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安徽省宿州市市直幼兒園
樣才能安全入廁……
2018年9月,我來到了符離靈寺幼兒園,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今支教生活已結束,回顧一年來的工作表現(xiàn),心中很是欣慰。這一年來,工作雖然很辛苦,但得到了園領導的認可、同事的好評,也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和家長們的夸贊。
清晰地記得2018年9月的一天,在劉鳳園長的護送下我來到了符離靈寺幼兒園。剛到這里時我充滿了好奇,可是到處轉了一圈后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讓我有點失望和不安的環(huán)境。教室里除了一臺一體機外,還有一架腳踏風琴。風琴的踏板還掉了一個,隨手按下幾個琴鍵,除了不響的,其它全是長鳴音。一張桌子腿還斷了,暫時用磚頭墊著斜靠在南墻上。一把老式椅子破得松松垮垮,稍稍用力坐下去,一不小心就會連人帶椅子傾倒下去。環(huán)顧四周再無辦公用品。走出教室便看到了一排破舊的平房,在平房的斜對面便是廁所,這是為成人設計的廁所,我很擔心孩子們怎
幼兒園分配給我的任務是帶小班,并擔任班主任。剛來到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我們班總共有11個孩子,只有2個是父母帶著的,其他9個全是由爺爺奶奶帶的。我急于和孩子們的父母取得聯(lián)系,所以很快建立了班級微信群,還主動邀請班里會使用微信的爺爺奶奶進群。
正常的教學活動開始了,我沒有退縮,沒有怨言,更沒有因為自己是來支教的,表現(xiàn)出一些優(yōu)越感。仍然以一位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遵守園內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積極參加園內的政治學習和業(yè)務學習,并認真做好筆記。尊重幼兒,關心愛護幼兒,我平等地對待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同時利用業(yè)余時間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要當好班主任,最重要的要有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要對孩子和家長負責。班上大多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也只能是管管孩子的吃喝,很少給孩子必要的交流和學習上的輔導。有的孩子父母離異,每天身上都是臟兮兮的。有時候臉上、脖子上都是灰,更別說小手上了。面對這樣一群孩子,我沒有一絲厭煩,相反更加關心疼愛他們。
由于大人要下地干農活,孩子都會送得特別早,有的孩子隨便吃點早飯就來了,還有的孩子早上不愿意吃飯也送來了。由于年齡小,早餐沒吃好,這些孩子不到中午就嚷嚷著肚子餓了,有個別孩子還餓哭了。為了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我每天都起得很早給孩子們準備課間餐:有時煮粥,有時煮羊肉面,還有時煮雞蛋。我用保溫桶裝好,帶到幼兒園還是熱的。吃東西前總是要洗手的,在沒有流動水的情況下,我用兩個盆,一個盆盛清水,用杯子舀水沖洗孩子的小手,另一個盆接臟水。孩子們洗得干干凈凈的小手拿著我煮的雞蛋吃得津津有味,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就這樣我堅持了兩個學期。孩子們也養(yǎng)成了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寒冷的冬天來臨了,教室里沒有任何取暖設備,孩子們都凍得縮著身子。陳雨澤的小手凍得又紅又腫,手指上幾處都凍裂了。我每天都會把他的小手握在我的大手里捂很久。一天幾次帶著孩子們到操場上跑步取暖,鍛煉身體。
這是一所公辦園,不僅缺老師,辦園條件也差。聽說農村的家長大部分都認為私辦園條件好,因為私辦園教識字和拼音。所以我們幼兒園的孩子總人數(shù)并不多。我仍舊是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制訂教學計劃,教授內容。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班的家長不但不認可我的教學方法,還直接找到我質問,并揚言要把孩子轉到附近的私辦園。
有一次我教孩子認識玉米(當時農村正值玉米收獲的季節(jié))我順手從路邊拾了兩顆隨機讓孩子認識,有位家長正好看到我手拿著玉米秸,就很不友好地說:“趙老師,我們每天都帶著孩子去地里掰玉米,你還讓孩子認識玉米秸,別耽誤時間了,有這個時間還不如教孩子識字和拼音,如果再不教,我就把孩子轉到附近幼兒園,并且他還說其他家長也有同樣的想法,針對這種情況,經賈園長同意,我召集全體家長開了一次家長會。會上我講了幼兒園的兩大任務以及幼兒園應該學習什么,不應該學習什么。
并且我還詳細地解讀了認識《玉米》這節(jié)課的目的、方法和過程。家長們似乎明白了點什么。接下來的日子,我每天都把幼兒的手工和繪畫作品發(fā)給家長。為了讓在外地的父母也能隨時了解到孩子們的在園情況 ,我讓搭班的王老師把我每天上課的視頻及時地發(fā)到微信群里。在群里有很多家長和我互動,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
區(qū)角活動現(xiàn)在是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重要形式。但農村幼兒園要建立起來確實不容易。一是資金有限,二是家長們配合意識淡薄。如果讓他們準備學習用品,他們會積極配合,但如果讓他們帶廢舊物品做區(qū)角材料,他們不但有怨言,而且還表示不能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我和搭班老師商定能自己搜集到的盡量自己搜集,搜集不到的就親自動手做。
經過我們兩位老師加班加點的努力,班級創(chuàng)設了“建構角”“娃娃家”“圖書角”等活動區(qū)域。每天下午我們帶領著孩子們去玩一玩。豐富的區(qū)角活動吸引著每個孩子,他們在區(qū)角活動中開心地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玩得不亦樂乎。經過一段時間區(qū)域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閱讀能力以及溝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一學期很快結束了。
2019年的3月,新學期剛開始,我們班由原來的11名幼兒增加到24名幼兒,這新增的13名幼兒都是家長自己找上門來報名的。我們的賈園長欣慰地告訴我:“原來開車找了5個莊都招不到一名幼兒,現(xiàn)在家長卻主動找著要報名,這是家長們對你工作最好的認可。”
一年的支教工作是短暫的、忙碌的,也是充實的,盡管有著種種的困難,如:路途遙遠,深秋的大霧曾經把我困在206國道上兩個多小時找不到正確的方向,恐懼無助的我哭成了淚人;冬天的雨雪路滑和夏天的暴風驟雨曾讓我膽顫心驚;路遇交通事故頻發(fā)段,這些困難都沒能阻止我前往靈寺的腳步。
在支教結束的歡送會上,賈園長給我送了一束鮮花并真誠地說了一聲“謝謝”。這聲“謝謝”包含了賈園長對我這一年支教工作的表揚和肯定。班級所有的家長都自發(fā)上前和我緊緊握手,依依不舍地說著:“趙老師,我們真不舍得讓你回去?!焙⒆觽兏抢业氖植豢献屛译x開。這一年的支教生活讓我和靈寺幼兒園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雖然支教結束了,但我會一直和他們保持著聯(lián)系,繼續(xù)關注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