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龍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這些千古名句,同學(xué)們經(jīng)常聽說甚至引用過,可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和含義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語見《荀子·勸學(xué)》。沙:通“紗”。涅:礦物,染黑色的礬石。白色的細(xì)沙混在黑土中,并不會跟它一起變黑,放在水里“洗一洗”仍會變白。但是,白色的“紗”和礬石放在一起,會染上別的顏色,且洗不掉。比喻好的人或物處在污穢環(huán)境里,也會隨著污穢環(huán)境而變壞。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語見《禮紀(jì)·經(jīng)解》。毫厘:長度的小單位,十毫為一厘。失:失誤。差:差錯。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jié)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顏淵》。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語見《國語·周語下》。從:順隨;登:登山;崩:崩塌。向好發(fā)展就像登山一樣艱難,向壞發(fā)展就像山崩一樣迅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語見《孟子·公孫丑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于孤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語見《莊子·漁父》精誠:至誠,誠心誠意。指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機(jī)不可失,時不再來。語見《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指時機(jī)難得,必需抓緊,不可錯過。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語見《滕王閣序》。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雖然已經(jīng)逝去,珍惜將來的歲月,還為時不晚。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作文評改版2020年7期