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媛,唐 裕,唐 熠,李 涓,譚億民,盛 蓉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儀器:BASIC 70VB 0370 型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法國Secoman 公司);OLYMPUS CKX41 型倒置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公司);P200 型F123061 微量移液器(法國Gilson 公司);GSV-DA-1 型隔水式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湖北省黃石市醫(yī)療器械廠)。
動物:日本大耳白實驗兔,體質(zhì)量1.8~2.2 kg,雌雄不拘,由四川省實驗動物專委會養(yǎng)殖場提供,普通級,許可證號為SCXK(川)2013-14。昆明種小鼠,體質(zhì)量18~22 g,雌雄各半,由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SPF 級,許可證號為SCXK(川)2014-11。飼養(yǎng)觀察室溫度22~24 ℃,相對濕度65%~75%。本實驗經(jīng)醫(yī)院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審批。
菌株、病毒株、細胞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甲型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喉癌上皮(Hep-2)細胞,均由四川大學基礎(chǔ)醫(yī)學與法醫(y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保存和提供。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養(yǎng)液,在37 ℃及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每2~3 d 傳代1 次。1.2 方法
內(nèi)毒素致家兔發(fā)熱模型實驗:選擇基礎(chǔ)體溫在38.9~39.9 ℃范圍內(nèi)的家兔50 只,將其隨機分為5 組,每組10 只,分別為感合劑高、中、低劑量組(每1 kg體質(zhì)量分別含14.8,7.4,3.7 g 生藥),阿司匹林組(0.15 g/kg)和模型組。感合劑高、中、低劑量組分別為臨床用藥劑量的10,5,2.5 倍。試驗當天各組以4 mL/kg灌胃給藥1 次,給藥0.5 h 后,耳緣靜脈注射細菌內(nèi)毒素1 μg/kg,并于1,2,3,4,5,6 h 時測定各組家兔體溫升高值,以體溫升高值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繪制家兔發(fā)熱體溫曲線圖,詳見圖1。以體溫反應(yīng)指數(shù)(TRI)表示體溫曲線與基線間的面積值,n 小時的TRI 表示為TRIn。
小鼠體內(nèi)碳粒廓清實驗:將60 只昆明種小鼠按體質(zhì)量和性別隨機分為5 組,每組12 只,分別為感合劑高、中、低劑量組(每1 kg 分別含35.52,17.76,8.88 g生藥),甘露聚糖肽組(0.02 g/kg)和正常對照組。感合劑高、中、低劑量組分別為臨床用藥劑量的24,12,6 倍。每天灌胃給藥1 次,給藥容量為每10 g 體質(zhì)量0.2 mL,正常對照組以等量蒸餾水灌胃。連續(xù)給藥7 d,末次給藥后1 h,經(jīng)尾靜脈注射50%墨汁0.1 mL/10 g,分別于注射后0.5,3.0 min 時經(jīng)小鼠眼眶血管叢取血20 μL,放入2 mL 0.1% Na2CO3溶液中,搖勻,在675 nm波長處測定光密度( OD)值。按下式計算吞噬(廓清)指數(shù)( K):K=(log OD1-log OD2)/(T2- T1)。處死小鼠,剖取肝、脾并稱質(zhì)量,按下式計算吞噬活性(校正廓清指數(shù))α 值:α= K1/3×體質(zhì)量/(肝質(zhì)量+脾質(zhì)量)。
家兔耳緣靜脈注射內(nèi)毒素(每1 kg 體質(zhì)量1 μg)1~4 h 內(nèi),模型組家兔出現(xiàn)發(fā)熱、發(fā)抖、蜷縮、少動、呼吸急促、耳緣靜脈淤血等現(xiàn)象,4~6 h 狀態(tài)逐漸減輕;感合劑給藥組和陽性藥組一般狀態(tài)較模型組好。家兔發(fā)熱曲線圖見圖1。可見,感合劑低劑量組和阿司匹林組的發(fā)熱曲線與基線間的面積均小于模型組。
圖1 家兔發(fā)熱曲線圖
表1 家兔內(nèi)毒素造模后不同時間TRI 比較( ± s,cm2,n=10)
表1 家兔內(nèi)毒素造模后不同時間TRI 比較( ± s,cm2,n=10)
注:與模型組相比,*P <0.05,△P <0.01。表2 同。
表2 家兔內(nèi)毒素造模后不同時間體溫升高值( ± s,n=10)
表2 家兔內(nèi)毒素造模后不同時間體溫升高值( ± s,n=10)
不同時間體溫升高值(℃)組別 基礎(chǔ)體溫(℃)模型組感合劑高劑量組感images/BZ_28_214_3055_247_3084.png合劑中劑量組感images/BZ_28_214_3113_247_3142.png合劑低劑量組阿司匹林組images/BZ_28_214_3171_247_3200.png39.39 ±0.26 39.39 ±0.24 39.40 ±0.24 39.39 ±0.25 39.39 ±0.23 1 h 1.49±0.27 1.81±0.26 1.79±0.20 1.36±0.12 1.07±0.17△2 h 1.71±0.27 1.96±0.52 1.98±0.31 1.42±0.29*1.34±0.23*3 h 2.25±0.26 2.15±0.67 3.28±0.40 2.20±0.46 1.92±0.29*4 h 1.69±0.15 1.73±0.62 1.80±0.52 1.55±0.16 *1.48±0.12*5 h 0.73±0.25 0.97±0.54 0.75±0.47 0.22±0.16△0.45±0.20*6 h 0.06±0.07 0.39±0.32 0.07±0.09 0.03±0.07 0.06±0.12
表3 感合劑對小鼠單核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n=12)
表3 感合劑對小鼠單核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n=12)
注:與正常對照組相比,*P <0.05,△P <0.01。
表4 感合劑與青霉素鈉對各檢測菌的MIC 和MBC 值
表4 感合劑與青霉素鈉對各檢測菌的MIC 和MBC 值
表5 感合劑和利巴韋林的細胞毒性測定結(jié)果
表5 感合劑和利巴韋林的細胞毒性測定結(jié)果
?
表6 RSV 的TCID50 效價測定結(jié)果
表7 感合劑抗RSV 體外實驗結(jié)果(%,n=3)
表7 感合劑抗RSV 體外實驗結(jié)果(%,n=3)
注:ND 為未檢出。
?
中醫(yī)的外感風熱屬現(xiàn)代醫(yī)學中上呼吸道感染范疇。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因素會導致呼吸道局部甚至全身的防御功能下降,為病原微生物的迅速繁殖提供有利環(huán)境,最終導致疾病發(fā)生[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8],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多以抗生素為主,但隨著致病菌耐藥性的增強,臨床治療效果日漸減弱。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主要為革蘭陽性菌,以溶血性鏈球菌最多見,其次為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少見革蘭陰性菌[9]。本研究中,選取4 個最常見的革蘭陽性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一種常見的革蘭陰性菌(肺炎克雷伯菌)[10]。采用體外抑菌實驗評價感合劑對常見上呼吸道感染細菌是否存在抑制生長作用。結(jié)果顯示,感合劑對常見革蘭陽性菌及革蘭陰性菌均有抑菌作用,作用由強到弱依
次為肺炎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明感合劑對常見上呼吸道感染細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對革蘭陽性菌作用強于革蘭陰性菌。
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致病病毒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A 型及B 型)、副流感病毒(1,2,3,4 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11-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感合劑有微弱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表明感合劑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其抑菌作用效果更顯著。需要注意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13],由于本研究經(jīng)費所限,只對呼吸道合胞病毒進行了生長抑制實驗,未進行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研究,因此,在將來的研究中可重點針對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關(guān)病毒,繼續(xù)探討感合劑的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