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起福
摘要:;核心素養(yǎng)是當代教學的新思路,打破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封閉空間,同時也使得師生對成績的關注點,逐漸的轉移到思維、情感、態(tài)度、習慣上來,教師依據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指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能夠依據學生的成長特定、學特點,展開因材施教,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品質。教師應明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特質,圍繞特質建構學習思路,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特質;建構
引言: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特質,從數學的學科出發(fā),從小學這一學齡段出發(fā),教師應結合學生們學習的情況,而有理有據的展開知識互動,引導學生積極的展開數學的探索,摸索數學的內涵,感知數學的規(guī)律。核心素養(yǎng)特質的分析,有助于教師更加深入的把握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建構更利于學生消化吸收的教學模式,進而在和諧的氣氛下,促使學生們自由成長。
1.小學數學核心素質特質
數學作為一門理性的學科,兼具了實踐性、發(fā)展性、邏輯性、抽象性的特點,有著數學鮮明的特征,因此數學的素質教育思路,只能參考其他學科,而不能照搬照抄,要體現出數學的專屬教育方式,讓學生能夠獨立的進行數學思考,近年來教育學者孜孜不倦的探尋著適合數學的素質教育路徑,總結出數學的幾大核心素質特質。
1.1應用意識
學習數學,學過就忘,這是俗稱的“書呆子”,學習的知識來源于課本,又回歸于課本,難以將知識學以致用,學習做了無用功,難以體現出學生的自我價值,更難以報效祖國,數學這門極具實踐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們靈活的將其應用起來,哪怕是學習了最簡單的加減乘除,也能夠在實際的生活環(huán)境中,社會交流活動中得以利用,而簡化生活的復雜性,即使小學生的數學基礎還比較薄弱,教師也應盡可能的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遷移到生活中,感知數學的實踐價值,并在實踐中累積經驗,拓展視野。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教材的束縛,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通過實踐探索而摸索數學的價值[1]。
1.2運算能力
數學的基礎就是運算,也是一個學生學好數學的必要能力,不僅會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在小學階段一定要重視運算,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這將會對未來多門學科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導方法上也要創(chuàng)新,不能只單獨練習,要多尋找合理簡便的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敏捷準確的運算習慣。
1.3推理能力
理性思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點,作為一種基本思維方式,推理是每位學生必備的,教師要迅速建立起學生理性思維基礎。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推理包含合情推理和邏輯推理,都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只有將二者將融合才能形成很好的理性思維方式,迅速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重點。小學階段正是啟迪思維創(chuàng)新的關鍵時期,如果可以顯著提升兩項推理能力,將對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2]。
1.4幾何直觀
幾何是和運算同等重要的數學內容,也是小學教學階段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借助幾何形態(tài)能夠讓學生更快地了解問題,明白問題所問和關鍵所在,同時使得數學不再那么枯燥,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自主學習意愿;關于幾何用處最大的可謂是數形結合。小學生如果在小學階段就可以掌握這種思想,會將數學的理解提高到一個很高的層次[3]。
2.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建構
2.1培養(yǎng)數學意識
生活中的數學隨處可見,但是往往越常見的東西越容易被忽視。新的教育理念提出小數數學的教育應該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是課堂上的引領者和輔助者,學生才應該是教學中的主體。而且,數學的啟發(fā)應該貼近生活,注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小學數學課本中有一節(jié)課是學習正方體與長方體,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自己認為是正方體或者長方體的物體帶到課堂上分享,并讓學生進行討論,確認每位同學帶來的物體是否是正方體或者長方體,從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非常豐富,并且有效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進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4]。
2.2情景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設定特定的情景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激情,只有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探究數學中更深層次的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輕松有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比如,在教授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模擬一個小型買賣市場,準備一部分錢幣道具,讓一些學生扮演賣家的角色,售賣不同的商品,再讓一些學生扮演買家的角色,帶著錢幣去購買商品,在買與賣中計算商品總價以及核對錢幣的支付和找零,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且還能讓學生熟悉錢幣的使用,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常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從而端正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2.3組織數學知識競技
小學生雖然年紀小,但是也同樣有著競爭意識,良性的競爭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背誦枯燥的數學公式,理解復雜的數學定律,這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數學知識競賽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數學公式的背誦以及定理的學習中。這種數學知識競賽不僅可以以個人為單位,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為單位時還可以增強學生間的互動,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結束語
隨著我國發(fā)展腳步的不斷加快,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人才素養(yǎng)的要求也越來越全面。而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善于運用情景教學的教學方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競賽,從而激發(fā)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計算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慶婷.對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與建構的探究[J].才智,2018(27):77.
[2]王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與建構方法分析[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6):12-13.
[3]黃忠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與建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4):61.
[4]楊大江.分析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與建構[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