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春桃》看許地山創(chuàng)作轉型與現(xiàn)代文學思潮演進

2020-09-10 07:22:44呂亦怡
今古文創(chuàng) 2020年11期
關鍵詞:春桃許地山

呂亦怡

【摘要】 許地山的創(chuàng)作是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一個“異質性”存在,他對國民命運的思考聚焦于人生本身,用宗教因子包裹自身對現(xiàn)實的觀照,因而其作品寫實的底子經(jīng)常被遮蔽在外顯的傳奇性之下。許地山后期文藝創(chuàng)作與現(xiàn)代文學思潮發(fā)生互動,實現(xiàn)轉型并肩負起了歷史和現(xiàn)實使命?!洞禾摇窐嫿ǔ觥耙慌颉笔郊彝ツJ?,塑造出一個靈魂健全的反叛的新式勞動女性形象,撇除了早期主人翁身上的“博愛遁世”之風和“空靈虛無”之氣,卻依然展示出許地山創(chuàng)作一以貫之的美學追求:刻寫生命的純真與堅韌,開掘原始的神性與佛性。其創(chuàng)作彌補了中國大規(guī)模大體量文化轉型造成的結構性缺陷,提醒著國人切勿喪失體會終極價值和進行超越性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 《春桃》;許地山;創(chuàng)作轉型;超越性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1-0015-03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正處于一個轉折時期,在現(xiàn)代性的浪潮之下,人的生存欲望被釋放,理性精神被激發(fā)。在那個“諸神不和”的嘈雜年代中,五四時期的作家們將自我思考的特點蘊于創(chuàng)作中,許地山正是此時吹入中國文壇的一股清逸靈秀之風。許地山作品中的“異質性”致使其創(chuàng)作無法被粗疏地全然劃分進一股潮流中,目前關于許地山的文學研究,大多聚焦于許地山小說中的宗教情結和異域色彩,作品的諸多側面也隱于讀者的印象判斷之中。

一、大時代下的共性與個性

許地山在《創(chuàng)作的三寶和鑒賞的四依》一文中有云:“創(chuàng)作的三寶乃是與此佛、法、僧同一范疇的智慧、人生和美麗?!薄皠?chuàng)作者的生活和經(jīng)驗既是人間的,所以他的作品需含有人生的元素。人間生活不能離開道德的形式?!盵1]作為文學研究會成員,五四新文學運動的一員驍將,貫穿許地山創(chuàng)作始終的是對人生問題的挖掘,但相較于同期其他作家的創(chuàng)作,其小說又呈現(xiàn)出顯著的風格分野。許地山作品在題材選擇和意義表達上獨樹一幟,作品中充溢著異國情調(diào)和宗教色彩,兩者調(diào)和,斟奇而不流于淺陋,煽情亦存有理性的自制。評論家稱道其作品中人道主義、平民主義等積極成分,同時亦嗅查到其作品包裹在宗教情懷下的“消極浪漫主義”氣息,虛無主義和宿命論的成分,這些特質似與文本誕生的時代精神并不投合。

五四時期知識分子要在整體動蕩中完成個體觀念的確立,因而思想來源較為駁雜。許地山作品中雜糅進唯心主義佛學和老莊虛無思想等要素,結合作者早年教會經(jīng)歷的體悟,在純粹西式的基督的面影中總會閃現(xiàn)出釋迦牟尼式的博觀氣度,具體展現(xiàn)為作品中人物對斗爭的“倦態(tài)”,回歸淡然、悲而不頹的旨趣,苦樂無別的“達觀”心態(tài),不刻意去求索意義的審美傾向等等。茅盾談及落花生有過相似的論斷:“是市民哲學,是‘五四’落潮期一班青年苦苦地尋求人生意義到疲倦了時,于是從易卜生主義的‘不全則寧無’回到折中主義的思想的反映?!盵2]這一表述將許地山創(chuàng)作的宗教氛圍引領向哲學思辨的角度予以升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始終輻輳于儒家實用理性思想的中軸之上,宗教意識僅隱現(xiàn)于其中。許地山從多種教義中拈取幾片,來闡釋一個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中合理的人生觀,以構建其宗教式的人道主義理想。

上述觀點在許地山《我們要什么樣的宗教》一文中得到了旁證。許地山將宗教視作理想一種,是社會人生普遍需要之物,用以解決“人生目的”的問題。他特別強調(diào)了宗教理想的實行性,肯定了宗教通過節(jié)制人欲作用于現(xiàn)實生活的功能,不看重宗教的繁雜形式,而追求宗教的現(xiàn)世意義和人格化力量,堅持理智、仁愛的人文信仰。在具體創(chuàng)作中,許地山的宗教哲思會細化為對具體生命狀態(tài)的凝視。宗教為其小說平添了一種總括性,雋永氣,作品因此兼具現(xiàn)實關懷和終極之思,總能讓人在無盡的聯(lián)想中直達現(xiàn)實的內(nèi)核,神秘主義的底色之上,許地山有他個人的寫實追求。

在1920年的《文學研究會宣言》中有言曰:“同人以為今日談新文學亦非從事模仿西洋而已,是將創(chuàng)造中國之新文藝,對世界盡貢獻之責任;夫將欲取遠大之規(guī)模盡貢獻之責任,則預備研究,愈久愈博愈廣,結果愈佳,而不論如何相反之主義,成有研究之必要。故對于為藝術的藝術與為人生的藝術,兩無所袒。”處于最初引進階段的新文學界熱切地追蹤著歐洲文學的發(fā)展軌跡,組織內(nèi)部未形成罷黜百家、獨執(zhí)一尊的思想,也并未特地標舉“寫實主義”作為自身創(chuàng)作的旗幟。許地山這種“異質”氣質的創(chuàng)作者擁有了個性生長的空間,話語的場域。文學研究會原先鋪設的道路有別于后來漸入的激進主義思潮,沒有在文學觀念上越走越狹窄,愈行愈死板。胡適在其1921年7月22日的日記中寫道:“有寫實主義作手段,故不至于落到空虛的壞處?!贝祟悜B(tài)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有所保留。茅盾有相關論述如下:“寫實文學能抨擊而不能解決,能揭破現(xiàn)在社會之黑暗,而無健全之人生觀以指導讀者,故不能放進未來社會之光明。”[3]顯豁來講,茅盾該表述建立在文學研究會雖為主流派別,但思想上無所偏袒的背景之上。寫實主義對中國文學而言是非補不可的一課,但在逼仄的政治局勢中,文學的承重不斷提升,知識分子的筆墨不得不從表現(xiàn)自由人性,肯定生存價值上有所轉移,更多地投注向中國生存存在的危機,對可能留下負面意義的隱患高度敏感。茅盾這段文字闡述了寫實主義的缺陷,其實已隱然為后來所謂“革命現(xiàn)實主義” “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留下了伏筆。許地山后期創(chuàng)作還未步入這一階段,但其轉型中不乏思潮演變地留下的烙印的顯現(xiàn)。

二、《春桃》:譜寫苦難現(xiàn)世中的理想之歌

1934年許地山發(fā)表于《文學》上的短篇小說《春桃》是區(qū)分許地山前后期創(chuàng)作的標志之一。長期以來,評論家、讀者對其的好評大致基于一種主流觀點:即許地山逐步走出了早期沉酣的宗教夢幻,轉而諦視苦難的現(xiàn)實世界。三十年代初期,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已至東北、華北,且當時土匪橫行,軍閥混戰(zhàn),缺乏集中反抗的凝聚力,反遵循投降主義政策白白交付了祖國的河山?!洞禾摇吩诖吮尘吧希尸F(xiàn)出一個富有倫理意義的人生難題,即一個拾荒女子在兩個男人間的情感選擇。乍看之下,春桃撇除了早期主人翁身上的“博愛遁世”之風和“空靈虛無”之氣,顯得更樸實自然、執(zhí)著堅韌。

春桃一直處在戰(zhàn)爭和命運的雙重作弄中,敵軍臨近的消息中斷了她喜氣洋洋的成婚之日,在逃難中春桃與新婚丈夫失散。只身一人的春桃前往北京隨后遇見了劉向高。在故事的開頭,二人已經(jīng)同居有三年了?!霸诂F(xiàn)代中國的那段時期中,不僅以革新的氣象著稱,而且往往更是亟欲斬段與過往的關系。”[4]許多具有女性特質的角色與舊有秩序糾纏不清,因而女性的細節(jié)之處便分外值得聚焦。春桃在戰(zhàn)亂中流離失所,同時失去社會倫理和經(jīng)濟上的倚靠,是一個徹底的邊緣化形象,是精英式書寫不常涉獵的暗角。人物避免被社會階級僵化地區(qū)分,主人翁處境觸底反展現(xiàn)出了重新定義社會傳統(tǒng)習俗的激進力量。

宏觀上看,許地山構建起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一女二男式家庭模式,這本身就達成了對傳統(tǒng)意義上以男性為中心組建的家庭的反構和顛覆。實際上,春桃的反叛性在微觀層面的家庭內(nèi)部更為突顯。整個故事中,春桃與劉向高實際是因生存問題而聚集,但春桃并沒有拒絕感情的深入,她無懼流言與審視與劉同居,卻始終抗拒著“媳婦兒”這一稱謂。潛在讀者的世俗觀念不可能立即變換,作者深諳社會道德的“正常”標準,春桃處理情感和感官肉欲的方式,必不符合當時大眾對女性的模范期待。許地山選擇一定程度上割舍人物的“性別面向”,對所有可以用性來進行意義詮釋的舉動,做出了去性別化呈現(xiàn)。例如書中所寫,兩人煮飯以及用餐過后便是上床睡覺的時刻了:“她上了炕,把衣服脫光了,順手揪一張被單蓋著,躺在一邊。向高照例是給她按按背,捶捶腿,她每天的疲勞就是這樣含著一點微笑,在小油燈底閃爍下,漸次得到蘇息。在半睡的狀態(tài)中,她喃喃地說,‘向哥,你也睡罷,別開夜工了,明天還要早起咧?!瘚D人漸次發(fā)出一點微細的鼾聲。向高便把燈滅了?!盵5]許地山的語言是潔凈又有分寸感的,他以這樣的方式抗拒著社會對于這段親密關系的狹隘偏見。許地山塑造的春桃形象是“潔凈”的,社會部分標準的矯飾與不合理憑此暴露出來,許地山借以傳遞反叛意義:世俗成為一種將個人標準化、墮落化的秩序,綜上,作者通過選擇邊緣人物賦予她主體性,來避免與傳統(tǒng)觀念的激烈沖撞,給讀者帶來一種道德上無瑕的審美體驗。許地山將筆力匯集到刻寫春桃身上的人性光芒上,贊美生命原初的力與熱,來張揚一種反叛精神,宣揚一種靈魂健全的新式勞動女性形象。

在塑造春桃形象時,許地山多次對社會期望進行了反轉,在這個過程中,春桃逐步成了一個理想化的人物。從作品的核心結構上看,作品中的兩個男性形象都是留有缺陷的,丈夫李茂軀體破碎,沿街乞討流浪;劉向高卑微忙碌,沒有獨立營生的本領。他們均倚靠春桃,因而不具備傳統(tǒng)父權模式下對女性的支配權和話語權,在“一女二夫”這一模式中,他們處于依附性地位,是幫助建立春桃完美人格的點綴。從人物細節(jié)上開掘,垃圾堆里討生活的春桃亦有詩意棲居的情懷,會在租房的院子里種上玉米、黃瓜和十幾株晚香玉;作者強調(diào)春桃生來愛干凈,每天回家必須要凈身洗臉。作者試圖從各個層面突出這個勞動女子的美好品格。

故事中最大的轉折為春桃原丈夫李茂的突然復歸,對此春桃毫不扭捏,她是欣喜的。但這次重逢也使得婚姻正當性的問題正式浮現(xiàn)。劉向高和李茂的第一次會面,二人就很快將話題扭轉到春桃的“所有權”上來。男性視角下考量的要素偏向于世俗一端。劉、李二人淳樸、善良,卻無法領悟到春桃的反抗企圖和獨立意志,他們在涉及社會名聲的問題上顯得謹慎。最后二人為求心安訂立契約,當這份契約被春桃發(fā)現(xiàn)時,春桃卻產(chǎn)生了強烈的“被處置感”。作者用邊緣女性的口吻嘲弄了兩個男性對社會禮教的歸附。此時敘述聲音與春桃的聲音疊合,清晰地傳達出許地山的教誨:“在社會里,依賴人和掠奪人的,才回去遵守所謂的風俗習慣;至于依自己的能力而生活的人們,心中并不很看重這些。”[6]最后,在春桃的堅持下,三個人同意在一起繼續(xù)生活,如春桃所言:“大家住著,誰也別想誰是養(yǎng)活著誰?!?/p>

許地山通過結局將他對國民命運的思考完整地彰顯出來,許地山呼應時代的感召選擇具有崇高品質的勞動人民,從他們身上尋找人性救國的希望。許地山所要構造的底層大眾多世界是平和的。作者沒有為春桃可能會遭受到的來自各方各面的壓迫與侵害落下筆墨,反賦予其高亢的姿態(tài),讓其具備現(xiàn)實的戰(zhàn)斗力去迎取生活的挑戰(zhàn),去開辟改變的可能性。這樣的情節(jié)設計多少有些飛揚。許地山把文筆的重心放在了諸如道德、倫理等外在環(huán)境上,更多地糅入了對現(xiàn)實人生的觀照,但他無意進入男女間復雜的潛意識世界,去直書觸痛他們內(nèi)心的尷尬與悲愴。這可以說是悲憫的宗教意識在其創(chuàng)作中的殘留,亦可以說是作者借人物保存了心中的美與理想,對絕對精神的信任。許地山后期的創(chuàng)作雖然做出了凝向“現(xiàn)實”的努力,但沒有完全掙脫其創(chuàng)作中的傳奇性成分,作家嘗試著基于民間立場思考,卻缺乏真切的生活體驗,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站在自我精神價值立場上的浪漫想象。

三、許地山創(chuàng)作轉型的不徹底性與積極性

創(chuàng)作轉型是作家內(nèi)省與外化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影響下的審美選擇。內(nèi)省時,作者尋找能夠平衡自我內(nèi)心的精神信仰,對生命的本質和意義等存在問題進行深入的追討。內(nèi)省中產(chǎn)生的往往是作者創(chuàng)作中一以貫之或滌蕩不盡的要素,可能是創(chuàng)作中最具價值的閃光點,亦可能是作品中無可規(guī)避的宿疾。外化則是一個將個人內(nèi)心信仰放置到社會現(xiàn)實中不斷歷練、推翻、重新建立的過程。作家從向內(nèi)尋求自身價值體系的自洽轉而向外部尋求時代回應與大眾認同時,他的寫作便更多地落到現(xiàn)實書寫的層面了,許地山的創(chuàng)作也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嬗變的過程。

1928年以后,大革命的失敗使得社會被一種普遍的政治焦慮統(tǒng)罩,步入三十年代,中國社會迅速地半殖民地化,都市畸形發(fā)展的同時農(nóng)村經(jīng)濟也急劇破產(chǎn),階級陣營和意識形態(tài)的對壘、對峙局勢愈來愈鮮明,五四啟蒙式的理想悄無聲息間成了空中樓閣,寬松自由的時代氣氛逐步瓦解。文學開始講求階級性和陣營性,這種變化具體表現(xiàn)在作家描寫對象的政治化和讀者期待視野的政治化。到了三十年代,許地山的創(chuàng)作對于當時的文壇來說,依然是一種“異質性”的存在,徘徊在革命文學陣營于人文主義文學陣營之間。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宗教觀念不再顯山露水,轉入寫實筆法的層層包裹中,指引著人們在復雜的革命形勢之下,依然秉持著理智和仁愛,互相關愛,彼此扶持。

楊春時在《現(xiàn)代性與中國文學思潮》中提及了現(xiàn)代性與中國文化思潮的兩組偏向:從道德理想主義走向政治理想主義,從貴族精神走向平民精神。[7]首先,道德作為一種現(xiàn)實價值規(guī)范,它在規(guī)范人們的現(xiàn)實行為的同時,又在現(xiàn)實世界給人們找到了終極價值。當封建社會發(fā)展到高峰,道德理想主義的功用走向極端,造就了虛假的“道德人”和嚴酷死板的“道德社會”,人的自然性和非理性被遮蔽。現(xiàn)代性從西方引進,五四運動確立起了工具理性和政治理念的權威,掃除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宗法禮教,亦帶著形而上層面的事物一同陷落。科學與民主僭越為終極價值,這樣的錯位為后來的政治理想主義狂熱種下了因。文學革命優(yōu)先著眼于文藝改造國民性的社會功利作用,新文學很多作品缺乏超驗內(nèi)涵,又在更緊迫的局勢推動中,倉皇地向政治功利主義蛻變。許地山后期作品縱使基于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肩負起了歷史和現(xiàn)實使命,依然展示出了生命的純真與堅韌,其創(chuàng)作彌補了中國大規(guī)模大體量文化轉型造成的結構性缺陷,提醒著國人切勿喪失體會終極價值和進行超越性思考的能力。

其次,正如奧爾特加·加塞特所描述的:“大眾突然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并且在社會上占據(jù)著優(yōu)越的地位,而在過去——如果它存在的話——它卻從來未被人注意過,它僅僅是社會舞臺的北京,一點兒也不起眼。然而如今它越過舞臺的腳燈,搖身一變成了主角。在社會的舞臺上,再也看不到嚴格意義上的主人公,取而代之的是合唱隊?!盵8]曾經(jīng)被代言,被動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的群體,乃至一躍成為社會關注的中心,其進步意義不言而喻。平民精神生發(fā)出的革命性,是現(xiàn)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催化力量。但其終究也只是現(xiàn)代性的一面。強調(diào)超越性、自由性的貴族精神亦具備自身的合理性,譬如規(guī)避個性的抹平,精神追求的墮落等等。兩者是應當被兼收并蓄的,而非一種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許地山創(chuàng)作的二重性、其轉型的不徹底性,一定程度上調(diào)和了這組關系。

參考文獻:

[1]許地山著,宋偉杰編選,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編.許地山[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318.

[2]劉濟獻等編.茅盾現(xiàn)代作家論[M].鄭州大學出版社,1979:182.

[3]錢競.中國現(xiàn)代文藝學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192.

[4]周蕾.婦女與中國現(xiàn)代性[M].上海: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08.7:133.

[5]許地山著,宋偉杰編選,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編.許地山[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174.

[6]許地山著,宋偉杰編選,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編.許地山[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182.

[7]楊春時.現(xiàn)代性與中國文學思潮[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6:503-515.

[8]奧爾特加·加塞特.大眾的反叛[M].劉訓練譯.吉林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歡
春桃許地山
許地山較真
許地山較真
許地山較真
許地山較真
打下手
圍手術期護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體運用
許地山倫敦“盜”寶
青年文摘(2020年8期)2020-12-20 18:40:43
桃花妝
春桃爛漫俏爭春——淺析“三足春桃”的造型藝術與貼塑之美
別把婚姻演成戲
婦女生活(2019年7期)2019-07-16 04:16:19
甘德县| 新密市| 湟源县| 威海市| 丘北县| 赫章县| 乐业县| 金溪县| 句容市| 敦煌市| 巴塘县| 中牟县| 贵港市| 谷城县| 察哈| 金寨县| 泸州市| 工布江达县| 铁岭县| 库伦旗| 金塔县| 苍山县| 齐河县| 宜阳县| 扎囊县| 威远县| 高陵县| 垫江县| 怀集县| 宁津县| 台安县| 双城市| 深州市| 柯坪县| 威宁| 稻城县| 海淀区| 什邡市| 榆社县| 宜兴市|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