)江的位置比揚州更為重要,因為長江以北部分地區(qū)以及長江中上游的財富很多需要在鎮(zhèn)江轉入江南運河運抵杭州。南宋陸游《入蜀記》對這段運河的描述可見一斑:“自京口抵錢塘,梁陳以前不通漕,至隋煬帝始鑿渠八百里,皆闊十丈。夾崗如連山,蓋當時所積之土。朝廷所以能駐蹕錢塘,以有此渠耳”。[25]在陸游看來,若沒有這段運河,朝廷定都杭州都近乎不可能。

出于地理、經濟、政治等多重原因,宋朝政權不僅修建了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閘口,還修治練湖、疏浚河道,其落腳點是在解決水的問題,因為大運河鎮(zhèn)江段的地勢高,南北走向的大運河不同于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向。人不能改變規(guī)律,但可以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宋代大運河鎮(zhèn)江段水源的管控充分認識到了自然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為保障南北經濟動脈的暢通,以創(chuàng)新的工程來保證船只通行需要的水位、安全和效率。工程是浩大的,也是持續(xù)的,且終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呂娟:《河道工程與管理》,鄒逸麟主編:《中國運河志》,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年版,第695頁。

[2](梁)蕭子顯:《南齊書·卷十四·志第六·州郡上》,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73頁。

[3]吳滔:《城鎮(zhèn)》,鄒逸麟主編:《中國運河志》,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年版,第679頁。

[4]鄒逸麟:《舟楫往來通南北——中國大運河》,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版,第62頁。

[5][8][15][16][22][23](元)脫脫等:《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河渠七》,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616-1617、1617、1616、1617、1617-1618、1617頁。

[6](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694頁。

[7][11][13][14][17][20](元)脫脫等:《宋史·卷九十六·志第四十九·河渠六》,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601、1602、1606、1606、1603、1604頁。

[9](清)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544頁。

[10]傅崇蘭:《中國運河傳》,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頁。

[12](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八十六·志第六十二·河渠四》,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405頁。

[18]史念海:《中國的運河》,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9頁。

[19]周魁一:《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70頁。

[21](明)萬恭:《治水筌蹄》,水利電力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頁。

[24]樊鏵:《政治決策與明代海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頁。

[25](宋)陸游:《入蜀記·卷一》,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6頁。

猜你喜歡
宋代鎮(zhèn)江大運河
秀美大運河 千年韻古今
華人時刊(2022年21期)2022-02-15 03:42:16
賽珍珠:我在鎮(zhèn)江有個家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3:00
我的鎮(zhèn)江尋根之旅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54
大運河:最后的絕唱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42
放歌大運河
民族音樂(2016年4期)2016-12-06 02:50:37
淺談宋代瓦子勾欄的興盛及對書會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
宋代工筆花鳥用線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34:05
鎮(zhèn)江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
宋代浦城吳氏家族與王安石新法
宋代尚意與晚明尚奇書學思想的探析與比較
娱乐| 济阳县| 特克斯县| 红桥区| 合作市| 东乡族自治县| 仁布县| 桂林市| 长丰县| 靖边县| 合川市| 家居| 宁津县| 自治县| 周至县| 台东市| 四平市| 信丰县| 秭归县| 始兴县| 清水县| 保山市| 西平县| 舒城县| 本溪市| 黄骅市| 夹江县| 涡阳县| 平利县| 松江区| 宽城| 九龙坡区| 福安市| 麻栗坡县| 宜春市| 乌恰县| 宁国市| 逊克县| 固安县| 高邑县|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